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匯報材料

時間:2022-04-30 08:55:00

導語:鎮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匯報材料

幾年來XX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縣委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調查研究,制定了XX鎮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在宣傳發動上突出了廣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體性,在結合實際上突出了針對性;在形式載體上突出了創造性,在狠抓落實上突出了實效性,創新領導機制,找準工作切入點,全面開展了新農村建設工作。現將我鎮新農村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鎮位于樅陽縣西北邊,轄區面積91.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236.9畝,山場面積15767畝,水面25832.5畝,總人口43336人,其中農業人口3.5萬多人,城鎮人口8200人。全鎮設有8個黨總支,43個支部,黨員1185名。鎮黨委堅持開展“三村六化”活動,以建設創業村、小康村、文明村為目標,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鎮化繁榮農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以科學化改變村貌,以鄉風民俗文明化改善村容,以管理民主化和諧農村。充分發揮三縣交界的區位優勢,傳統“三、六、九”集市的平臺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省級公路穿境而過的交通優勢,以及歷史和現實的人文優勢,著力構筑商貿物流、交通樞紐兩大中心,致力建設花卉苗木、優質糧、三元雜交豬、集鎮功能區“四大基地”,努力打造仔豬、耕牛、木材、花卉苗木、農貿、小商品六大專業市場,按照鎮黨委確立的“東苗木、西糧殖、中流通和調農業、強工業、興商業”的發展戰略,以創小康示范鎮、建區域性中心鎮、造經濟發展亮點鎮為目標,拓寬發展思路,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應對挑戰,全鎮經濟發展呈現加快增速、后勁增強、亮點增多的良好態勢,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呈現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發展與和諧的新農村。到20*年底,全鎮財政收入達183.3萬元;占年任務的106.57%,糧食總產量達3600萬噸,固定資產投資49*萬元,我鎮因此被評為全縣新農村建設建設先進鄉鎮。

二、主要做法

(一)創新領導方式,形成強大合力

為了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我鎮成立了由鎮、村、企業三方組成的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任第一組長,鎮長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農業產業化(農辦)、農村工業化(企業辦)、住房新型化(建設辦)、社會和諧化(綜治辦)四個工作組和督查組。各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目標任務。領導小組每月定期到村召開專題例會,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形成合力,促進新農村建設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進。

(二)深入廣泛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我們從兩個方面開展宣傳工作:一是組織鎮干和村干深入農戶,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內容,特別是仔細講明新農村建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群眾謀利益,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使群眾盡快過上小康生活。二是鎮里印發了專門的宣傳材料,拉起過了過街橫幅,各村開辟了新農村建設宣傳專欄,各自然村莊張貼了標語。三是各村黨總支利用“”和各種會議,由總支書記和其他干部反復宣講新農村建設的內容、目的和意義。通過宣傳,為提高群眾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組建龍頭企業,拉動鎮域經濟發展

為拉動鎮域經濟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由單一型向多樣型轉變、由農業型向工業型轉變,鎮政府依托企業,利用地處交通要道和縣商品糧基地等優勢,組建了駝王農用車廠、陽和大米加工廠、XX仔豬繁殖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和新安苗木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龍頭企業下設各專業部門負責外聯商家、內聯農戶,為龍頭企業生產訂單糧食、生豬交易等農產品,并搞好技術服務,培育主導產業之外的新興支柱產業。象駝王農用車廠利用良好信譽與浙江新昌汽車配件公司進行合作,加工半成品汽車零配件,陽和大米加工廠生產經營部門通過向六安大米加工企業直接提供商品糧,由對方深加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今年龍頭企業預計實現產值7500萬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0萬元,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00元。

(四)科學制定規劃,全面組織實施

以XX村是全縣新農村建設“一鎮十六村”示范村為契機,抓緊制定村XX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并在全鎮其它六個村進行村莊布點規劃工作.

1農村工業化建設步伐加快.陽和大米加工廠企業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把分散的農民組織到企業務工,既解決了農民糧食的銷路,又解決了農閑時農民的出路.僅陽和大米加工企業每年就吸引80多個農民進企業務工,有序組織勞動力的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今年來全鎮增加集體收入40萬元.

