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校校長巾幗創業十大標兵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11-08 02:20:00

導語:藝術學校校長巾幗創業十大標兵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學校校長巾幗創業十大標兵先進事跡材料

××同志現任東寧縣徐悲鴻遠東藝術學校校長,她是一位胸懷大志、意識超前、不畏艱辛、敢創大業的優秀領導干部,是杰出的基礎教育工作者。

1997年,她在原機關幼兒園的基礎上創辦了徐悲鴻遠東藝術學校,為青少年開辟了學文化、學藝術的優良環境,緩解了大中專畢業生“分配難”、“求職難”的問題,解決了61名大中專畢業生的安置工作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為邊城東寧創辦了一個專業化的業余文藝團體和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為教育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進樹立了先進的典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廣大師生和家長一致稱贊她是辦特色學校的拓荒人、銳意改革的女強人、高素質隊伍的帶頭人、孩子和家長的貼心人。

她的主要事跡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更新理念,銳意改革,奮力拼搏創大業。

同志關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的指示給了××同志極大的啟發。1996年,當她參觀了小牡丹藝校、哈爾濱師大,走訪了天津天獅學院和北京中國人大徐悲鴻藝術學院,考察俄濱海邊區芭蕾舞學校和遠東大學之后,被國內外一所所現代化的學校感動了。她決心在東寧縣創辦一所有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國家沒有任何投資的基礎上,她開始四處奔波、八方求援,跑立項、跑貸款、搞集資、建樓房,一心創辦特色學校。××的執著感動了徐悲鴻大師的夫人──原全國政協常委廖靜文女士,取得了她的支持。一九九七年,經中國徐悲鴻基金會批準,學校被正式命名為《徐悲鴻遠東藝術學校》,廖靜文親筆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她沒向國家要一分錢,硬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動員教師和家長集資,取得社會各界人士的援助,加上部分貸款,建起了3100平方米教學樓和2700平方米的綜合樓,購置了高檔教學設備,建起了語音、實驗、微機、音樂、美術、舞蹈等教室,教學手段實現了現代化,辦學條件和學校整體實力達到了全縣乃至全市一流水平。目前學校已由當年的20名職工、160名幼兒、固定資產不足20萬元的小小幼兒園發展成為擁有140名教職工、600多名幼兒、800多名中小學生、中小幼教一條龍、英語、藝術雙特色、固定資產總額達到800萬元的社會力量辦學實體。

辦學以來,××制定了“以愛心為主線,不使一個學生掉隊!”的教育教學行動綱領,引進了全國各徐悲鴻院校統一校訓─精誠勤毅,求美求真;確立了“優良的思想品質,優異的學習成績,合格的藝術特長,健康的身心素質,全面的生活技能”的培養目標,并提出了學校管理爭創五個一流即:“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育、一流的隊伍、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服務”,充分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精神,落實了國家提倡的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使學校肩負起中國徐悲鴻基金會賦予的與周邊國家開展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窗口學校的重任,先后與韓國、俄羅斯、日本、朝鮮等國家建立了友好往來,使這所特色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窗口學校。

二、鐵的手腕,新的機制,造就出一流隊伍。

××常說:“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用人上,她率先實行聘任制,嚴把入口關,實行公平競爭,擇優上崗。學歷不達標的,一律不聘;雖有相應學歷,但沒有實際能力的,堅決不聘。××說:“我寧可得罪人,也不可誤人子弟!”

對在職教師的管理,她堅決實行“工資浮動”和“末位下崗淘汰制”。將教師工資與工作目標考核掛起鉤來。幾年來,全校共有17名不合格教師被下崗分流,徹底砸碎了大鍋飯,真正增強了危機感。增強了考核的公正、公平、公開性。

三、德育鑄魂,人文治校,育新人嘔心瀝血。

××時常教育教師和學生,“要做好教師、做好學生,做藝術家、科學家,首先要學會做人。”,并把思想工作做到了師生的心坎上,不但和教師交朋友、和學生交朋友,還和家長交朋友。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校長媽媽”,青年教師和家長也都習慣地叫她“校長大姐”。她與首屆小學畢業生同臺演出配樂詩朗誦《在這里長大》,臺上臺下都被那種深厚的師生情、“母子”情所打動,許多人都流下了熱淚。

在學校資金相當困難的情況下,她每年還拿出資金資助30名品學兼優的特困生,他們在學校的食宿、學費全免,僅這一項每年就要減免6萬元;幼兒教師張玉紅父母重病,生活拮據,她多次帶頭捐款幫助;學生趙元君患血液病,生命垂危,她一邊組織師生捐款救助,一邊派人護送牡丹江搶救,終于挽救了小元君的生命;校醫王雅榮患白血癥,她組織教師兩次捐款,用愛的力量牽動她走過了八個月的生命歷程;職工龐曉艷患腸癌,她又多次組織師生捐款。幾年來,學校共累計捐款達10萬元。

××把全校1000多個孩子、100多個教師都裝在心中,她把自己滿腔的愛獻給了孩子、獻給了學校、獻給了事業,自己卻幾次病倒在辦公室里。

四、藝術教育,質量第一,為事業不斷求索。

為推動青少年業余藝術教育的大力發展,×ד跑省進京”,在黑龍江省婦女兒童發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終于得到了中國音樂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校外考級委員會的批準,在我校設立青少年藝術考級站。我校考生考級通過率達到95%以上,最高的有小提琴六級、素描五級、琵琶五級、硬筆書法六級、電子琴九級、鋼琴九級、舞蹈六級,不僅提高了我校的藝術教育水平,對全縣的藝術教育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的辛勤勞動換來今天的累累碩果:學校先后被評為“省級創新教育先進學校”、“省級文明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市級教育先進集體”、“縣級先進黨支部”等。她本人也連續10年被評為“省級優秀共產黨員”、“全縣十大杰出青年”、“巾幗文明標兵”、“市級優秀教師”、“省級創新教育先進校長”、“省級骨干校長”,她撰寫的論文,分別獲市、省、國家級及國際大獎。

成績面前不驕傲,困難面前不氣餒。××同志以改革者的氣魄、拓荒人的膽識,在基礎教育的陣地上耕耘了一片沃土,開辟了嶄新的天地。她正以新的姿態在永無止境的攀登上奮力拼博著、前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