縣教育科研匯報材料

時間:2022-03-03 05:42:00

導語:縣教育科研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教育科研匯報材料

一、*年至*年*年來的機構設置、名稱變化、人員編制及變化情況和機構內部科室設置變化情況

*

二、*年來教育科研情況總結及所取得的主要影響,重大的教育科研成果情況總結

縣教研室是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的教學研究機構,縣教研室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本縣各類教育的發展,側重于研究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組織指導檢查本縣義務教育階段、學前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業務工作;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和教材教法,指導校本課程教材的開發;培訓本縣教育科研人員,并參與教師培訓工作;組織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總結教育教學經驗。

(一)教學研究及教學改革實驗

根據省教育廳的要求,*縣教研室在87年至*年期間,把*縣保和鎮完小作為實驗小學,開始在一年級進行“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語文教改移植實驗。保和鎮完小辦了一個五年制的教改實驗班,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突破了小學低年級不能進行閱讀和作文教學的傳統模式,到19*年保和鎮完小教改實驗班已發展到7個班(畢業一個班),并取得一定成績,7個實驗班的成績在同年級的成績中一直名列前茅,“注提”教學實驗幾年中都按即定目標順利開展。1992年開始結合義務教育新教材實施,教研室在保和鎮完小組織開展了“愉快教學法”實驗,通過此項實驗轉變了廣大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使該校重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新局面。

*年8月至*年8月,*縣教研室人員發生了變動,這兩年除了處理日常事務,下鄉深入學校聽課總結教學經驗,搜集和掌握內地的教研和教改信息外,積極籌辦刊物《教育簡報》,《教育簡報》設有以下專欄:素質教育大家談、校長風采、教學案例、科研信息、師生園地。《教育簡報》一直到二00二年由于經費緊缺而停辦。

*年9月—*年5月,*縣教研室人員又增加了三人,工作又走入了正軌。97年聯合國幼教基金會小學生學習情況抽樣調查項目在*縣實施,由縣教研室組織實施,主要目的幫助教師掌握科學的學生學習情況的抽樣調查方法,有利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此項目在*實施取得首屆科技成果三等獎。學校教學常規工作也屬于教研室的份內工作,為了讓*縣各中小學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早日步入科學化、正軌化的管理。97年3月,*縣教研室決定選取塔城鄉校區作為抓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試點校,全體教研員分幾個組到塔城校區一個學期,住進學校,深入到村完小、一師一校教學點聽課、上課、評課、組織學校分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從教學五環節抓起,積極配合學校領導班子抓好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那年塔城校區的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97年組織中學語文、英語骨干教師28人參加迪慶州中學語文、英語骨干教師前往昆明市教育學院培訓學習半個月,98年配合縣教師進修學校抓好小學教師五項基本功訓練,并組織人員參加全縣各校區五項基本功訓練的評估驗收工作。98年教研室抽調人員參加*縣普及六年義務教育評估驗收工作。99年由文化局、新華書店、教研室的相關人員組成成員成立*縣教材審定小組,這年開始教研室每年對*縣中小學教材進行審定,審定好方能交新華書店征訂。99年至*年,根據迪慶州教研室《關于在全州中小學開展“三個一”活動的通知》,*縣教研室擬定了《*縣教研工作總體規劃》,旨在建立縣、鄉、村三級教研網絡為基礎,以開展課題研究為途徑,以“拿出一批成果,帶出一批骨干”為目標。使我縣的教研工作開始步入制度化、正規化軌道,并沿著科學化的方向邁進。為進一步落實《總體規劃》,我室還聘請各鄉中心校教導主任和各中學教導主任、部份骨干教師共二十九人作為我室的兼職教研員。結合《總體規劃》,我室擬定了《關于*縣小學開展“三個一”活動第一階段的實施意見》,開展“三個一”活動是我縣小學教師苦練內功、提高職業技能的全員活動,是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年配合教育局做好減負工作:抽調人員參加減負檢查小組到各校區進行檢查。

