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城管局環保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
時間:2022-02-19 02:43:00
導語:區城管局環保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身在城管心系環保——##同志環保事跡材料
李經橋,男,漢族,1977年4月生,大專文化,中共預備黨員,1999年畢業于武漢市公安干部學院公安文秘系,現在襄樊市襄城區城管局辦公室工作。該同志2000年至2004年春在公安部門工作,歷任樊城區太平店派出所專案干部、襄樊市公安局屏襄門派出所商家巡邏隊副隊長;2005年秋,榮獲經濟日報主辦的“誠信主題”全國書畫大賽紀念獎;2006年春,被襄樊市襄城區人民政府評為“清潔城市、美化家園‘突出貢獻先進個人’”;2006年夏,被襄樊日報、襄樊晚報社聘為特約通訊員;2007年春,被襄城區委評為“襄城區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4月,被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評為“2006年度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先進工作者”。
一是關心、關注母親河,擬寫的“整治污染水行為,呵護母親河”一文被市政府副市長王代全同志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關注和采取措施。
2007年4月,該同志被襄城區政協聘請為政協信息員。受聘后,該同志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認真履行政協信息員職責,關注社情民意,關心環保工作。先后認真深入現場,調查走訪,寫出“規范管理滑旱冰,保護祖國的未來”、“疏堵結合治游泳,讓悲劇不再重演”(附后)等反映民心、民意的文章上交區政協,并被轉至市政協,除“整治污染水行為,呵護母親河”一文被副市長批示外,“規范管理滑旱冰,保護祖國的未來”一文已在2007年7月7日湖北日報第四版刊出,該文并與“疏堵結合治游泳,讓悲劇不再重演”一文正在市政協有關部門領導的審閱之中。
二是熱愛本職工作,關心環保事業,宣傳效果明顯。
2004年7月至今,個人單獨和會同新聞記者先后在襄樊電視臺、襄樊日報、襄樊晚報、楚天都市報襄樊新聞版、襄樊電臺、《我說襄樊魅力》、湖北日報、《兒童文學選萃》等書、報、刊發表關于環境保護、整治噪聲污染、城管工作等方面新聞稿件、圖片、消息、通訊、文章、幽默等作品270余篇。其中,關于宣傳環境保護、整治噪聲污染的新聞稿件共23篇。(附后)
三是把關心公益事業和保護環境衛生放在首位,對關于環保方面的活動積極參與,熱情有加。
城市管理實行“7+1”綜合執法后,環保部門的部分行政執法和處罰權移交至城管部門。從這個角度上說,環保方面關于噪聲、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整治工作就是城管部門的主要工作。該同志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把環保工作融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當中,切實履行城管工作職能,積極參與環保宣傳,認真擬寫整治噪聲污染的稿件,送至新聞媒體發表,及時的把制造噪聲、影響環保、污染環境的反面典型和事例向社會、群眾予以公布,從輿論上達到了呼吁民眾、愛護環境、警醒社會的目的。同時,認真參與公益活動,并為其建言獻策。2007年春至今,襄樊日報社開展了“記者陪你看襄樊活動”,并在全市市民群眾中展開了看襄樊點題活動。該同志在第一時間向日報社發去了關于組織市民群眾看看環保部門的感想和建議。雖然該建議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被采用,但李經橋同志再一次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對環保事業的關心和熱愛。(已發郵件原文附后)
四是在襄樊日報、襄樊晚報、楚天都市報等新聞媒體上多次公布個人電話13886223110,24小時開機,與本單位受理投訴電話同時接受群眾關于夜間噪聲污染、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投訴。
我區設立城管110信息指揮中心后,特別是在2005年,李經橋同志創造性的把個人電話號碼與單位接受群眾投訴電話公布在各新聞媒體,并把群眾投訴信息及時反饋至各相關城管執法中隊,使夜間噪聲污染得以及時制止和查處,給投訴群眾營造了一個寧靜、安詳的生活和休息環境。截至目前,該同志個人電話共接受群眾關于夜間噪聲污染的投訴11個,發表關于整治夜間工地、商業噪聲污染、焚燒垃圾、亂潑亂倒等方面的新聞稿件23篇。(稿件附后)
五是關心孩子們的生存環境和成長,積極呼吁政府和各相關部門進一步規范管理漢江河,保護好周邊環境。
