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匯報材料

時間:2022-09-23 11:20:00

導語:工委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委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匯報材料

*街近年發展狀況:

自開展創建社會發展綜合實驗特色路街以來,*街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街道經濟建設發展,堅持“政府創造環境,企業發展經濟”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街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20**年正式啟動了樓宇經濟行動計劃示范工程,20**年開始,街道財政收入每年突破一個億,區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指標如:固定資產、重大發展項目的投入,內資外資的引進利用、兩型社區建設的實施、城市雙創進社區、特色路街的發展、創業基地的建設,創意園區的興建、科技孵化器的培植、沿江商務區規劃等等,完成情況良好。

近年來,*街從實際出發,按照可持續發展建設要求,積極實施科教興街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克服制約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有力的促進了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與環境的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先后獲得“武漢市市容環境一等管理水平優勝街道”“武漢市首屆全民健身比賽優勝獎”“武漢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武漢市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武漢市全區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武漢市十佳魅力街道”“湖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日益深化街工委辦事處把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各職能部門能夠自覺用可持續發展觀指導本部門的實際工作,駐區大企業“武鐵中力集團、鄂能物質公司、華源電力公司”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主動參與到地方可持續發展建設中來,與政府密切配合,形成了街廠共建的良好局面,全街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日益增強。

二是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實力增強街工委辦事處緊緊把握發展第一要務,全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日趨優化,經濟發展始終行駛在快車道上。20**年,實現固定資產投入1**00萬元,完成重點項目投資額650萬元,,利用內資三項引資4200萬元,利用外資一項引資80萬美金,獲得市區“in外灘”創意園區、創業基地、科技孵化器授牌,更多的企業(如:江岸房地中心、江岸政務大廳、五星豪生明珠、小貝殼餐廳等)被培養為納稅大戶。

三是街道面貌發生巨大變化隨著沿江商務區建設的推進,城市載體功能進一步增強。大規模高標準的樓宇大廈落成,一批原老租界歷史建筑得到修復和保護,宋慶齡遺跡博物館、沿江咖啡休閑一條街、外灘里創意園區、五星德明飯店、豪生明珠大酒店等標志性工程,實現了從灰蒙生活區到花園式城市的歷史性跨越。幾年來,街道城市綠化以及立面整治、煙排、污排設施日益完善,違章占道經營基本取締,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四是轄區資源合理利用開發拓展和延伸經濟發展自然界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街始終堅持動態管理,實施跟蹤服務、推介房屋置換、敦促更新,保持了經濟穩步增長,轄區資源的開發利用健康循環。

客觀存在的問題:

由于土地資源、宏觀調控等因素制約,我街的經濟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主要原因受環境限制:一是在招商引資、企業發展,擴大規模上檔次上由于城市規劃等因素制約存在困難。具體講:交通單行,公路狹窄,人行道偏少,給交通運輸帶來不便。二是工業產業發展受到地域限制無法興建,新型城市發展受噪音、污染環測限制而不具備工業生存條件,工業基本萎縮,小型經營企業仍處于主導地位。三是民營經濟產業層次偏低,由于商業圈的空白,產業鏈難以形成,現代服務業、創意產業、特色路街經濟以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任務艱巨,投資軟硬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等問題。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盡管我們作出了一些積極的努力、在發展上尋求了一些新的突破、在方法上探索了一些新的經驗,但離上級工作要求和自身確定的工作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將在街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決策下,找出差距,潛心探索,更新舉措加以解決。

下步工作的舉措:

今年,是*街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正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貫徹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著力推進*街實施可持續發展走向縱深和更高層次。我們必須緊扣“又好又快”發展這個主題,準確把握*街在“江岸沿江商務區”中的發展定位,鞏固和發展生態、科教人文優勢,找準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把工作著力點放在資源利用上,選招強勢,做大做強經濟總部。同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民計民生問題,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發展好,努力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重點考慮四個抓:

我們要抓轉型。世界金融危機將帶來了歷史性低成本擴張機遇,“危機”也能創造“機會”為轄區優質企業進行戰略資源儲備,創新資源整合。我們將繼續實施“騰籠換鳥”戰略,打造沿江商務地帶,騰出了寶貴的空間和資源,更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重點引進和扶持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和文化產業,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大力發展金融業、創意設計等高端服務業,鞏固和提升商貿、文化、娛樂等消費性服務業,在為沿江商務經濟建設配套的的同時,贏得自身的發展。

我們要抓創新。全面營造適合創新發展的產業生態,對轄區企業創造越來越多的自主知識產權給予有力的促進和保護。強力推進自主創新,重點扶持技術創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承擔國家研究開發任務,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全面落實行政管理體制和綜合配套改革的重大舉措,促進我街經濟跨步發展。

我們要抓民生。緊緊圍繞就業、就醫、就學、保障、住房、出行等六個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深入開展“重民生、破六難”工作。立足打造適宜人居的城區環境,加快一批事關社區長遠發展、提升城市功能的商業、旅游、文化、醫療等配套設施建設,力爭3年內完善街道、社區公共文體設施網絡。

我們要抓服務。把政府公共服務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時時、處處、事事為企業服務,給企業撐腰,為企業解難。定期組織專業部門為企業集中宣講政策優惠,在街和各社區行政服務大廳開設“保增長服務窗口”并出臺幫扶企業措施,涉及投資、消費、企業融資、貸款擔保補貼、創新獎勵、招商引資等方面企業服務。以服務重點項目拉動投資。

發展*經濟,必須以建設沿江商務區為核心目的,建設沿江商務區就是要突出特色產業為主旋律,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打造商業圈,集中展示其獨特風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我們今天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結合年初區委十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要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運作相結合,整合資源。通過政策扶持吸引資金,加大投入,擴大開放,優化環境,盡快提升*街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