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履行教育職責情況匯報材料
時間:2022-05-30 09:53:56
導語:鄉履行教育職責情況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鄉自然經濟和教育事業的基本情況
鄉位于縣城南部,總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78.7畝。最高點位于村的柏上,海拔516.4米;最低點位于村的下村,海拔210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9.1℃,年平均降雨量1660.6毫米。主種水稻、白蓮、西瓜、烤煙、臍橙等農作物,主要礦產資源有墨硯石。
全鄉共轄、、、、、6個村和1個龍興居委。鄉政府所在地村,距縣城33千米。2013年末,全鄉總人口11782人,其中農業人口11246人。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全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96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我鄉有1所中心小學和3個村小,29個教學班,在校生1036人,教職工52人,其中專任教師52人。初級中學1所,教學班9個,初中在校生489人,教職工31人,其中專任教師31人。
二、教育工作的基本做法及經驗
(一)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鞏固
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確立農村義務教育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多年來,鄉政府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工作作為全鄉教育工作的目標,高度重視教育迎檢工作,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鄉政府工作計劃,做到“三個”優先:即在制定發展計劃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在制定年度經費計劃時優先保證教育事業的需要;在研究具體工作時優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我們把落實教育工作目標責任制、為教育辦實事、組織協調各部門關心支持教育工作和多種形式的助學活動作為常規工作來抓,并建立了有效的運行機制,教育的優先發展的地位得到保障。
(二)教育決策機制不斷完善
一直以來,鄉緊緊圍繞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鄉戰略,制定鄉領導聯系教育和學校制度,及時研究和解決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嚴格按照“積極進取、實事求是、分區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制定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確保我鄉教育協調發展。鄉黨委、政府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教育發展規律,順應教育發展形勢,在制定鄉“十一五”、“十二五”規劃中把教育發展納入規劃中,并出臺了村“兩委”履行教育工作責任制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落實義務教育責任。
(三)教育管理不斷加強
1、堅持把校長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整個教育工作的重頭戲來抓。一是中小學校長都按要求參加各級舉辦的校長崗位培訓班和提高培訓班。二是規范教師編制管理。三是教師的繼續教育。加強教師崗位培訓,中小學專任教師全部參加崗位培訓。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學歷進修,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2、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鄉政府非常重視發展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貧困山區教育,加大了教育資金的投入。
3、學校的安全工作是學校開展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力保障,為保證我鄉校園的安全,鄉政府督促鄉派出所加強學校安全工作,切實治理校園周邊環境,嚴厲打擊擾亂學校治安的違法犯罪活動。鄉屬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加大教育支持力度,積極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重點整治,對中小學不定期進行安全大檢查,消除了不安定因素。鄉綜治辦、派出所和司法所積極開展“以法護航,關愛青少年”活動,深入學校與師生座談,上法制課,進行以案釋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鄉婦聯對在校家庭貧困女童實行扶助。鄉政府將教育工作納入對村及鄉干部的目標考核當中,形成大家關心教育的良好氛圍。
(四)加大教育投入,規范經費管理
1、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做到教育經費“三個增長”。
2、預算外資金、財政轉移支付補助資金全部及時足額撥付,并用于義務教育。
3、保證了“三免一補”資金。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一費制”收費政策,全面推進公示督導、責任追究、教育收費資金“收支兩條線”制度,嚴禁截留、平調、挪用、擠占學校經費。
4、建立健全助學制度,開展多形式的助學活動,鄉政府和學校都建立了完整的幫扶貧困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體系,建立了貧困學生檔案,采取學校減免、社會捐助等形式,對貧困學生進行扶助,每年鄉上拿出一定資金對當年考取大學的困難學生給予資助。我鄉適齡少年兒童無一例因家庭貧困而輟學,促進我鄉義務教育發展。
5、建立規范的教育收費制度,嚴格執行收費標準,堅決制止學校亂收費行為。
6、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優先保證教育經費支出,確保上級各種專項教育資金按時足額撥付到位。嚴禁截留、擠占和挪用各種教育專項資金。
7、建立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農村中小學預算編制、管理制度和督導檢查、審計制度;建立校舍安全預警體系和定期勘測鑒定制度,及時排除新增危房。
(五)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1、辦學條件基本滿足了中小學教育的需求。在圩鎮規劃用地過程中,優先保證中小學校的用地,全鄉小學占地面積25248平方米,生均占地27.77平方米;初中占地面積6957平方米,生均占地13.94平方米。通過積極爭取上級和引進宣明會的資金幫助,解決了中小學校的校舍和教學設施的困難。小學校舍建筑面積6804平方米,在校學生909人,生均校舍建筑面積7.48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積6957平方米,在校學生406人,生均校舍建筑面積13.94平方米。小學有完小1所,教學用房達到標準的有5所,達標率100%;初中教學用房達標率100%。全鄉中小學課桌椅配備率100%。小學圖書生均16.56冊,合格率100%;初中生均圖書26冊,合格率100%。小學按要求配備教學儀器,配備率100%;初中,按要求配備教學儀器,配備率100%。按照體育、音樂、美術教學大綱的要求,完小有能基本滿足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器材,配備率100%;按照體育、音樂、美術教學大綱的要求,初中有能基本滿足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器材,配備率100%。按小學勞動課大綱要求,完小有基本的勞動工具、實習設施和場地,配備率100%;初中按中學勞動技術課要求配有基本的勞動工具、實習設施和場地,配備率100%。
2、進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強化學校安全。對學校安全實行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并建立排查檔案,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召開有關會議研究整改措施,并把每一個安全隱患整改責任落實到具體學校及人員身上,限期整改,確保了學校安全。
(六)教育監督不斷強化
建立健全了教育經費專項督導檢查、學校督導評估、鄉政府教育工作督導檢查和結果運用等教育督導工作機制,確保教育目標實現和教育質量持續提高。為強化工作職責,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的教育督導機構,對全鄉的農村義務教育情況開展進行督導。并制定了《鄉迎接全省教育督導評估工作方案》,對全鄉教育工作進行了查漏補缺。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鄉教育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鄉教育改革和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教育發展整體水平不高,勞動者素質偏低,全鄉人均受教育年限短,大大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2、由于鄉、村財力有限,教育經費投入還不能完全滿足教育發展對資金的需求,學校建設和發展經費比較短缺。因此,實現“教育評估”目標還有較大距離;
3、一些群眾對發展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嚴重影響教育的發展;
4、教育現代化水平低,計算機普及教育偏低,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遠程教育還剛剛起步。
四、改進工作的措施
1、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和引進社會資金,以增強教育投入,進一步完善辦學條件,力爭在短時期內使我鄉的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2、繼續鞏固成果,確保“督導評估”各項指標達標,大力推進我鄉教育和抓好學齡前幼兒教育,提高全民素質,真正實現“教育評估”的達標。
- 上一篇: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要點
- 下一篇:生態村建設主要措施及未來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