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學習材料3篇
時間:2022-05-08 09:47:27
導語:黨的群眾路線學習材料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室機關黨委根據室領導班子的一貫要求,以“努力做好室機關黨建工作,切實提升服務群眾能力”為主題,積極推進各項工作,不斷強化工作能力、提高服務水平,為打造和諧機關、建設黨史工作強省服務。結合全室工作實際,室機關黨委主要以著力建設“黨員之家、群眾之家、學習之家”為抓手,切實推進教育實踐活動。
一、積極創新黨建工作,打造“黨員之家”
在切實加強機關黨組織建設的基礎上,室機關黨委積極創新機關黨建工作。根據省直工委要求,擬定“發展繁榮黨史事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黨建工作項目,努力通過黨建工作項目化進一步增強我室黨組織的改革創新意識;同時積極開展自選動作,在室機關開展“與信仰對話”等主題教育活動,結合黨史工作特點,在全室黨員中開展“與信仰對話”主題活動,推動全室黨員特別是年青黨員在開展黨史研究過程中,切實體會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提升工作熱情與工作水平;試行黨員生日祝福機制,在每個黨員入黨日送上組織的祝福,并在七一前夕給每個黨員送上刻有入黨時間的紀念盤,以提升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打造一個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機關黨組織,營造黨員心之所屬的“黨員之家”。
二、不斷加強群團工作,打造“群眾之家”
在日常工作中,機關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帶動群團組織,通過完善組織結構,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適時組織開展相關活動,營造文明健康氛圍,增強組織活力。組織機關干部職工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身體鍛煉,做好節日、紀念日對離退休老同志的走訪慰問工作,對特困黨員和因災禍造成困難的干部職工進行慰問補助,切實發揮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交流、融洽關系,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今年我室還申報了“職工書屋”全國示范點建設,并在省直工委工會初審通過,報省總工會核準。在建立“黨員之家”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努力打造全體干部職工的“群眾之家”。
三、努力營造學習氛圍,打造“學習之家”
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爭創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黨員,室機關黨委努力營造學習氛圍,把黨史研究室打造成一個“學習之家”。在室務會的高度關心下,室機關在職黨員讀書經費列入年度經費安排,并制度化長期化;室機關黨委進一步建立健全了讀書活動平臺,每年組織讀書交流活動,由各支部推薦黨員提交讀書心得,室機關黨委擇優安排大會交流,并在《黨史文苑》和黨史網刊發讀書心得。在室機關黨委帶動下,室機關學習氛圍逐步濃厚,室機關年輕黨員自發組織了學習讀書會,把機關學習活動推向深入,為把室機關建設成為“學習之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第二篇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做好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切實加強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必須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標準貼近群眾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實踐中最有發言權的是人民群眾。堅持“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這“唯一標準”,是求真務實、科學行政的具體表現,是黨的實踐觀、群眾觀的生動實踐。群眾說好,才是真的好,群眾滿意才是最高目標。目標對了,標準明了,才能指導和推進各項工作。堅持群眾滿意的唯一標準,就必須要求我們的各項考核指標、措施、政策,都必須始終堅持“群眾第一”、“群眾至上”的原則,必須將民意、民情真正吸納、充實到方案、標準的制定中,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廣泛征求民意,將評判的標準和標尺交給群眾,讓群眾說話,讓群眾說得上話,讓群眾說話管用。把群眾滿意、高興、答應作為唯一標準,落實到黨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項工作上。在工作中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標準貼近群眾是新形勢下加強群眾工作的一個重要指針。
二、必須堅持扎根群眾為標準深入群眾
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群眾工作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特點,面臨不少新挑戰。因此,我們必須深刻反思、仔細審視群眾作風和干群關系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黨的優良傳統,直面問題,真正把群眾放在心坎上,堅持始終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源泉。在新形勢下開展群眾工作必須從生命根基的高度,深刻理解“離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深切感受群眾的民生疾苦,具體知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從而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在新形勢下,廣大黨員干部應該把自己置于群眾當中,用群眾的眼光、從群眾的立場來看問題、想問題、處理問題,充分考慮不同群眾的利益和承受能力;要帶著深厚感情,走到群眾中去,集思廣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得到廣大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三、必須堅持提升自己為標準服務群眾
要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是黨的群眾路線工作的必然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探索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路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要切實做到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為具體的行動、實際的效果、群眾的利益,服務群眾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只有提高了自己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才會在工作中更加自覺地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切實增強群眾工作的本領,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來!
第三篇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十八大對新形勢下走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只有純潔黨的思想,堅決造福群眾,為人民謀實利,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群眾路線是思想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它卓越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成效,已經為我們黨數十年的奮斗歷程所充分證實。鄧小平說,“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p>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求解放、謀利益,贏得廣泛擁護和支持,成為我們黨走群眾路線,為人民謀利益的光輝典范。
宣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對人民群眾秋毫不犯。他在逐條解釋“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時,說“群眾比如我們的后臺,后臺一折,臺就會垮。所以這個臺要好好保護?!卑l展到后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演變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由頒布全軍執行,確保了人民軍隊政治任務的完成和革命戰爭的勝利。
宣布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明確人民軍隊除了打仗消滅敵人外,還要做群眾工作,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還要籌糧籌款,自己解決給養,不過多增加群眾負擔。
、《紅軍第四軍司令布告》,明確宣稱“紅軍宗旨,民權革命”,“革命成功,盡在民眾”,明確提出了“為了誰”和“依靠誰”的根本問題。
湘贛邊界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以及縣、區、鄉各級蘇維埃政權的成立,使人民群眾第一次享受到當家作主的權利。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成立時,親自將裹著紅綢的大印授給農民出身的主席王次淳,告誡他要為工農群眾辦事。
“打土豪,分田地”,是為群眾謀利益最徹底、最直接的手段。邊界各縣先后都分了田,平均每人分配到3畝。曾經親自給分得土地的農民寫分田牌。“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窮人笑哈哈。跟著毛委員,工農坐天下”的歌謠,就是獲得土地的農民高興心情的真實寫照。
翻身得解放的井岡山人民群眾,情不自禁地謳歌新社會、擁護共產黨。他們自然而然地發出了“這樣的共產黨真萬歲就好了”的呼聲。
井岡山斗爭時期,雖然沒有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黨的群眾路線,但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的宗旨和黨的群眾路線。
今天,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同樣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現實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十八大以來,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力倡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樹立了榜樣。我們一定要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起磅礴力量。
- 上一篇:黨的群眾路線學習心得交流3篇
- 下一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動員會主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