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區黨委書記的事跡材料

時間:2022-06-21 02:31:00

導語:牧區黨委書記的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牧區黨委書記的事跡材料

從縣城往南沿著奔騰不息的黨河,上溯百余公里,映入人們眼簾的是群山連綿閃銀光,牛羊馬駝漫草灘,飛禽走獸處處見,氈包炊煙連白云,牧羊姑娘路邊歌……這一切是鹽池灣鄉高原牧場的自然景觀。在這如畫的雪域高原,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鹽池灣鄉黨委書記斯琴巴依爾同志帶領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和各族人民群眾孜孜以求,辛勤耕耘,使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20*年,全鄉財政收入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20萬元,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55元,項目建設完成總投資達到2832.93萬元。全鄉呈現出經濟發展、牧民增收、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新局面。

夯實基礎

讓雪山草原的牧人之歌更加嘹亮

在畜牧業工作中斯琴巴依爾堅持科技養畜、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的思路,重點在結構調整、抗災保畜、良種引進等關鍵性措施的落實上下功夫,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有力地促進了畜牧業增效、牧民增收。他經常下鄉深入牧戶,實地了解情況,結合各村所處地理環境、自然氣候、草場類型,調整畜牧業結構,采取鄉、村、牧戶各拿一點的辦法,從外地引進澳大利亞細毛綿羊、錫林郭勒肉用型綿羊、阿拉善阿爾貝斯絨山羊、遼寧蓋縣絨山羊等優質山綿羊種畜320只,組織協調各村牧戶之間也進行調換優質種畜工作。通過這些措施,使全鄉良種化率達到85%以上,山羊個體產絨量由20*年的250克增加到450克。鹽池灣鄉常年災情頻發,不是雪災、旱災,就是洪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面對這些災情,鄉上先后向上級爭取救災資金25.2萬元,為牧民發放飼草料29.6萬斤,有效扶持了群眾的抗災保畜,減少了畜牧業生產的損失。組織引導牧民實施科學養畜,多方籌集資金115萬元,修建鋼架透光塑料板膜暖棚56座,使全鄉的羔羊成活率由61%提高了86%,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牧民的勞動強度。投資64.75萬元,對原有的大別蓋抗災育草基地進行了擴建,修建引水渠5000米,圍欄封育500畝,修筑蓄水壩一座,修建房屋四間,草棚一座,開發種植牧草350畝,目前,育草基地年產優質牧草25萬斤,基本滿足了本鄉牧民的抗災保畜需求。

知難而進

讓奮飛的步履不再沉重

斯琴巴依爾同志在經濟工作中始終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團結帶領黨委一班人,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對民族地區扶持發展的機遇,多次上酒泉,赴省城,立項目,跑資金,立足資源優勢,開放搞活,招商引資。五年來爭取項目資金2832.9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124.45萬元,鄉村牧戶自籌664.98萬元,招商引資18.7萬元,民間投資24.75萬元。投入1518萬元,完成了草原圍欄92萬畝;投入40萬元修建黨河源頭攔洪壩,;投資91.7萬元,新修棚圈15座、定居點13套、暖棚20座,藥浴池5座。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國家投資845萬元,啟動了肅鹽公路擴改建工程;集資57.75萬元修建了黨河源頭的“富民橋”,結束了黨河源頭無過河橋的歷史;集資8萬元修通了疏勒草場盤山便道。這些工程的實施,為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加強財源建設,發揮資源優勢,堅持興辦鄉村企業。五年來共引進資金3030萬元,聯辦采礦企業,興辦了五個鄉村養殖企業。20*年,全鄉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3297.66萬元,比20*年增長152.9%,鄉鎮企業實現利潤120萬元,比20*年的10萬元增長11倍,村級集體經濟創收利潤達到113.18萬元,解決了多年來的村級債務遺留問題,減輕了債務包袱。還拿出一部分資金興辦了集體公益事業。爭取國家投資150萬元,建成了16千瓦太陽能發電站,解決了鄉機關用電難的問題;爭取投資20萬元,對鄉機關職工宿舍、食堂、辦公設備等設施進行了改造更新;自籌30多萬元,在縣城新建了鄉駐縣辦事處,購置車輛、辦公自動化設備和攝像照相器材;自籌資金3萬元,新建日光節能溫室1座,在海拔3200米的高原種上了新鮮蔬菜,解決了機關干部和當地居民的吃菜問題;投資4.73萬元,完成了鄉文化廣播電視設備模擬轉數字信號安裝工程,極大豐富了邊遠牧區鄉鎮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扶貧幫困

讓黨的宗旨在實踐中閃光

斯琴巴依爾出生于牧民家庭,長在草原,深知牧民疾苦,了解牧民的心聲,心里始終裝著生活貧困的牧民。每逢佳節他就帶著班子成員,帶著醫療工作人員,進入困難家庭拉家常、談心里話,把牧民的事看成自己的事。在鄉財政預算中每年單獨列項“扶貧幫困經費”,經常捐資捐物,認認真真地解決牧民實際困難。并廣泛動員全鄉干部群眾、鄉村企業、客商捐款捐物。五年來,組織鄉村干部走訪86戶困難牧戶,共發放面粉6000斤,捐款3萬余元。還對3名退役軍人一次性解決優待金2.22萬元。在20*年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之際,鄉上自籌2萬元,向全鄉20戶困難家庭每戶贈送彩電一臺。每到牧忙季節,組織全鄉干部職工,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幫助生活困難、年老體弱、缺乏勞力的牧民抓絨剪毛,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及時送到群眾中。

他還制定了一項長效的扶貧幫困規定,每年在全鄉范圍內確定1—2名幫扶戶,鄉村最少解決50只以上的生活畜,重點扶持。經過五年努力,巴圖其其格、團結等4戶牧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4戶牧民的牲畜由原來平均每戶180多只發展到現在的500只以上,人均純收入由原來不到800元,增加到了現在的人均4500元以上。對縣上的原畜產品公司、原耐火材料廠等企業的4名下崗職工在本鄉進行安置再就業,給他們找到了生活出路。

斯琴巴依爾同志,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上,嚴于律己,帶頭履職,得到了黨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贊譽,先后15次受到縣級以上組織的表彰獎勵,多次獲得市級“精神文明建設標兵”、縣級“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人大代表”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