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局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經驗材料
時間:2022-10-20 05:57:00
導語:人事局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先導,以改革總攬全局,在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過創新用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了靈活多樣的用人制度和激勵競爭的用人機制,改善了師資隊伍結構,提升了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一、創新用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
自2002年起,我區按屬地管理原則,先后移交接收了三所企業辦子弟學校和一所原由西陵區管理的學校。近幾年來,隨著開發區經濟建設發展,區內常住人口每年按15%的比例遞增,各學校招收的學生人數也由建校時的1966人上升到2724人。隨著學校學生人數的大幅度上升,根據《湖北省中小學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規定》(鄂政辦發[2001]112號)規定的師生比,各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教師指標空缺現象。
為解決學校因教學發展所造成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我區創新學校用人管理制度,借鑒外地學校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結合開發區實際,打破傳統的固定用人制度,對學校教師實行動態管理。即在出現教師指標空缺的情況下,設置流動教師指標,達到了因事設崗、按崗聘任、提高效率、保障服務的目的。
流動教師指標,是崗位聘任的一種特殊形式,不屬于學校正式在冊的事業編制。流動教師指標的設置,按照公開、公正、平等競爭和嚴格控制指標、擇優錄用的原則進行選拔和聘用,一般一年核定一次。即:當學校學生人數增長時,相應核增流動教師指標;學生人數出現負增長時,相應核減流動教師指標,流動教師指標空缺崗位全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
近年來,我區各學校固定編制一直維持建校時市編辦核定的91個事業編制不變,流動教師指標隨學校規模擴大每年增核一次。按照鄂政辦發[2001]112號規定的師生比,我區共設置流動教師指標38人,占學校在職教師總人數的31%。通過固定編制與流動教師指標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改善了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增強了辦學活力,促進了辦學效益和辦學水平的提高。
二、淡化身份管理,強化合同管理,實現兩個轉變
我區推行的固定編制與流動教師指標相結合的人員動態管理制度,是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的一種管理模式,是一種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而設置的以聘用制為基礎的管理模式,是在全校總的教師指標控制下,對人員實行彈性管理的一種方法。
根據學校教師動態管理的實際情況,我區組織兩類教師分別簽訂了合同,合同簽訂率為100%。對不占固定編制的流動指標教師,實行企業化管理。流動指標教師在聘期內,原身份不變,檔案關系不轉入學校,由開發區人才交流中心托管。
通過人員動態管理和全員聘用制的推行,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實現了“兩個轉變”,一是實現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二是實現了由行政任用關系向平等協商的聘用關系的轉變。
三、擇優聘任,搞活內部分配,加強考核管理
一是按需設崗、平等競爭、擇優聘任。我區在聘任制改革工作中,按照評聘分開的原則,打破教師的資歷、職稱界限,組織固定編制教師和流動指標教師同等參與專業技術崗位職務的競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聘期一般為1—3年,從聘任下月起兌現專業技術職務工資。經過平等競爭和擇優聘任,各學校已嚴格按規定職數聘任了相應級別的教師。
二是制定學校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理順工資管理體制
第一,根據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組織各學校制定工資分配改革方案,建立激勵機制,從教師生活補貼中拿出一定比例金額,按工作表現情況另行分配,適當拉開了關鍵崗位與一般崗位、貢獻突出與完成一般崗位目標教師之間的收入差距,做到了崗變薪變,績優薪優,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第二,規范了流動指標教師工資管理,對流動指標教師工資及保險福利費用,全額納入區財政預算支付。其享受的工資及福利待遇,按照“同崗同酬”的原則,參照同崗位固定編制教師的發放標準執行,同時學校按規定為流動指標教師辦理五項社會保險手續,解除了流動指標教師的后顧之憂。
三是分類考核,提高考核的功效
我區結合學校教學特點,對聘用人員進行分類考核、按崗考核,重點對聘用人員應履行的職責任務進行考核。在各學校組織的學年考核中,參加考核的人數比例達100%。同時把考核結果與教師的職稱評定、工資晉升、津貼發放相結合,提高了考核的功效。經考核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可以通過解聘、辭聘等形式,解除聘用合同,終止聘用關系。通過嚴格考核,增強了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四、通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實現“兩破兩立”
為了保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項措施真正到位,必須通過用人制度的創新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配套措施,在人事管理上實行徹底的聘用合同制,強化崗位管理,重視考核評估,才能從多方面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學校人事工作推向一個新的臺階。
實踐證明,我區實行的教師動態管理和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在打破“鐵飯碗”的同時,建立了一種符合開發區實際的人事制度,在優勝劣汰的前提下,盡量保持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留得住、用得上的教師,優化了教職工結構。
通過動態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實現了“兩破兩立”:一是打破傳統的固定用人制度,建立新型的合同用人制度,破除了職工與單位的終身依附關系,形成了雙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履行有關工作職責、權利和義務的聘用合同。二是打破傳統的身份、編制界限,建立競爭激勵機制,通過“按需設崗、平等競爭,擇優聘用”,規范了學校人事管理,促進了辦學效益和辦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