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科學發展觀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7 08:31:00
導語:農業局科學發展觀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農業局學習實踐活動自3月下旬開展以來,在前一階段學習調研、問計問策、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圍繞“繼續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理念,促進作風轉變,推動洛南農業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局班子認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我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洛南農業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工作措施。現分析檢查如下。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局領導班子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全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順應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不斷豐富農業發展思路,逐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1、糧食生產喜獲豐收。2002年以來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總產穩定在17萬噸以上。
2、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1251.5元提高到2008年的2402元,年均遞增11.63%,打破了收入增長緩慢的格局,進入了較快增長時期。
3、優勢特色產業健康發展。一村一品健康發展,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農業增長方式逐步從單純數量型向質量和效益并重型轉變。烤煙、生豬、核桃、蠶桑、藥材、薯類、蔬菜等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導地位得到逐步鞏固和加強,產業規模繼續擴大,產業效益迅速提升。
4、農業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日益得到重視,標準化生產觀念和質量安全意識得到加強,無公害基地建設和產品認證工作穩步開展,農業投入品源頭治理不斷加強,農資市場經營環境進一步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逐步形成,市場準入全面啟動,優質、安全、放心農產品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5、農村能源建設突飛猛進。農村戶用沼氣池迅速增長,近三年每年以兩千多口的速度增加,全縣累計建成戶用沼氣池10000口,入戶率達到10%,名列全市前列。“三沼”綜合利用迅速普及,沼氣綜合效能不斷提高,能源建設在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促進農業主導產業發展中的突出地位進一步確立。
6、農業部門自身建設取得新成績。精神文明建設和“創佳評差”競賽活動扎實開展,全系統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機關面貌顯著改善,農業行業良好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展示。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先進性教育、解放思想大討論等活動取得重大成果,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扎實推進,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干部教育培訓取得新進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明顯,組織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與此同時,農業產業化經營扎實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發展,農業科技水平整體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農機化服務、農民教育培訓等工作都取得明顯成效,農業工作領域進一步拓寬。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習實踐活動以來,我們對照科學發展觀,按照發展現代農業要求,認真查找了存在的突出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
一是農業生產方式落后。主要表現是: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農業市場機制還不夠健全,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尚未有效解決;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競爭力不強,農業效益不高,農民增收緩慢;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低,農業資源和生產資料利用方式粗放,農業生產體系與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滯后。
二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仍然脆弱。主要表現是:耕地質量整體不高,基礎設施條件差,農業物質技術裝備落后,農業生產資金投入不足,支撐農業發展的重大項目偏少,防災抗災能力不強,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出率低,缺乏發展后勁。
三是農民收入水平低。主要表現是:農民增收基礎薄弱,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增收渠道狹窄,以農業為主的格局沒有明顯突破;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措施不夠完善,保障收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區域收入差異大,整體提高農民收入任務艱巨。
四是農業發展科技支撐能力不強。主要表現是:農業科研人員自主創新能力差,農產品生產和流通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和技術體系;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不相適應,科技成果轉化利用效率比較低,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不高;勞動者素質低,缺乏必要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必備的轉崗就業技能。
五是干部職工教育培訓不夠。主要表現是:農業人才隊伍年齡偏大,學歷、職稱偏低,涉農專業院校畢業人數偏少,特別是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既懂業務又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匱乏,存在著嚴重的斷層隱患。農業人才參加再教育再培訓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干部隊伍知識老化、結構單一、缺乏學科帶頭人和一線高級技術人才的問題比較突出。農業科技人員服務“三農”激勵機制不健全,造成一些農業干部工作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不思進取,自甘平庸,有的宗旨意識淡化,對群眾的事情不夠關心;有的責任意識不強,沒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抓落實不夠有力。
三、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收獲
通過集中學習、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局班子經過反復討論和深入思考,進一步明確了推動全縣農業科學發展要堅持的“五個原則”,形成了“四個共識”。
堅持的五個原則:一是堅持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推進農村改革、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決策之中,體現在做好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具體行動之中,實現農業各項工作健康持續發展;二是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走出一條符合洛南縣情農情的農業科學發展道路;三是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農民利益第一的觀念,把農民增收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實現農業科學發展的重中之重,推動全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五是堅持運用好統籌兼顧這一根本方法,妥善處理好農業發展的各種重大關系,實現農業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全面發揮。
