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實習匯報5則

時間:2022-10-14 03:06:00

導語:高校生實習匯報5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生實習匯報5則

(一則)

大學的最后一個暑假,我去區檢察院實習,時間是從年月日至月日。實習期間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習期間能夠遵守工作紀律,不遲到、早退,認真完成領導和檢察人員交辦的工作,得到院領導及全體檢察干警的一致好評,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

此次實習,主要崗位是審查起訴科,因此主要實習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實習中,我參加了幾起案件的開庭審理,認真學習了正當而標準的司法程序,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多彩的實際生活,細致的了解了公訴起訴的全過程及法庭庭審的各環節,認真觀摩一些律師的整個舉證、辯論過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適用及適用范圍。跟隨干警提審,核實犯罪事實,探詢犯罪的心理、動機。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國的公訴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職能,同時還配合公訴人員做好案件的調查筆錄和庭審筆錄,做好案卷的裝訂歸檔工作。

實習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領導和檢察干警求教,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政策,學習法律、法規等知識,利用空余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的法學教育和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法學的發展是在實踐中來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法學教育應當與實踐結合起來,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具體說就是要處理好“三個關系”:即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系,以課堂為主題,通過實踐將理論深化;暑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系,以暑期實踐為主要時間段;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系,力求實踐內容與實踐規模同步調進展。

在實習過程中,也發現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國政府為推進法治建設而進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們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與廣度上還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時候,人們對有些法律條文是知道的,但卻不知道如何適用它,以至于觸犯法律;有時候人們對兩個以上不同法律對同一問題的規定不明白,不知道該適用哪一部法律,有一個案件就是這樣的,被告人原是某村會計,后來在改選中落選,這樣一些會計帳簿、會計憑證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認為《會計法》是規定的要等帳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堅持不交出,結果被以隱匿會計帳簿、會計憑證罪逮捕。這一個案例就說明我們的普法活動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實際,真真正正的讓人們了解法律、法規的含義。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確立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確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這樣法治建設才有希望。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實習中所接觸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甚至有兩個犯有搶劫罪的被告人是八年的。不考慮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從社會大環境來說,我覺得社會也有一些責任的。從八十年代初改革開始到八十年代末,這是一個重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段時間對精神文明建設有些放松,也就是說,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時期就有可能已經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氣。所以說,教育從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個口號,要真正落到實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近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領導和干警們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這次實習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于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學習法律的最終目的是要面向群眾,服務大眾,為健全社會法治,為我們的依法治國服務的。高等法學教育在推進法治建設過程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其培養的具備一定基本理論知識,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高的專業技能人才,將在社會上起到重要作用。現代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規則的社會,我們的國家要與世界接軌,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培養必不可少。因此,對人才的培養,應當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面向國際。法學教育本身的實踐性很強,所以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比較可行的,大學的法學院應當與公、檢、法、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建立良好的關系,定期安排學生見習,讓學生更好的消化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對法學的興趣,避免畢業后的眼高手低現象,向社會輸送全面、合格、優秀的高素質法學人才。

(二則)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短暫的暑期社會實踐就這樣匆匆過去,不舍之情就算眼淚也追不回,那就用這瑣碎的文字記錄下來吧,雖然它顯得那樣的蒼白!行于山水之間,采天地之靈氣,撼萬物之得失,美景似三千東流水,吾只取一瓢便足矣!這次社會實踐,真的很值!隊員們展現出的是一個大學生應有的素質,有恒心,關注社會,勇于開拓,求實創新。就在暑期社會實踐開始之前,隊員們還苦于自己能從中收獲些什么,驀然回首,所得到的,該是對世界的思考!蒙頂山的巍峨剛勁,碧峰峽的大和中庸,上里古鎮的水墨柔情,醉于逸景,行于紅塵,而有感于斯,荀子道: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此言實之!社會實踐教會了隊員們如何觀察這個世界,如何做到善假于物。

實踐中,小分隊成員們深入群眾,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聯系領導,關注他們的發展規劃。市旅游局有隊員們的足跡,碧峰峽、蒙頂山、上里古鎮有他們的足跡,甚至雨城區的大街小巷也有他們奮斗的身影。在社會實踐調查中隊員們遇到了許多不曾預想到的困難,一些人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冷眼相待,但他們畢竟堅持到了最后,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隊員們總是提醒自己:成功的定義就是站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次數多。暫時的無助并不能阻擋前進的腳步,就像玫瑰和刺,扎手之后是嬌艷的芬芳,成功的真諦不在別處,它永遠在隊員們的內心,微笑著等他們轉過身來,就像那清水般,漫過了他們不再疲憊的心!