*年5月,經教育局領導研究決定,為了加強我縣師訓教研工作,把縣教師進修學校和縣教育局教研室合并辦公,成立縣教育教學中心。通過幾年合并辦公,*縣師訓教研工作有了新的發展,開創了師訓教研工作的新局面,并理清了師訓教研的工作思路、確定了教研工作目標和步驟。2001年,在擬定《關于*縣小學開展“三個一”活動第二階段的實施意見》并在實施的過程中,又在中學積極開展教師“四項基本功”訓練。“四項基本功”也是我縣中學教師苦練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全員活動,是全面提高中學教師的綜合素質,以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有效途徑。組織各校區制定鄉級的教研工作總體規劃,及鄉村教研機構的建立,組織調研組到各校區檢查鄉級教研總體規劃的制定,鄉村級教研機構的建立情況以及“三個一”活動的開展情況。

2002年—2003年教研室與進修學校合暑辦公后,人員發生了變動,由原來的8人增至14人,教研員隊伍得到加強,這兩年,除了進一步落實《*縣教研總體規劃》外,積極開展好第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作,選取了兩個專題《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與《心理健康與教師心理素質》進行培訓自修學習,積極組織參與繼續教育的培訓考試工作,結合繼續教育教材《走進新課程----與實施者對話》的培訓,對我縣2003年中小學啟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做好“戰前”準備工作,全縣近1000名小學教師參加《走進新課程》的培訓學習,為全面實施新課程及教育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至2003年,先后選派中小學各學科骨干教師約70人參加省級新教材培訓班培訓,新課標解讀培訓班培訓,組織全縣中小學各學科骨干教師200多人參加縣級新課程課標解讀培訓,9月各鄉校對所有科任教師進行全員培訓。組織四項基本功訓練評估驗收小組對全縣13所中學進行四項基本功評估驗收。為了解廣大教師使用新教材的情況,了解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并提供幫助,及時編制了《新教材使用情況調查表》,分組深入到全縣各鄉校進行調研。為本縣順利進入課改實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2年*縣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作取得了優異成績,迪慶州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現場會到*召開,三縣各中小學校長近90人參加會議。2004年至*年,為培養一批懂科學、會管理、勤思考、勇于開拓和創新的校長,培訓一批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員,促進小學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普九”工作的順利進行,分別舉辦了“小學校長培訓班”和“小學教導主任培訓班”。通過培訓,使我縣各校的常規管理與教學管理更趨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教學競賽和經驗交流

1992年4月,*縣教研室組織首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年至2001年,為了進一步開展好“三個一”活動,教研室下發了《關于舉行*縣第二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競賽的通知》要求各鄉校先在本鄉校組織預賽,選出優勝者參加縣級教學競賽。全縣九鄉一鎮及縣級兩所學校紛紛舉行預賽活動----實際上是認真開展了一次全縣范圍內的小語教研活動。參加預賽者達140人,最后選出15位優勝者參加縣級語文教學大賽,有80余名教師參加觀摩,有7位教師獲得一、二、三等獎。爾后又組織了兩天的小學語文教學教研活動,6月份又組織獲一、二等獎的教師組成“巡回教學團”赴九鄉一鎮開展巡回講學,有力地推動了鄉級教研活動。2001年9月又下發了《關于舉行*縣首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競賽的通知》,全縣九鄉一鎮以及縣級兩所學校都組織了預賽活動,選出13位優勝者于10月份參加縣級組織的數學教學競賽。利用兩天的時間組織參賽選手與觀摩的的教師開展教學研討。兩次教學大賽后各教學研討會期間分別提出研究課題進行討論,最后,數學確定了四個課題;語文確定了8個研究課題并組成成員作為以后的主攻目標。11月,把獲獎教師組成“數學巡回講學團”,又赴九鄉一鎮進行巡回講學。組織的兩次巡回講學參加聽課的達1700多人次,兩次巡回講學都是縣教研室組織的全縣性的教研活動,得到廣大教師的高度贊揚。幾年來教研室一直積極探索教研工作新途徑,在教研課題選定,教研面向課堂等方面研究新方法,教研室立足基層,著眼于基層教師的實際,舉辦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各類教研和教學競賽活動,不斷提高我縣教學水平。2002年我們在小學又開展了“復式教學競賽”,中學開展“說課”競賽,由中小學自己根據實際準備預賽,教研室抽調部分教研員奔赴各鄉校參加鄉級“復式教學競賽”和中學“說課”競賽活動。

