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學習材料四
時間:2022-01-15 08:11:00
導語:十七大學習材料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七大報告的許多新提法、新表述,向人們展現了未來五年中國發展的新景象。
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建設”到“發展”
報告摘要:“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p>
黨的十三大以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十七大報告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詞之變飽含著深刻內涵。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的理念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表述細節的變化,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的,只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之二——GDP翻兩番:由“總量”到“人均”
報告摘要:“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p>
黨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21世紀第一個十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十七大報告將“翻兩番”的目標由“總量”變為“人均”,考慮了人口增長的因素,增加了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要求,是更高標準的全面小康。中國人口較多,單純以經濟總量來衡量,可以表明中國國力的增強,但人均GDP卻更能反映居民在經濟發展中分享的成果。這一目標的提出,意味著今后五年中國百姓生活將有更為顯著、更為全面的變化。
之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變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報告摘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人們注意到,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代替過去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雖然只改了一個詞,但是內涵卻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國民經濟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一條是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
之四——“五個統籌”之外,新增“統籌國內國際”
報告摘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p>
十七大報告在“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的論述中,除了闡述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五個統籌”之外,還特別提出“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是我們黨在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與世界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統籌理念,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之五——“四化”再增“信息化”
報告摘要:“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
十七大報告在闡述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時,指出上述這“五化”中,比以往所提的“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多了一個“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業化”之后?!靶畔⒒钡脑黾邮俏覀凕h對當今時代特征的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
之六——首次提出“讓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報告摘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p>
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說法,內涵豐富、新意十足。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老百姓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而隨著股市等金融市場的繁榮,百姓投資理財熱情高漲。報告的這個新提法,體現出了時代的特點,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不光來自工資,國家還將創造條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這一提法,有利于增加百姓財富,能使大多數人成為中等收入者,這也正暗合了報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新要求。
之七——首次強調“初次分配”也要體現“公平”
報告摘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對初次分配也要體現公平的強調,意味著老百姓不僅能從再分配中得到好處,在初次分配中也能保證自己的權利,不用光等著政府平衡救濟。此前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則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中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結合,將有助于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將使那些只能憑勞動力賺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果實,而讓低收入者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收入增長快于富人,中國的貧富差距就可能縮小。
之八——黨與腐敗“水火不相容”首次出現在報告中
報告摘要:“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薄皩θ魏胃瘮》肿樱急仨氁婪▏缿停瑳Q不姑息!”“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黨與腐敗“水火不相容”這樣的鏗鏘之詞,首次出現在了報告中,顯示了我們黨面對腐敗的堅決態度??倳涍€在報告中提到:“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從權力反腐轉向制度反腐,加快建立防治腐敗的長效機制,被認為是我黨的反腐新智慧,也表明中央從根本上遏制腐敗的決心。
之九——提出“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
報告摘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薄氨U先舜蟠硪婪ㄐ惺孤殭啵芮腥舜蟠硗嗣竦穆撓担ㄗh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p>
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等內容,就是在不斷探索拓寬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相適應的政治渠道。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將有機會當選人大代表。
之十——“基層群眾自治”納入政治制度
報告摘要:“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p>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首次被納入中國特色政治制度范疇,正是我們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生動體現。
之十一——“軟實力”現身十七大報告
報告摘要:“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軟實力(SoftPower),一個源自上世紀90年代的西方語詞,首次被寫入了全國黨代會報告。在報告中,軟實力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表述形式出現,與之相關的重要論述還包括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以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等。研究者指出,透過字里行間可以看出,政府已確立從國家層面推動發展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戰略,并作出相關系統部署。
之十二——“生態文明”首次寫入報告
報告摘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p>
從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們黨一直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還強調要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