2、農業產業化建設進展順利。按照“產業拉動、龍頭帶動”的思路,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加強實用技術推廣。按照“總支+協會”的模式組織生產經營,組建了新安花卉苗木、其林仔豬等協會,積極為農戶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實現產值1.23億元,使農戶人均比去年增收230元。

3、住房新型化建設穩步推進。在永安功能區投資75萬元,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凈化、硬化”工程,加大舊村改造力度,穩步推進永安新區建設。投資2000萬元,完成了XX康居一期工程建設,制定了XX鎮集鎮建設規劃方案,優先安排住房緊張急需建房和愿意拆舊建新的群眾建房,在XX鎮康居二期工程中,重點解決校網布局調整、石婆、梅花兩所初中學合并到新區后教職工的住房問題。

4、社會和諧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建起了4個農民科技書屋,組建了宣傳、科技、法制三支隊伍,有計劃地開展了活動;成立了鎮區警務室、綜治辦、人民調解委員會,全面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全方位接受群眾監督。截止目前,民間糾紛調解率、治安滿意率均達95%以上.我鎮還創新工作方式,進行“鄉村夜話”思想感化活動,通過這一新形式活動的開展,20*年共化解矛盾糾紛116起。

5、“村村通”工程進展順利。我鎮“村村通”省GPS認定里程為50.3公里,兩年來全鎮共完成水泥路面25.48公里。20*年度已招投標11.5公里,目前已完工4.6公里,正施工1.9公里,擬施工11.5公里,爭取完成21公里。

6、改水改廁工作穩步推進。積極爭取沼氣國債項目,大力開展沼氣池建設,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全鎮計劃新建沼氣池150座,目前已完工70余座。

7、重點項目有效實施,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多方籌集資金對水利基礎設施進行除險加固。連續7年全縣水利興修現場會在我鎮召開,連續7年我鎮獲得縣農田基本建設一等獎。人畜飲用水工程已覆蓋全鎮4個村,受益人口3萬多人;投資2300萬元對梅花團結圩進行土地整理復墾,投資800萬元對陽和大畈進行農業綜合開發,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工作體會

一是不斷創新領導方式,充分發揮了鎮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企業的支撐作用、機關站所的服務作用和村級的主體作用,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二是不斷調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準切入點,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組建龍頭企業,拉動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促進集體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三是不斷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增強“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始終把解決“有人辦事”作為解決“有錢辦事”的前提條件,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投身到“三村六化”建設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努力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是做好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因素。四是不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贏得各級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為新農村建設和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加動力,是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四、存在問題

通過二年的實踐,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黨員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不高,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強,“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二是“四化”工作發展不平衡,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建設剛起步,社會和諧化建設初見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設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資金的制約,發展相對較慢,規劃實施的部分建設工程難以按期啟動。三是農民群眾的整體生產水平不高,質量意識、商品意識薄弱,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各類專業協會工作運轉困難。四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投入困難,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五、今后打算

1、結合“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活動的開展,把新農村建設與平安村創建等工作結合起來,不斷改善村民的生產條件和居住環境,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思想解放體現到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實踐中。

2、扎實抓好“三個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設開拓務實、團結協作、勤政為民、充滿活力的兩委班子,不斷增強班子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抓好“載體工程”,找準工作的切入點,推動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導、支持各村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以集體經濟為支撐,不斷加大投入,推進文明村、富裕村、和諧村建設進程,加快“四化”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

3、要切實發揮好“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部門積極配合、村干部群眾主動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領導,強化協調,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確保新農村建設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4、認真組織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十七大精神,扎實開展“解放思想、科學發展”主題實踐活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圍繞實現農業特色優質化、道路房屋整潔化、村風民俗文明化、社會秩序和諧化的要求,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通過新農村建設實現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體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更加完善,各種制度建立健全,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民素質明顯提高,村風民俗文明進步,社會環境安定有序,使各村都成為文明村、富裕村、和諧村,使我鎮盡快崛起,成為苗木名鎮、農業強鎮、商貿重鎮、工業大鎮和人文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