達成的四個共識:一是必須繼續深入解放思想。把農業發展置于國內外大市場中、置于全縣甚至全市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中、置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中,以大農業思維來研究謀劃農業發展,努力走農業跨越發展之路、科學發展之路。二是必須努力解決突出問題。把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作為推進農業跨越發展的重要機遇,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突出問題。創新發展模式,創造發展條件,發揮發展優勢,挖掘發展潛力,開創新的發展格局。三是必須不斷深化改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深化農業和農村改革,加強農業市場機制建設,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必須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著眼于全縣農業發展客觀實際,從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訴求出發,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和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業依法行政,改進工作作風,創新服務方式,全面提升為農業和農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四、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經局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認真檢查、反復分析,主要原因有:
1、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還不高。領導班子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本質學習不夠全面,理解不夠深刻,沒有充分運用科學發展觀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研究現代農業發展規律、指導現代農業發展實踐。貫徹重大決策部署時,結合實際不緊,創造性地落實不夠,有些問題沒有上升到政治高度去認識。對廣大群眾在實踐中摸索形成的成果,判斷還不夠準確,沒有及時總結升華。班子成員對適應本崗位需要的業務知識和政策法規學習不深入,掌握不熟練,使得作出的決策和工作思路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2、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還不強。近年來,局領導班子把農業工作的重點放在了農業產業開發上,沒有跳出農業認識農業,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考慮不多,對農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系統研究不夠深入,提升農業整體競爭力的思路不明晰,既想加快改革的步伐,抓住市場機遇,又存在求穩怕亂的思想,有時造成信心不堅定,決策不果斷。對制約農業發展的深層問題研究不深入,對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分析探討不及時,對促進農民增收缺乏戰略思考。
3、思想解放程度還不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在具體工作中貫徹得不夠徹底。對農業的多元功能拓展不夠充分,工作上局限于已有的經驗,特別是對一些難度大的工作雖然主觀上比較重視,但工作中總是囿于舊有思維模式,敢想、敢干的意識不強,敢為人先的闖勁還不足。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主觀思想落后于客觀實際,工作中接受新事物遲鈍,憑經驗辦事,在農業發展中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面前,反應不夠敏銳,行動相對遲緩。
4、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自覺性還不強。深入調查研究的少,征求意見不夠廣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班子成員之間協商較少,領導班子的集體智慧和整體合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職工的思想狀況和需求了解不夠,溝通思想少,特別是和普通職工的溝通交流更少。對基層同志布置任務多,關心幫助、解決職工的實際問題少,在調動職工積極性方面,手段方法不多,激發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不夠,組織的溫暖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5、狠抓工作落實的力度還不大。在具體工作中部署早、檢查督促少,抓落實的力度不大,文山會海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究其原因則是黨的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沒有得到真正體現,因而漂浮于機關、纏身于事務,使得不少想到的、能夠辦到的事情沒有很好地落實。
6、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需要繼續加強和提高。對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不夠,黨建工作還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對基層黨支部和黨員的管理教育手段單一陳舊,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的跟蹤不夠及時,沒有做到經常化、制度化。
五、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全縣農業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工作措施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針對查找出的突出問題,局班子在集中民智、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初步提出了以下整改意見。
(一)總體思路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全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特色現代化農業建設為主線,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中心,以提升綠色產業水平為重點,推動科技進步,轉變發展方式,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總體奮斗目標
1、糧食生產穩步增長。通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實施主要糧食作物增產工程,全縣糧食種植面積每年要穩定在87萬畝左右,總產穩定在17萬噸以上。
2、產業開發達到新水平。以勞務、生豬、烤煙、蠶桑、藥材、薯類、蔬菜為主的產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到2012年,全縣勞務數量要達到10萬人,戶均收入6000元,人均收入1500元。實現生豬“三個百萬頭”目標。烤煙面積發展到10萬畝,蠶桑面積達到12萬畝,藥材和薯類面積達到10萬畝;全縣累計建成日光溫室10萬座,繅絲廠和馬鈴薯精淀粉廠正常運轉。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每年發展大弓棚500座。建成3—5個一鄉一業鄉鎮,建成10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20個市級示范村和5個一社一品、一品一社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
3、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到2012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元,力爭接近或趕上全省平均水平。建設一批農民人均收入4000元、5000元的村和1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戶。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收入結構日趨合理,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
4、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得到扎實貫徹,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推進,配套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產品認證規模進一步擴大,源頭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檢驗檢測體系更加完善,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市、農貿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5、生態循環型農業取得新進展。農村能源建設取得新成效,到2012年,全縣農村沼氣建設累計達到20000口,鄉鎮覆蓋率達到100%以上,農戶建設率達到20%;新型服務模式得到大力推廣,農村家居清潔化、農產品生產無害化、農村環境優良化的生態家園模式初具規模。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取得明顯成效。
6、農業基礎建設全面加強。耕地設施條件顯著改善,農業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現代化裝備大大提高,現代農業科技全面普及,“一村一品”、“陽光工程”、“測土配方施肥”、農村信息化等重點項目扎實推進。
