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育工作者事跡材料

時間:2022-11-18 11:03:00

導語:優秀教育工作者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秀教育工作者事跡材料

我校*同志工作認真蹋實,他始終以《中心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天職,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尤其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他的主要事跡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實施德育工作

1、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

加里寧說過:“教師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鏡子前,外面幾百雙精細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窺視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視著他。”*老師對加里寧說過的話有很深的感悟,他平時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使學生在他的言行中受到良好的熏陶。要求學生做的事,他身體力行。他的二年級班學生年齡較小,在家嬌生慣養,很任性,不愛勞動,學期開學初學生輪流值日時,有的學生不掃地,說不會掃,但他不責怪學生,沒有批評學生,而是親自灑水,帶著學生去掃,教他們去掃,一周后,也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吧,絕大多數孩子按照值日制度進行規范地值日。由于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班上紙簍時常空的。而班上到處是紙屑,周老師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健康衛生教育,他親自撿起紙屑放人紙簍,在他的言行熏陶之下,同學們紛紛將紙放入紙簍,班上有的學生不注意將紙屑扔在地上,或者亂仍紙屑,馬上就有人指責,這樣久而久之,班級學生都養成了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在冬季,班上的學生時常遲到、缺課,周老師以《小學生守則》教育學生,不要遲到、缺課,有特殊事情不到學校應主動請假。他對學生這樣說,自己也是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每天早讀時,他率先坐在班上,在他的影響下,學生遲到、缺課的現象漸漸地減少了,養成了按時上學,不遲到,不缺課的良好習慣。周老師正是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平凡的小事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用愛感化學生,做好后進生的轉化

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周老師在做班級工作時,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用一種真情打動學生、感化學生,在這樣的前提下,做后進學生的轉化工作。他剛任二年級班主任時,班上有一名叫王俊的“留守”學生,父母不在家,長期在外打工,在祖父母的監護下生活、學習。這位學生在學習上作業拖拉,甚至不做,有時為了躲避作業不交,就不到校上課。另外,上課也有不守紀律的不良行為。但這位學生性格很直,活潑、愛勞動、愛贊賞。同時,他還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周老師了解到這位學生的情況后,不是直接批評他,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正面教育他,引導他,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和他談心,問他:“為什么作業不交?”這位學生很真誠地吐露出實情:作業有的不會做,愛面子,怕老師批評他,同學們嘲笑他。周老師很尊重這位學生,真誠地告訴他:“學習不懂的問題問我,生活上不方便的地方跟我說,我幫助你,你努力去學習肯定能行。”后來這位學生在周老師的關心教育下,找到了自我,樹立了信心,作業基本能按時完成,其他行為方面表現得也比較規范,期中考試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周老師針對他的進步,在班會上特意表揚了他,他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興奮,經過一段時間,這位學生不僅愛學習,上課還能大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且,能夠關心集體,幫助小同學,自覺遵守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由于他的表現非常突出,本學期他被推選為班長。班級的衛生、活動、勞動紀律各方面他管理得相當好,成為周老師的“小助手”。這次“六·一”被學校評為“優秀少先隊員”。

3、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手段,實施德育工作

為了更好地實施德育工作,周老師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準則,在班級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組織學生開展“手拉手獻愛心”的活動。班級有位學生父母離異,只在奶奶關心照料下生活,家庭經濟條件差,在班級主題班會上,周老師倡議學生應該獻出一片愛心,有的學生捐錢,有的學生捐學習用品。班級有的學生成績比較差,周老師在班上開展了“手拉手,結對子”的活動,讓學生們關心身邊的同伴,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結成一對,在學習上幫助他,無論作業,還是碰到什么問題,成績好的學生都要幫助成績差的同學。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了學生互相幫助、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4月5日清明節,開展“學習烈士精神”的主題會,向學生介紹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是千萬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教育學生要珍惜這個大好時光,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良好品質。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在班上開展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主題活動,教育學生懂得“勞動創造一切”,幸福的生活是靠勞動創造來的,勞動最光榮,要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學習勞動人民的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教育學生要珍惜勞動成果,愛護公共財產,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培養學生從小就熱愛勞動、勤儉樸素的良好品德風尚。周老師在平時他就以這些很平常的活動,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準則,以“知、情、意、行”的方式實施德育工作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風尚。

二、結合學科教學,實施德育工作

1、善于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

*老師除了在班主任工作中實施德育工作,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他善于根據學生的不同的特點進行恰當地評價,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五年級班上一位學生叫樊云,這位學生學習成績尚可,但他擔心,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問其原因:愛面子,回答錯了怕班上的同學譏笑她,針對這一情況,周老師從正面引導她,從她的閃光的思維中激勵她,讓她認識自我,幫她樹立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改掉了她的缺點,養成了敢于回答問題愛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現在成績相當突出。還有一位叫樊昌盛的同學,這位學生膽大,有“自傲”的情緒,經不起表揚,周老師對他的表揚控制一定的“度”,對他出現的錯誤毫不隱瞞地指出來,同時也采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批評,改變他那“自傲”的情緒,促進他良好地發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2、在平時教學中,結合教學方式滲透德育

在教學中,周老師能結合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德育”滲透。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學生努力學習,勤思好問的良好品質,在學習的成功面前,讓學生感受到快樂情感體驗;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合作的意識,團結互助合作的精神;在研究學習方式中,結合教學內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良好的創造精神。由于,周老師在教學工作各方面能夠注意“德育”的滲透,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良好的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任的五年級數學成績突出,在整個中心學校名列前茅。

以上是我校優秀教育工作者*同志德育工作事跡。從他的事跡中,真正體現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德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