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2-03-02 04:19:00

導語:城管個人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管個人事跡材料

*,男,43歲,共產黨員,工程師。1986年參加工作,199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橋梁處設施科科長。

*同志作為設施科科長、工程技術負責人,將“橋梁設施安全完好”的重任始放心間,對工作始終保持認真、嚴謹、求實、求精的態度,不懈思考、不懈鉆研、不懈創新,以橋梁衛士的高度責任感,團結和帶領全處工程技術人員為消滅橋梁病害,保證橋梁設施完好、結構安全而辛勤工作。多次被評為“設施管理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和“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年還被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

一、有堅定理想信念,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

*同志能堅持不斷的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指導自己的工作,黨的一系列理論來豐富自己的政治頭腦,牢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在平時的工作中,他時時刻刻處處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衡量、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斷增強黨的觀念,加強黨性修養,按照黨章的規定履行黨員義務,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執行黨的決定,珍惜黨的光榮稱號,以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鞭策自己,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積極完成黨的各項任務。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發揮著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今年,我市遭遇歷史罕見的冰雪災害,我處高度重視災情預報,做好提前防范,提早就準備了融雪防凍材料,并啟動橋梁應急預案。作為設施科科長的*同志,他組織橋梁處各科室和基層單位職工積極投入到除冰鏟雪工作中。我市天橋上結冰,嚴重影響行人通行,*同志帶領職工頂風冒雪,每天戰斗十幾個小時,沒有一個人畏縮不前。因為哪里最艱苦,哪里有共產黨員;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他。*同志以身作則,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踐行黨章規定,無時不刻地發揚了一個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和帶頭作用。

二、有強烈的護橋意識,以維護橋梁安全為己任。

近年來,橋梁安全被列入市政府一級工作目標,我處作為全市橋梁專業管理單位,承擔著保障橋梁設施安全的重要責任,而設施科又是具體負責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的工作部門。作為設施科科長的他,深感橋梁安全責任重大,為了落實好上級和處領導的指示精神,*同志嚴格按照“勤檢查、早發現、快動手、保安全”的工作思路,雙管齊下,一方面積極組織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調查組,對處管橋梁設施開展全面系統的檢查,及時掌握所轄設施的各項數據指標,并根據檢查結果科學分析提出年度橋梁維修計劃,指導維修單位進行常規的維修、養護工作;另一方面重點加強對病害橋梁的觀測、鑒定,組織本單位技術人員開展橋梁動靜載測試,提出有針對性的維修處理方案,加大病害橋梁的處理力度。在調查工作中,為了掌握真實、詳細、準確的第一手數據材料,他與設施科、管理所的技術人員們跑遠郊、下泥灘,常常是一身泥水、一身汗的回來,換來的是對處管橋梁現狀的了如指掌。在動靜載測試工作中,他身先士卒,與測試人員一起通宵達旦的堅守現場,指導和解決技術問題。在橋梁病害處理和改造工作中,加班加點最多的是他,工地去得最勤的也是他。不管酷暑嚴寒,哪里出現險情,哪里有維修施工,哪里遇到技術難題,哪里就一定會出現他的身影。

三、有真摯的愛橋熱情,刻苦鉆研專業知識,促進科學發展。

從走進橋梁處、愛上橋梁維修管理事業的那一天起,*同志就從未放棄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他先后參加了施工員、預算員、項目經理崗位培訓,不斷地吸取專業知識、增強工作本領。在他的辦公桌上永遠放著幾本厚厚的專業書籍和工程建設類刊物,一有空就翻翻,隨時了解和掌握國際國內專業領域的新動態,出現的新技術、新工藝,并結合我處的工作實際創造性的加以學習運用。這些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有效提高了我處橋梁維修工作水平,增加了維修工作中的技術含量,促進了橋梁管理工作和科學發展。刻苦的學習和鉆研,不斷的實踐和積累,使*同志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在我處組織的橋梁病害專家論證會上,他負責組織制定的病害處置方案以詳實準確的數據材料、切實可行的操作性和良好的處理效果得到專家的一致肯定,為我處走專業化維修、專業化管理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有無私的奉獻精神,為橋梁事業兢兢業業。

自橋梁處成立之初*同志參加工作直今已二十多個年頭了,二十年的歲月,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陪著橋梁處一起走過、一起成長、一起成熟,建立和培養了一種深厚而真摯的感情。對橋梁事業的執著和熱愛,使他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盡心盡力、默默奉獻。從最初的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到工程師、維修隊副隊長再到現在的設施科科長,他犧牲了無數的休息和與家人歡聚的時間,堅守在維修施工現場,堅守在橋梁巡查、檢測的第一線。工作時間在設施科你很難看到他的身影,不是去施工現場指導技術工作就是去檢查、收集橋梁數據資料,研究和制定維修處理方案,同事們常笑他有一個“移動的辦公室”。在李家橋靜載測試工作中,由于那次測試是我處首次利用自己的儀器、依靠自身的技術力量進行的,為了順利完成測試任務,保證數據資料的真實、有效,他將辦公室搬到了管理所,與測試組的同志們放棄休息時間,一次又一次的對測試方案進行討論、完善。在測試過程中,他又將辦公室建在了李家橋現場,與測試同志一起分析研究數據材料,解決測試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常常加班直至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