由于我縣屬邊遠貧困山區,交通不便、經費欠缺、教師數量不足,辦學條件差,因而復式教學在我縣比較實用,加之復式教學一般在一師一校,學生少、年級多,不得不采用復式教學,平時教師任務重,工作繁忙,互相間聽課、學習、交流的機會少,根據以上情況,我室便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復式教學競賽,在活動中,我室派專職教研員深入各校區參加復式教學競賽活動,通過比賽和研討,教師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兄弟學校的水平,激發了他們的信心,推動了我縣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說課”是大面積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新途徑,為了我縣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盡快地使廣大教師參與到這一新形式的教研活動中來,我室便組織了全縣各中學的“說課”活動,通過說課活動,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得到增強。

三、各種培訓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全縣的教育教學水平,最關鍵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研員擔負著的是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及教學能力的責任。

(一)*年--1997年8月,我室主要把精力放在教學研究上,如:深入鄉校聽課、評課;學年末的水平測查、出題、制卷;辦教育簡報、全縣各中小學書刊的征訂、發行等。在此期間,我室還舉辦了一些培訓班:“小學校長培訓班”4個班,133人;“山區復式教學培訓班4個班,270人;農村小學1—4年級教學培訓班1個班,40人;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師培訓班1個班,25人。

(二)1997年8月至*年5月,我室在搞好自己工作的情況下,積極協助進修學校辦培訓班,在88、89、90年連續三年的非師類崗前短期(半年)培訓中,教研室教研員承擔了《光榮的人民教師》、《語文教學法》、《小學自然教學法》等課程;還承擔了《小學教學常規》等講座。三年總計培訓4個班175人。通過培訓、見習提高了學員愛崗敬業思想,教書育人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獲得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

(三)中小學繼續教育培訓工作

教育發展要求人民教師具備全能的綜合素質,因此,國家采取各種有力措施,提高教師素質。從1998年開展繼續教育開展到*年,教育教學中心每年都認真按照州下達的小學、幼兒園教師履職晉級培訓考試科目,根據全縣報名的情況,結合我縣實際,有計劃的安排全縣小學、幼兒園教師履職晉級培訓考試工作,為確保培訓質量,減輕廣大教師的經濟負擔,我們“送教下鄉“,深入各鄉進行分片培訓,個別科目鄉校報考人數較少的就集中到縣城培訓。1999年—*年繼續教育培訓科目、人數情況如下:

*

(四)中小學教師計算機培訓工作

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是現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對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的質量都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根據上級的文件精神及我縣關于《中小學教師普及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培訓實施方案》,從2001年—2004年,開辦了27期,共培訓810人。

(五)公務員普通話等級培訓測評工作

實現國家通用的規范話、標準話是促進民族間交流、普及文化教育、發展科學技術、適應現代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2003年—*年,開辦6期,教師資格認定共培訓了3期,公務員普通話輔導員培訓班1期,共300多人參加培訓,三年中共測評1150人。

(六)校長、教導主任培訓工作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組織者、管理者,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年教育教學中心分別舉辦了“小學校長、教導主任培訓班”,兩班共培訓63人。

(七)積極選取送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

為盡快提高我縣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根據省州下達的各種培訓通知,教育教學中心積極選送中小學教師參加各種培訓,選送90名中學教師,102名小學教師參加省、州骨干教師培訓,逐步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骨干教師隊伍。

(八)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

“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屬國家貧困地區第二期“義務教育工程”項目,是根據民族貧困地區教師和教育實際提出的一種全新的培訓模式。是以“自修、反思、實踐”為核心的校本培訓模式和繼續教育體系。為搞好兩個專題的學習,我們做到宣傳到位、認識到位、培訓到位,使用廣大教師對該項目的培訓引起了關注和重視,采取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培訓、輔導。此次項目培訓兩個專題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專題《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的培訓時間為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2003年1月進行第一專題的評審、總結。此專題的培訓學習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并于2002年10月8日至10日在我縣召開了全州的《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綜合素質經驗交流現場會。第二專題《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素質》培訓學習時間為2003年3月至2003年10月,2003年至2004年1月進行第二專題的評審總結工作。為保證我縣兩專題培訓的順利進行,教育教學中心分別舉辦了兩個專題的培訓班,培訓對象由各鄉校校長、專家組長(包括中小學、幼兒園、農職中學)參加,兩個專題各培訓了87人,總計174人。目前,《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正在實施。

總之,15年來,我室全體教職工為全縣教育事業的發展盡心盡力地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總結。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心,扎實的工作,一起來推進我縣的教育教學工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