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記先進的事跡材料
時間:2022-05-04 04:28:00
導語:村書記先進的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XX市XX鎮裕南村作為“經濟發展先進村”受到了XX、CC兩級市委、市政府的嘉獎。全村人平GDP2.13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95元,這一歷史性的突破凝聚著村黨支部書記XX的努力和奉獻。
19*年夏,剛滿20歲的*高中畢業回到農村,開始了她的“村官”生涯,這一干就是20年。從村民組長到村黨支部書記,雖然職務一直在變,但她引領百姓致富的執著和熱情卻始終沒變。特別是20*年2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她的步伐邁得更堅實了。
小桑樹大財路,書記來引路
*自己就是個蠶農,她知道已經有50多年栽桑養蠶歷史的裕南村其優勢就在蠶桑,只要能做好這篇文章,農民的口袋一定可以鼓起來。
做活蠶桑文章,沿襲舊有的載養模式肯定不行,必須走出一條新路來。為此,*與農業局、林牧業局的專家幾番摸索,最終確定了新格局、新品種、新技術的種養模式。
新格局就是打破就有的零星載種體系,形成連片管理的規模優勢。通過積極的宣傳發動,全村878戶人家,家家戶戶載桑養蠶,并且形成了東西長3150米、南北長1250米,四周有林網保護的封閉式桑園5*2畝,占全村耕地總面積的95%。
新品種就是注重桑蠶品質的提升,提高單位面積的最終效益。為此,*先后奔赴蘇州蠶桑學院、射陽特庸等蠶桑技術學院或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引進新的桑蠶品種,在全村啟動了“精品工程”,逐步淘汰了村民普遍載重的老桑園,引進了“湖桑32”、“農桑8號”、“711”等桑樹新品,而在蠶種上則引進了“青松皓月”等10多個新品種。
新技術就是走降本增效的集約化經營道路。為了普及蠶桑種養技術,*以村廣播、村民會議、農民夜校等陣地和平臺,親自擔任教員,給村民“洗腦子”、“換思想”。如今的裕南村,一年要養四季蠶,全部采用大棚省力化養法,一個人抵上過去3個人。更為可貴的是,一個全新的循環飼養模式在全村得到了推廣和普及,這就是桑葉喂蠶、蠶渣養魚、塘泥再肥桑。當然,那桑園也不能閑著,張書記又帶著大家搞起了立體套種模式,有的在桑園套種了銀杏等樹種,讓兩種植株利用空間差進行生長;有的則充分利用初冬11月至來年4月近半年的時間空隙,載上了低桿矮莖作物。最近,*又在謀劃著和一些藥材產銷商合作,利用桑園空隙種藥材,提供副產品的附加值。
現在,裕南村戶平桑園面積5.7畝,一家人一季蠶的收入超10萬元的有10多戶。
小行當大收益,書記來鋪路
桑園的復種指數在*的謀劃下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考慮到養蠶的季節性,*決定在提高人的“復種”指數上再作文章。她的計劃是引導蠶農在農閑時節去打工掙錢。
實踐證明,*又為大家打開了一扇致富的門,大豐市市委書記丁宇在一次會議上稱贊裕南村民是“三個月養蠶,九個月打工”。
讓村民去打工,說來容易做來難。村民的從業技術和用工的需求信息就是兩道門檻。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開展農民冬訓冬學等活動,培養村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農閑季節主動遠離牌桌,去學習新技術。經過多年的積累,裕南村民中,除了載桑養蠶外,另有1-2門手藝或技術的村民占到了80%以上。此外,*還主動與勞動部門聯系,及時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做好用需對接工作。20*年以來,*先后推薦了100多名村民到本鎮的慶豐紡織、歐萊服飾等企業工作,切實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在裕南村,很多蠶農都是“兩棲農民”。布機維修、紡織當紗、服飾縫紉、碼頭搬運等小工種,都是他們掙錢的大財路,一些從事技術活的月收入2000多元,部分村民的家庭年打工收入達到了3萬元。
小企業大市場,書記來開路
桑園再肥,潛力終有限;打工再好,收入也有底。為農民致富,*從不知什么叫滿足。“讓我們跳出桑園來創收,自己做回大老板!”*又在全村啟動了全民創業工程,引著鄉鄰離土創業了。
說破嗓子,不如放好樣子,她自己先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年,她參股經營了一家木材加工企業,初試水,就掘了個滿桶金。20*年,她放開步伐,抽出了在木材公司的股份,興辦了大豐市巨力機械有限公司。經過4年多的苦心經營,巨力公司目前年銷售額500多萬元,可創利稅20多萬元,還吸納了本地30多名農民進廠務工。
頭雁領得群雁飛。目前,全民創業工程在裕南村開展得如火如荼,全村已經發展各類企業30多家,華虹紡織、淮榮織造、沈大車業等企業的投資規模均在2000萬元以上。
小村莊大社會,書記來拓路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村莊也是一個大社會,要開拓的還不僅一條致富路,小到家長里短,大到公益事業,*件件都得操心。
三峽移民到村了,為讓他們盡快融入本地生活,*挨家逐戶的調查了解,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載桑養蠶。20*年,安置進村的6戶、28口移民家庭當年人均收入就達到4000元。現在,他們當中的李玉普已經成為當地的養蠶大戶,年飼養量達45張紙。
路橋破損了,為改善村民的出行條件,*四處爭取資金,啟動了一項項路橋工程。20*年,投資14萬元,建成了大豐市第一條村級黑色路面,總長3.89公里。2006年,全村新增硬質路面4公里,新增載重10噸的橋梁2座。
*以她忘我的工作熱情、創新的工作思路、卓越的工作能力、驕人的工作實績得到各級領導和各界群眾的一致贊揚,她曾多次受到省、市的表彰和獎勵,連續多年被評為“鹽城市優秀共產黨員”、鹽城市“三八”紅旗手、“大豐市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等,兩屆連任市政協常委、人大常委。她帶領的裕南村也先后被表彰為江蘇省“綠色江蘇”示范村、鹽城市文明村、鹽城市生態村等。
- 上一篇:環衛工人先進的事跡材料
- 下一篇:工商銀行服務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