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科技致富的領頭雁
時間:2022-09-18 05:13:00
導語:農民科技致富的領頭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河溪鎮阿娜村,有一位享譽四方的科技致富女能人,她就是該村共產黨員高七妹。近年來,她依靠科技發展城郊高效農業致富,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被群眾譽為“農民科技致富的領頭雁”,曾多次被州、市評為“科技示范戶”和“優秀共產黨員”。
看到其它村農民紛紛富裕起來,高七妹再也坐不住了,她勇探農業種植新模式,發展“瓜—稻—菜”連作和大棚蔬菜致富,成了村里科技致富排頭兵。
98年以前,阿娜村農業主要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傳統型農業,每畝田最高產值不到500元,農民守著良田熬窮日子。而周邊的馬鞍、農科等村農民通過發展椏柑、西瓜紛紛富裕起來。看到別人的錢包漸漸脹了起來,高七妹再出坐不住了。她立足阿娜離城近、交通便利的優勢條件,通過對市場深入的調查分析后,決定從稻田改制上著手,提升稻田復種指數和產出效益。1998年初,她憑著多年積累的農業實踐經驗和膽量,率先在村里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搞了2畝“瓜—稻—菜”連作示范。在鎮農技站的幫助和支持下,通過精心培管,當年獲得了畝產西瓜2200公斤、產稻谷423.5公斤的好效益,2畝田就收入了5000多元,比種谷子的收益提高了5倍。初嘗科技甜果的她,第二年將家里3畝坪上田全部改種了西瓜,為奪取更高效益,她積極選種早熟優質的州優2號、西農8號等新品種,并采取三蔓式整枝技術,普施壯果肥,產量、產值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她還積極號召村民種植,大家看她種瓜確實劃算,都紛紛發展“瓜—稻—菜”連作生產,2005年她所在的組稻田改制面積達120畝。
“瓜—稻—菜”連作在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傳統農業基礎上可說是跨了一大步,但對于熱愛鉆研農業科技的高七妹來說這只是邁出的第一步。為拓寬自己眼界,探索出更高效的科技模式,99年她第一批參加了鎮里舉辦的“綠色證書”工程培訓班。在上蔬菜課時,她從老師講課中獲得吉首蔬菜基地被開發,發展大棚蔬菜生產前景廣闊的信息后,又萌生了搞大棚蔬菜生產的念頭。于是她積極向政府申請,通過政府與蔬菜局銜接,99年底她又在全村率先安裝了3座大棚。為搞好大棚蔬菜生產,她訂閱了《長江蔬菜》、《湖南農業》、《湖南科技報》等多種報刊雜志,如饑似渴地學習蔬菜栽培知識,白天她鉆進棚里,反復實踐摸索種植技術,晚上挑燈學習技術。她還5次跑到蔬菜局向專家請教技術,并把老師請下來實地指導。得知河溪鎮建成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后,她多次跑來請教相關技術,查閱相關信息,遠教站也把她作為重點技術扶持對象,按農事季節為她提供相關技術信息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春季,高七妹以茄子、西紅柿、黃瓜為主的第一批早春蔬菜上市了,由于上市早、價格高,平均每公斤在2—3元之間,第一季菜收入就達6800多元,3個棚全年共收入11000多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年底全家5口人,總收入突破2萬元大關,人平純收入達到4200元,比全村人平高出1000多元。群眾笑著對她說:“高七妹,你愛鉆科技,真的是鉆出金(精)了。”
積極開展農業科技示范,為村民發展高效農業探路踏橋。
高七妹對高效農業種植相當內行,是村里出了名的“土專家”,因此,村里推薦科技示范戶時,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報上了她的名字。當上了科技示范戶,就得為村里農業發展探好路,把好關。高七妹在農業科技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對每項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她都帶頭做示范,詳細記載物候特征,為村里引進技術、品種提供了重要依據。但試驗、示范不可能每次都成功,這也給她帶來不少的經濟損失,她總是笑著說“犧牲點個人利益是小事,關鍵是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不足,讓村民得實惠是大事”。2004年,她為引導菜農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在村里開展了大棚蔬菜施用沼氣肥試驗。由于沒有經驗,施用濃度過高,一片長勢喜人的白菜全部脫水枯死了。當時市場菜價很好,給她造成了2000多元的損失。她沒有一點后悔和抱怨,而是馬上跑到蔬菜局等技術部門尋找答案。總結原因后,2005年開春,她又繼續開展試驗,由于掌握好了濃度,試驗相當成功。于是她馬上把其它菜農請到自家的棚里來,手把手的把技術傳給鄉親們,使阿娜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向無公害方向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現在村里只要有試驗示范項目,她都積極參與。幾年過來,她先后參與開展了“稻田免耕洋芋、白菜、小麥栽培試驗”、“西瓜嫁接栽培試驗”、“特色紅薯試種示范”、“生物菌肥試驗”等10多項試驗,推廣了“瓜—稻—菜”連作、“豬—沼—菜(果)”等高效農業模式5項,引進南豐蜜桔等新品種20多個。為阿娜村發展高效農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致富不忘群眾,高七妹把自已艱辛探索出來的“致富經”無私奉獻給了鄉親們,讓大家走上了共同致富道路。
高七妹通過發展高效農業和大棚蔬菜致富,成了全市有名的科技示范戶。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深知黨員要帶頭致富,更要帶領群眾一起致富奔小康。在全村黨員大會上說:“我雖然先富了,但作為科技示范戶,如果不能示范帶動大家致富,我這個示范戶也就算白當了!”為了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她把自己艱辛探索出來的“致富經”無私奉獻給了鄉親們。在黨員先進性教育期間,高七妹積極利用村里開展“一聯三幫五帶頭”幫扶活動的契機,在搞好村里各項工作的同時,經常深入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地為群眾傳授技術。阿娜蔬菜大棚基地的許多農民不懂技術,更不曉得種什么菜,為幫助他們發展蔬菜生產,她經常踩水過河為大棚基地農民傳授經驗,解決生產難題。為了帶動其它組發展地膜西瓜,她在8組坪上租了2畝田開展“瓜—稻—菜”連作示范,在她的示范帶動下,地膜西瓜推廣到全村9個組面積達300畝,(其中“瓜—稻—菜”連作200畝)。同時,她還有充分運用“阿娜村先進性教育學習中心戶制度”,召集周圍的黨員群眾,在自己家里辦課堂,既學理論又學技術,家里的影碟機成了村里的“電教員”。通過科技示范戶的帶動作用,現全村發展椪柑1600畝,人平達到1畝多;以西瓜、香瓜為主的經濟作物面積達300畝,以大棚蔬菜為主的商品菜生產面積200畝。她帶出了周明友、田富云等一大批種植大戶,戶平純收入都在1萬元以上。現在,阿娜村民靠發展西瓜、蔬菜、椏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05年全村人平收入達到3200元,較1998年增長2倍。
自家的日子和村民的日子都紅火起來了,高七妹的科技致富夢卻還在延續。談及今后的發展,高七妹的目標是,從明年起,按照鎮里提出的“農業觀光園”建設發展思路,要在西瓜生產上實現引種個小、質優、美觀的珍品瓜、禮品瓜;在大棚蔬菜生產上,實現引種具有經濟和觀賞雙重價值的“名、優、特、奇”新品種,并租10-15畝稻田開展“湘西紅提”示范,通過示范輻射,帶動周邊群眾致富,推動全鎮“農業觀光園”建設和發展。
精品范文
10農民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