歲月的足跡,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時間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碾碎凹凸,它總會為他們證明,他們,曾經成功過!隊員們總是在默默提醒自己,成功的那刻固然令人欣喜,但那艱辛的過程卻更加令人刻骨銘心!曾愛過池柳煙飄的唯美;階花雨過的欣然;大漠孤煙的壯闊;輕云薄紗的懵懂,而經過這樣的實踐,他們發覺,自己開始愛上了這個世界的所有!看到市旅游局領導對他們的關心,看到年過古稀的老奶奶對他們的殷切希望,看到社會各界對他們的肯定,他們的心總是美滋滋的。隊員們的成長離不開他們的關注,是責任,讓他們穿越荊棘,沐浴溫暖的陽光!

好一個“善假于物”,讓他們開始欣賞困難所帶來的美!他們定會在青春和成熟的天枰中走向平衡,賞慣了花開花落,看慣了云卷云舒,還有這樣的種子,在隊員們的心田茁壯成長,它,叫希望!

(三則)

今天,對于,對于城關中學,對于所有老是與同學,還有我們這些來支教的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不一樣的一天。中央電視臺少兒節目芝麻開門欄目組到這里為小朋友們錄制節目,并對我們的課堂進行拍攝。

在聲樂班里,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表現自己,并與老師積極的互動,在同學們甜美的歌聲中,學校的校領導和錄制節目的老師在這種熱烈的氣氛中不住的贊不絕口。同時并采訪了我們這次老支教的大學生,對于來到這里之后的感受,其實對于我們來說,有說不完的深受,不管是對于這邊的環境,或是加上同學們求學求知的欲望和熱情,都讓我們非常驚訝。我們由衷的希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并擴大我們的隊伍,使越來越多的孩子學到更好的東西,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由內而外的熱愛藝術和學習。這兩天的生活讓我們嘗到了什么是累,可是更讓我們嘗到了辛苦背后這份開心的果實,因為在同學們積極的配合下,讓我們不再感到辛苦,只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天我們一大清早就起來了,我們一起去了活動中心,在孩子們沒有來之前,我們先提前備課,準備好今天要教的東西,把教室打掃干凈,讓孩子們有一個比較干凈和舒適的學習環境。

孩子們陸陸續續的來了,當孩子們微笑著對我們喊“老師好”的時候,心里那種暖洋洋的感覺讓我們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雖然到今天為止我們才來了四天,但是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一切是那么美好,孩子們是那么可愛,根本不會去想我們的生活是艱苦還是舒適,一切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使我們要盡我們的努力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下鄉”活動,絕對是一個大學生應該參加的活動,看看孩子們艱苦的環境,再想想我們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方式,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無地自容吧。這個活動讓我們學會了反思,讓我們知道了艱苦的環境不是我們退縮的理由。未來的幾天里,我們要更加盡心盡力,做好一個“老師”應做的事。

(四則)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要開始了,而在這個暑假,我要開始我的第一次社會實踐。因為我家這邊大型公司比較少,試了幾家又比較難進,所以我就選擇了在我家附近的一家中型藥店。我和老板商量了一下,表明了我是為了積累社會經驗才來找工作的,不在乎工資的問題的目的。所以老板很快就答應了。第二天,我就開始了我的社會實踐。

藥店只有一層,面積也不是很大。有顧客來的時候我們只要上前向他推薦介紹一些顧客想要的藥就可以了。但是藥店的藥有那么多,而我們又不能胡亂的推薦藥,所以想要賣藥就要先了解并且記牢每種要的功用和禁忌,而且絕對不能有絲毫的差錯,萬一出錯的話那將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所以一開始,老板只讓我在一邊學習,讓我了解學習一下各種藥的功用以及一些藥店的流程。學習的工作很辛苦,還要來回藥店和家里,所以每天都過的很累,雖然很累,但是過的卻很充實。后來慢慢的熟悉了各種藥品,就幫著顧客介紹。當然也有時候,顧客會對你的介紹不屑一顧,有時,也會遇到一些胡攪蠻纏的顧客,會因看上一個商品問了又問,心里十二分的不耐煩,臉上還要露著笑容,嘴上還要向他們介紹著,解釋著,而最終卻又沒買,有時,也會遇到年老的顧客,說上一大通,他們也不解其意,只是呆呆的望著你,呆呆的站在那里。但不管怎樣,我們這一代人對長輩應是畢恭畢敬,對小朋友應是熱情友好。“顧客是上帝”是服務行業的宗旨。

