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3 10:55:00

導語:村委會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委會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為全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根據《縣委關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學習調研段的調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20字針”,為了解掌握我局駐村幫扶聯系點**村委會的農村現狀,摸清該村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確保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我于2009年4月中下旬帶領相關股室人員,多次深入**村委會各自然村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鎮**村委位于**縣城正南方向11公理處,轄區內有6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共462戶人家,總人口1663人,全村以彝族和漢族為主。**村委會與通海縣楊廣鎮的五腦山、楊梅溝兩個村委會相接壤,與同屬**鎮的右所、王馬、平地及法果4個村委會相連接,沿龍樹山西坡由高到低成自然分布狀態,海撥從1650米至2000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5℃,雨量充沛。耕地面積2611畝,人均耕地面積1.54畝。耕地總面積中:田710畝(其中:水田70畝),地1901畝(其中:水澆地712畝),是典型的山區村委會。

二、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市、縣、鎮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村委會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村委會現有耕地2611畝,人均耕地面積1.54畝,全村主要是以發展第一產業為主,第二、三產業發展比較滯后。****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24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856元,其中:來源于農業方面的收入821萬元,人均3290元,在**鎮27個村居委會中處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委會。

1、從業人同分布情況。現全村共有1663人,其中:男性879人,女性816人,18歲以下人數為489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007人,60歲以上人數為189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386人。根據****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386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322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95.38%;從事二、三產業的農為人口7共64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4.62%,其中:7人從事交通運輸業,9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48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在農為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糧食、烤煙、蔬菜、經果、畜牧”五個產業為主。大春以種植糧食、烤煙為主;小春以種植蘿卜、蔬菜為主。以****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582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970畝,總產量58.51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包谷、小麥為主,水稻次之,經濟作物主要是以烤煙為主,以蔬菜、柿子、油料為補充,畜牧以圈養雜交豬、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現建設有鄉村公路3條,約8.5公里,田間道路12條,約6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土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水庫共6個,小水窖200多口,水池6個,沼氣池65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現**村委會建設有一所衛生所,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小組上建有2個科技文化活動室(但村委會科技文化活動室無圖書資料);全村委會享受農村低保72戶140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519人,參合率92%;建有小學1所,小學生28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生91人,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9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5人;全村共有黨員48人,其中:男性黨員42人,女性黨員6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縣城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下雨天仍無法行走,從而影響了民村的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后,水庫、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村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凈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有的小組村還實現道路硬化等;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后,現村委會還沒有科技文化活動室。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投入資金不足、投入困難,均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于“牛耕馬馱”的手工狀態,增加了勞動成本,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制約和影響,使農業增效、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著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產品市場化程度低,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年,**村委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856元,在**鎮仍至全縣村委會中處于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柿子、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布局。**村委會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組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群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制約和影響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干部、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庫、水池等農村公共基礎設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措施不力、制度辦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小學、初中程度文化還占77.78%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后勁不強,在帶領群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亮木箐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還需進一步加強等等。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干實事,樂于奉獻的村“兩委”班子,對此村委會要配齊村組領導班子,主要是要盡快落實亮木箐空缺小組組長一事。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群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群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要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特別是鄉鎮一級黨委、政府,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統籌規劃,統一布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于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在項目規劃上,近兩年**村委會在項目規劃上的重點一是加強村委會至縣城鄉村公路修繕、養護,保障公路的暢通,爭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項目;二加強6個水庫的巡查、維護工作保障部分村組的生產、生活用水,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水庫要力爭列入除險加固工程項目;三對于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小學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衛生共廁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2009年,在新農建設項目的實施上,**村委會應以普土寨小組的扶貧整村推進項目為主,兼顧學校軟硬件等其他建設項目。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民農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著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并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如烤煙,應多在努力烤煙的提高單產、優化品種、改善品質等方面作文章、下功夫。現在**村的蔬菜產業已初步形成,要在如何和開拓市場、建設市場信息溝通渠道等方面進行探索,推動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另外對于剛剛起步的柿子和核桃的種植產業,在氣候造宜的地區,應于大力扶持,為**村委會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動力。但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糧食安全直接關系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范和完善村級事務決策管理機制和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村干部、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群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農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總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用3至5年,或更長時間,使全縣廣大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