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黨支部的事跡材料

時間:2022-06-19 04:59:00

導語:村黨支部的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黨支部的事跡材料

不用揚鞭自奮蹄----記普濟鎮大軍湖村黨支部素有“六湖兩港”之稱的大軍湖村,與熊河鎮的侯土當村相鄰,距荊洪路2.5公里,是一個擁有12個村民小組,2115畝耕地,1761人的村莊。走進這個村,映入你眼簾的是新修的通往村組農戶的硬化水泥公路,整齊規范的居民點,高樓錯落有致,綠樹成蔭,溝渠整齊貫通,人們安居樂業……深入了解,你還會知道更多,村級財務無赤字,群眾上繳稅費無拖欠,十年刑事無案件、五年群眾無上訪,各項工作無懈怠。被評為江陵縣計劃生育先進村,江陵縣十佳村的光榮稱號。一、規劃及特色談起大軍湖村,人人都會禁不住伸出大拇指,這里政通人和,民風淳樸,人人安居樂業,個個勤勞致富,村干部總是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群眾)村民自然是唯干部馬首是瞻,一呼百應,真正是做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幾年來,圓滿完成下列幾件實事。村里要架中線,進行電網改造,投工5000個,投入資金8.5萬元,農戶自籌。村里通電話,投入標工2115個,投入資金1.2萬元,用的是村級積累資金。村里通有線電視,投入標工2115個,投資資金1萬元,用是的村級積累。村里通水泥路,2004年投入標工2115個,投入資金37萬元;20*年投入標工5287個,投入資金65萬元,除了政策內補2.8萬元以外,其余的100萬元左右的資金都是通過外出人員捐資,村民出資村級集資,單位扶助四種方式籌集的。農田基本改造總面積2115畝,投工1*75個,投資2萬元左右,畝平25元。改廁280個,國家投資240元/個,個人投資200元/個建沼氣池120口,國家投資1000元/口,個人投資800元/個;看看這“四改四通四進家”這一組枯燥的數字,這一項項實實在在的事情,如果你認為在大軍湖村,也象別的村一樣工作難度大,村干部都磨破了嘴皮子,扯破了嗓子眼,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求爹爹告奶奶地請農戶出資出力,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個會開下來,一只手舉起來,一紙協議定下來,一把票子收上來,一件事情了下來,就這么簡單。大軍湖村其實與本地其它村一樣,村里沒什么大的創收和企業,也沒有太多的經濟來源,自然條件也無多大差別,為什么年年是先進,次次是模范呢?二、以身示范,不搞特權有人不明白大軍湖的群眾為何稅費征收時,主動交款,秋冬季水利任務爭先恐后完成,村支書侯義文一語道破天機,干部帶頭,群眾加油,村里不管是執行黨的政策還是完成國家集體的各項任務,干部一是能帶頭;二是不搞特權,要求群眾做到的,干部先做到。村內村外水利任務,干部與群眾一個標準分任務,不以任何借口搞減免,每次都照樣和群眾一起勞動在工地上,村里群眾說:“別村的干部穿著西服、皮鞋指手劃腳”,我們的干部都和我們一樣肩挑手扛,不搞一點特殊,這樣的干部我們能不擁護嗎?三、村務公開,村民自治大軍湖村的村務公開始于一九九五年。人家緊緊捂蓋子,他們卻大膽揭蓋子,增加透明度,在內容上做到“三公開”,即“黨的農村政策公開、村組的財務公開、村里的決策公開”;二是公開辦法采取“二會一墻”,“二會”即村的議事會、黨員干部表決會,“一墻”即是財務公開墻,村民說:村里的事不論大小事都讓我們知道,和我們商量,讓我們建議,大家覺得村里的事就是大家的事,集體的事就是個人的事,人人都是當家人,干部把我們當人,為我們辦事,誰還好意思不聽他們的呢?四、廉潔自律,理財聚財農村財務是農民群眾十分關心和最敏感的問題,村干部的信譽與村里財務管理的好壞有著直接的關系,大軍湖村的財務制度訂的嚴、執行得更嚴,大軍湖的村干部認為,農村財務要管好,懂財、管財、理財、不貪財是關鍵。九八年支部書記侯義文家裝電話,按鎮文件可報銷,但侯書記卻自掏腰包,不要村里開支分文,鎮里無論召開大會小會,村干部采用分飯制吃方便面,在吃喝上是全鎮有名的“小氣鬼”。村里的開支要一張一唱票,小組開支一事一議,當月唱票,村里財務清,群眾心里明,嚴格的管理帶來了村級經濟的良性循環,積少成多,村級積累一年比一年增加,老黨員吳緒光說:“大軍湖村能有今天,主要是村干部財務過硬的結果,九九年,排內漬,下雨天我們坐在家里,干部帶著方便面在雨里跑,一天忙到晚,前后十多天都沒有在家吃一餐飯,財務就是過得硬。五、遵章辦事,樹立正氣柴草亂放,垃圾亂倒,農作物亂曬,牲畜亂放,房屋亂建,庭院凈化,村莊綠化,道路硬化“這治五亂抓三化”的事,在他村可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而在大軍湖村早已成為村規民約中的一部分,已成為全村的自覺行為。多年來,大軍湖村堅持通過廣播會、墻報等多形式對村民開展政策及法律知識學習,訂立村規民約,每年進行“五好家庭”評比,讓每個群眾的思想上做到五有,即有政策觀念,有法律觀念,有國家觀念,有集體觀念,有責任和義務觀念,到目前,村民不欠集體一分錢,請客送禮在于禮尚往來,摸牌賭博、封建迷信根本不存在,村里的干部說:“大軍湖村不是世外桃源,也難免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有一年冬工水利,村里有五個農戶借機外出做生意,村里多次通知他們回來完成任務,也不理踩。村里只好先替他們墊錢雇工,春節期間,村里不僅收齊了這五個農戶的務工款,還讓他們在村進行檢討,幾百元的勞支款不是村里出不起,是那樣的行為不能滋長,壞了規矩是大事,在公開、正直的基礎上,人人都信遵守村規民約。六、體恤民情,多辦實事歷年來,大軍湖村的農民負擔不僅從無增項加碼,而且都要比上面下達的低,一直保持著普濟鎮最低水平,發展才是硬道理。村支部一是引導村民,做到“生產圍著市場轉”,該村黨員、村財經主任吳自力辦了一家精米加工廠,帶動牲豬養殖,支持和引導本組村民共同發家致富。二是大力減少農產品的流通組織,把銷售當源頭工程來抓,村干部發動完善了村級往來聯絡服務功能,對稻谷菜籽大量實行統一購銷,協調服務。近幾年來,收購糧食600多萬斤,農民增收60多萬元。第三,注重非農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村支部針對村委會所在地人口聚集的特點,20*年,村出資修建了十二間門店,出租給本村村民,應時而生成了一個小有規模的商品市場。第四,提供科技知識,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村委會提出了“全村種子良種化、種田技術化、家庭經濟庭院化、商貿流通規模化”的思路。在農業發展上,他們把為村里提供科技服務放在重要位置,鼓勵村民講科技,用科技勤勞致富。大軍湖村的干部經常說:“只知道收款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為群眾辦事的干部也不是好干部,改善村里的生產條件和群眾的生活條件是我們大軍湖村歷屆村干部的優良傳統。村“官”其職,其實難當,我們的秘訣是十六字:“心想集體,情系群眾,多辦實事,不謀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