7、農業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通過幾年的努力,農村基本經營體制得到全面鞏固,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取得新突破。強農惠農政策扎實貫徹,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農業機構體系和制度體系逐步優化。
(三)主要工作措施
1、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一是順應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發展趨勢,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跳出農業看農業,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改造農業、提升農業,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經營的組織化、集約化程度,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轉變規模數量的農業增長理念,牢固樹立數量與質量并重的發展思路,走資源高效利用之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高效農業,著力引導農業生產由單一數量型向質量、安全、效益轉變。三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度,加強新型農民培訓和管理理念創新,著力把農業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消耗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上來。
2、積極實施建設陜南農業強縣戰略。一是穩定發展糧食生長。在穩定面積的前提下,依靠科技,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抓好高產高效糧食作物特別是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的生產,綜合運用地膜覆蓋、溝壟種植、良種統供等旱作農業技術,爭取糧食豐產豐收。二是做強生豬產業。圍繞建設“三個百萬頭”目標,積極協調發展生豬大戶、養殖小區,帶動農戶全面養殖。三是做大烤煙、蠶桑、薯類產業。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社一品、一品一社為抓手,穩步擴大面積,建立基地,建立大鄉鎮、大村、大戶,帶動全面發展。四是做優核桃蔬菜產業。精選良種,科學管理,保證質量,提高效益。
3、堅持“四個突破”,促進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一是推廣先進生產模式,在農業經營方式上突破。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整合各類資源,集約式推廣先進生產經營模式,引導農業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促進適度規模經營。二是發展一村一品經濟,在發展手段上突破。堅持一村一品、一社一品、一鄉一業主導方向,著力壯大產業發展規模,促進產業聚集和優化升級,推進農業合理布局、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生產和經營,延長產業鏈條,帶動關聯產業,以做精、做深、做細、做強主導產業為目標,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三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在組織形式上突破。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以建立有效的利益機制為核心,把農民、企業緊密地聯結起來,提高農業發展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帶動農民走上富裕之路。四是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在體系建設上突破。以發展綠色、安全農業為目標,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安全監管,加快推進體系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保證和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上水平。
4、大力推進改革與建設,提升“五個能力”。一是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堅持把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作為核心競爭力,作為提升能力的戰略基點,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農業科學發展。積極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大農業重大關鍵技術的科研與攻關力度,探索建立與發展現代農業相適應的新型農業推廣體系,大力開展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培育新型農民,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二是加強農業信息服務機制建設,提升信息服務能力。加快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創新農業信息服務機制,提升為農信息服務水平。重點加強鄉鎮農技站、村兩級農業信息服務網點建設,強化責任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三是加強市場監管機制建設,提升依法治農能力。加強農業執法和普法工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科學發展保駕護航。依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高檢測手段和能力,積極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抓好大型批發市場監管,確保人民食用安全放心農產品。深入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活動,依法嚴厲打假,切實支農護農,擴大放心農資覆蓋面。加強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和隊伍建設,盡快健全完善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四是加強基層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深化基層服務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探索、健全和完善機制,促進基層隊伍建設,努力充實新生力量,改善隊伍結構,提高隊伍素質,激發隊伍活力,把基層服務隊伍建強建好。五是加強農業宏觀規劃建設,提升指導工作能力。圍繞“繼續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理念,促進作風轉變,推動洛南農業科學發展”,制定農業發展的相關宏觀規劃和工作計劃,將發展目標具體化,提高指導工作計劃性、操作性和目標性。
5、全面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一是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全面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牢固樹立世界眼光、機遇意識、全面發展理念和開拓創新意識,努力把思想認識從影響農業科學發展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自覺用科學發展觀認識農業,謀劃和分析全市農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積極推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又好又快發展。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重點加強黨的理論政策學習、現代農業及管理知識學習、法律法規知識學習,努力使局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成為領導科學發展的行家里手。二是全面加強能力建設。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領導核心作用,認真履行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職能,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作風,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水平,推動各項工作全面落實。三是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切實加強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堅持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堅持重大問題集體研究,明確和細化領導班子內部分工,完善黨委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堅持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發揮班子的集體智慧和整體合力。四是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把勤政廉政作為黨委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任務,堅持常抓不懈。班子成員要率先垂范,帶頭執行廉政紀律規定,帶頭履行廉政工作責任,帶頭規范個人行為,營造農業系統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和廉政氛圍。
- 上一篇:物流產業評價指標構建研討論文
- 下一篇:房產局科學發展觀整改落實報告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