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協副主席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30 09:46:00

導語:區政協副主席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政協副主席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又是根本的根本。我區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鄉村,鄉鎮衛生院的狀況直接關系到農村廣大群眾的就醫質量和身體健康。近期,我帶著這個問題對鄉鎮衛生院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剖析制約基層衛生發展的癥結問題,尋找破解思路。調研結果如下:

一、全區鄉鎮衛生院建設的基本情況

目前,全區共有鄉鎮醫療單位28家。其中,中心醫院8所,衛生院20所。在職職工785人,其中衛技人員697人。自2005年起,市政府組織實施了鄉鎮衛生院改造工程,計劃在三年時間內,新建擴建鄉鎮衛生院22所,總建筑面積36810平米,建設總投資4279萬元。截至目前,已有16所衛生院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另有5所正在進行主體施工,1所處在基礎工程建設階段。

二、當前鄉鎮衛生院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

(一)醫療設備簡陋老化。

由于多年來衛生事業經費投入不足,衛生院底子薄,無法投入更多的資金及時更新醫療設備,致使部分衛生院醫療設備陳舊簡陋。大部分衛生院至今只有如b超、心電圖、血球計數儀、尿十項分析儀、洗胃機等最基本的醫療設備,且大部分醫療設備都已陳舊過期。

(二)醫療隊伍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偏低。

據統計,785名職工中,本科學歷50人,占6.4%;大專245人,占31.2%;中專415人,占59.5%;高中及高中以下人員75人,占9.6%。從職稱上看,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44人,初級職稱450人,分別占衛技人員總數的0.2%,20.7%和64.6%,中高級衛醫技人員缺乏,高層次、高素質人員明顯不足,醫療質量難以保證,很難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診,因而絕大部分衛生院存在以藥養醫問題。

(三)醫療經費不到位問題。

目前,全區20所衛生院和撤鄉并鎮前的雙樹衛生院、大沙河衛生院、聶莊子衛生院、北蔡村衛生院、后巷衛生院,其經費由鄉鎮財政撥付。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計拖欠醫療經費389.93萬元。其中大孟莊鎮、大堿廠鎮、下伍旗鎮累計拖欠經費均達到70萬元以上,今年上半年衛生院醫療經費拖欠總計29.35萬元。

由于嚴重拖欠醫療經費,直接造成衛生院職工工資普遍偏低(大部分衛生院職工工資1000余元,如大孟莊、豆張莊衛生院人均工資只有六、七百元),導致無法吸引高素質醫療人才,造成衛生院服務質量和能力水平提不上去,業務開展不暢,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調查顯示,今年1至9月份衛生院業務總收入4207.79萬元,較去年同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年度結余均呈現盈余狀態。但是,由于購置設備及償還陳年舊帳等原因,仍有12所衛生院流動資金結余呈現負數。由此看出,政府不加大投入力度,衛生院要發展光靠自身力量舉步維艱。

(四)部分衛生院存在管理水平不高問題。

據調查,全區大部分衛生院院長都是從臨床醫務人員中選拔出來的,未接受管理知識培訓,不熟悉管理工作,經營理念和辦法缺乏,難以調動職工積極性。管理機制滯后,很難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醫療服務運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五)“重醫輕防”問題。

長期以來,鄉鎮衛生院的“重醫輕防”現象非常嚴重。目前鄉鎮衛生院防保人員不僅數量過少,而且質量低下,使得鄉鎮衛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本應是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于現行體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逐漸轉為全面競爭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公共衛生服務無法帶來明顯收益,故被逐漸弱化,導致鄉鎮衛生“重醫輕防”傾向不斷發展。

作為“夾心層”的鄉鎮衛生院,在醫療領域,其便利性和服務價格不及村衛生室(所),在醫療水平上又難以與城區醫院相比,在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近年來,隨著政府對農村衛生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惠及鄉鎮衛生院的政策相繼出臺,改善了鄉鎮衛生院的硬件設施,“新農合”在報銷方面向鄉鎮衛生院傾斜,另外,“十八項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也為其帶來了發展的契機。然而,這些政策僅僅只是“救活”鄉鎮衛生院,使他們能維持正常運轉,沒有在鄉鎮衛生院回歸其本來定位上做出實質性貢獻,大多數鄉鎮衛生院仍然行進在“重醫輕防”的老路上。

三、加快鄉鎮衛生院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功能定位。

建立和完善縣、鄉、村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是政府的重要責任。在這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中,鄉鎮衛生院是“樞紐”。它以公共衛生為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并承擔轄區內公共衛生管理職能。多年以來,由于人們對鄉鎮衛生院功能定位認識偏差,甚至把它當作生產性企業來運營,以致造成對衛生院投入少、工作條件差、衛技人員流失多的難以生存的局面。要加快鄉鎮衛生院建設,改變目前的狀況,首先要進一步明確鄉鎮衛生院的功能定位,轉變觀念,加大投入,切實把鄉鎮衛生院工作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充分發揮其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中的樞紐作用,實現“常見病不出鄉鎮”的目標。

(二)加大投入,加強基礎建設,深化內部管理。

當前全區還有多家鄉鎮衛生院存在著醫療儀器陳舊、醫療設備匱乏等問題,需進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要深化鄉鎮衛生院的內部管理,逐步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通過科學管理,提高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出臺相關政策來調動廣大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推動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開展。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鄉鎮衛生院管理各項規章制度,推動鄉鎮衛生院工作朝著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要把如何將鄉鎮衛生院建設與“新農合”、“十八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開展有機結合起來作為當前加快鄉鎮衛生院建設一個重要問題深入進行研究。

(三)制政策、抓舉措,穩定農村衛技隊伍,吸引優秀人才,提高隊伍整體素質。

1、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醫務人員到基層工作。政府每年撥一定的專項經費,解決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的保險、工資待遇等基本問題,使其能安心全力投入工作;制定并出臺相應傾斜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衛生人才,充實基層衛生院人員隊伍,提高其整體素質水平。

2、加強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培訓。充分發揮區醫院、區中醫院兩所二級甲等醫院的龍頭作用,實行對口支援,定向培訓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切實提高農村衛技人員業務水平,提高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