2007年7月13日晚,李經橋同志看楚天都市報得知我市一四歲男童不幸被漢江吞噬的消息。看完報道,該同志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導致一夜難眠,無限惋惜一個可愛的小生命就這樣永遠的離開了人間。聯系到近年來我市溺亡事故不斷的現狀,該同志整夜在思考:如何規范夏季市民游泳活動,讓悲劇不再重演。14日晚,該同志再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睡在床上反復思考這篇文章該如何寫、如何才能引起相關部門和全社會的警醒、如何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為根治類似事件和漢江“吃人”的問題而貢獻智慧和力量。這絕不是作秀,更不是謊言,而是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父親發自內心的震憾和切膚之痛。試想,誰無父母?誰無兒女?突然失去至親至愛的人此生何堪?痛定思痛,該同志認為,有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視問題的勇氣和不敢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李經橋同志還認為,設立政府的初衷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及時呼吁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規范市民在漢江的一切活動,采用疏堵結合的辦法切實把游泳事故扼殺在萌芽狀態,真正使市民群眾游泳安全,安全游泳,體現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真心為民的情意,真正取信于民。難眠之余,該同志于14日夜晚23:26分起身,把被子墊在腰際,就100瓦燈泡的燈光開始向政府寫建議,談感觸,等文章草就時,已是15日凌晨0:42分。(文章附后)雖然勞累了身體,但李經橋同志無怨無悔,他以對孩子們滿腔的愛、對襄樊真正的關懷、對母親河真心的關注表明了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一個公民熱愛工作、熱愛群眾、熱愛社會的高尚情懷。
六是節約用水、用電,做到了從自我做起,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和社會添磚加瓦。
李經橋同志2004年7月到襄城區城管局辦公室工作。由于辦公室設在區政府,所以,該同志經常看到極個別部門不注意節能減耗,浪費公家資源。比如,個別部門工作人員在下班后不注意關閉緊挨本部門走廊里的燈,有的工作人員用水后不關緊水龍頭,任水跑冒滴漏,白白浪費水資源。看到這些現象,該同志甚為痛心,深感這無形中浪費的電要為老百姓買多少斤米、面、油、化肥……為貧困山區日夜渴望結束黑燈瞎火時代、日夜渴望用電照明、用上自來水的人民群眾解決多少實際問題!鑒于此,每天下班后,該同志默默無聞地隨手關掉其他單位走廊里的燈。同時,認真撰寫關于節約能源方面的文章,呼吁大家都來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2005年2月和8月,該同志先后撰寫了《勤儉節約也是城市魅力》、《節約,是一種成就》等評論文章,其中,《勤儉節約也是城市魅力》一文先后在襄樊晚報和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我說襄樊魅力》一書發表。(文章附后)
七是愛護小動物,救護受傷貓頭鷹,與小動物和諧相處。
2007年4月19日,李經橋同志和隊友在襄城區政府一樓樓梯口發現一只受傷的小貓頭鷹一動不動,模樣很是可憐。李經橋同志和隊友上前一看,發現貓頭鷹受了傷。想到要熱愛大自然和人與動物要和諧相處的理念,李經橋同志和隊友把受傷的貓頭鷹“請”到區城管110信息指揮中心,交給工作人員,并積極與新聞媒體記者和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襄陽公園辦公室工作人員聯系、協調,請他們過來為其“安家”。后來,襄陽公園辦公室工作人員趕來,領走了貓頭鷹。襄陽公園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一定為其療傷,盡力照顧好它,讓它早日重返大自然。該事情已在襄樊日報、襄樊晚報、楚天都市報同時發文字、圖片報道。(報道附后)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民辛苦為民甜,”李經橋同志經常念叨這句話。是的,環保工作就像“采蜜”,不斷的采集,不斷的呵護我們的城市和家園,為民再辛苦,內心也是甜的。因為,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我們,孩子們的未來寄托于我們,所以,環保工作任重而道遠,未有窮期,她的價值就在于功在當今,利在千秋,造福子孫。李經橋同志作為一個平凡的城管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斷演繹環保工作的青春之歌,他以實際行動顯示出了對環保工作的熱愛和關心,值得肯定。回首過去,李經橋同志說,雖然個人在環保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他認為這都是作為一個市民應該做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以后的環保之路將更長。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人生征程中,在追求環保工作不息的雄關漫道上,他定會沐浴著新一輪的金色陽光,立足本職,繼續關注、熱愛環保工作,作出環保工作的新成績、新奉獻,讓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