打工期間,我還從那里了解到一些這個藥店的有關知識。這里的藥材,務求齊全,即使一些偏僻不常用的藥,也要準備一點,避免不能按方配齊,使顧客失望。而且這個藥店除了一般藥品以外,還賣一些保健品。由于一些保健品的治療對象有所交叉,所以很多時候,二個保健品的銷售人員為了業績,難免有些沖突,會發生強客的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藥店的規章制度還是有所缺陷。另外,我還遇到了很多家庭比較困難的顧客。他們大多是農民,衣比較破舊,掏出來的錢都是些很零碎的錢。看的出來他們是為了買藥存了很久。相比較另外一些來買所謂的減肥藥,化妝品的顧客,一出手就是幾百。深深感覺到社會的不公。也影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節約用錢,不要買一些浪費的奢侈品。

休息的時候,我也主動找我們的領導和同事虛心地向他們請教和學習,他為我指出了工作中的很多錯誤和缺點,領班還對我說,我看一個人怎么樣并不是看他學歷、文憑怎么樣,關鍵是看此人做事是否勤快踏實。你跟我們的一些同事不一樣,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應該多利用時間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不斷地提升自己,年輕人不要怕吃苦,年累人就行能挑大梁,年輕人的時候不吃苦,難道到老了再吃苦嗎?一些員工也很熱情,紛紛和我交流,是我了解到他們學習生活中的事情,是我從中借鑒,取長補短,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確實,很多時候在學校里我們接觸的人很少,思想上也只是很單純的只要學習。在這次社會實踐中,的確讓我的思想認識有了更深一層的提高,某種程度上,給我指明了很好的一個努力方向。

總結我的這次時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是我的第一次社會實踐,但我認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非同的社會實踐,它讓我我提前進入了社會,了解了社會,對這個社會提前有了認識這將會對我的以后學習起很大的幫助的。

(五則)

我家住在相公莊鎮桑園村,桑園得名于原來本村的兩個桑樹園。相傳,一處在今天村頭十字路口以西,另一處位于今桑園橋以東,在本村還未被命名為桑園村以前,附近居民在提到這個村子時,總是因村內有兩個桑樹園而稱為“桑園”,所以,現在就延用這一稱呼,稱“桑園村”。

桑園村現在人丁興旺,但相傳,桑園村村民的祖先應為河北省棗強縣人。明朝末年,由于戰亂饑荒,造成山東境內人丁稀少,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發展生產,平衡地區經濟,恢復山東昔日的雄厚,下令移民。桑園村村民的祖先就是在這個時候移民過來,并世代居住再這里,努力生產,繁衍后代。翟武,劉海是本村的兩大祖先,故翟姓和劉姓是本村最大的兩個姓氏。其中,的后代劉勝+(名字叫什么記不清了)有六個兒子,后演變為桑園村劉氏家族的“六大份子”。大份子叫“一和尚”,二份子叫“二道士”,三份子叫“三僧子”,四份子叫“四梅子”,五份子叫“五巴掌”,六份子叫“六槌子”。六大份子的后代演變成現在的“沛振家聲,恩榮玉慶”八大輩分,一直相沿至今。

桑園村原來有一座山,叫“荊山”。據本村老人回憶,荊山實際為一個土堆。傳說,荊山上有一個金牛,因此,這座山被本村居民視為吉祥物。解放后,成立的農村合作社就以“荊山”命名。可見,荊山在本村居民眼中的分量是很重的。雖然,荊山的傳說讓它在村民心中有很重的分量,但并不能稱得上是一種信仰,實際上桑園村的村民是有自己的信仰的。那就是對“槐爺”的崇拜。“槐爺”是對村內一棵老槐樹的尊稱。這棵樹年代久遠,但具體年代沒人知道,有人說可能是唐朝,稱唐槐,但這種說法并不可靠。也有種說法是清朝,但也是不可靠的。它直徑約兩米,高二十五米。相傳,因為住在“槐爺”旁邊的一家人惹怒了“槐爺”,槐爺就讓這家的主人得了一種怪病,以此作為一種懲罰。村民知道這件事后,就開始對這顆槐樹充滿敬畏。每月,要準備貢品,來到槐爺面前祭拜,還要把大紅綢子系掛到樹上,俗稱“掛袍”場面十分壯觀,村民通過這種方式來為全家祈福。槐爺不僅是桑園的神,還在附近其他村落具有相當威望。

另外在村子里原來有一個樓閣,名叫“文昌閣”。在文昌閣里有一個文昌爺。據說文昌爺可以保佑村子的幸福安康,確保文化的繁榮昌盛。因此,村子里的人對文昌爺和文昌閣十分敬重,但可惜,期間,在“破四舊”運動中。文昌閣被拆除了。漸而,這種文化上的崇拜也就慢慢淡去了。時至今日,村內除了少數老人外,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關于文昌閣及文昌爺的傳說了。

總結完這些傳說,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不管它們是真是假,我們都應該倍加珍惜,畢竟這是先人留給我們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