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書記學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時間:2022-02-08 05:08:00
導語:黨委書記學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加強生態教育,強化全民生態環境意識。
十七大明確指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同時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需要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社會樹立。就月塘而言圍繞“生態立鄉”理念的確立,我們將著重文秘雜燴網強化“四種意識”,促進人們思想意識實現“三大轉變”。一是進一步強化家園意識。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樹立起對自然的道德義務感,深刻認識到大自然是人類共同家園,保護自然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從而喚起人們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道德情操。二是進一步強化人本意識。始終注重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以弘揚生態文明為著眼點,以推動公眾參與為抓手,以創建生態社區、生態村、綠色單位為突破口,積極倡導綠色行動,讓環保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三是進一步強化可持續意識。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從人統治自然過渡到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真正弄清楚,發展為了什么和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發展,堅決防止出現“一代人求發展,幾代人背包袱”和“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現象。四是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要堅決摒棄片面的政績觀,自覺增強環境安全和生態憂患意識,自覺擔負保護環境的政治責任。要通過四種意識的強化,進一步從思想意識上實現三大轉變:即從傳統的“向自然宣戰”、“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轉變;從粗放型的以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增長模式,向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模式轉變;從把增長簡單地等同于發展的觀念、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發展理念轉變。
二、轉變發展方式,做大做強做優生態產業。
首先,要堅持生態保護與發展環境友好型工業相結合。工業是富民強鄉的主要支撐點。但在工業發展方向上,要從保護生態環境出發,堅持走無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發展道路。自全面關停砂石礦之后,我們為妥善安置原砂石礦的勞動力,重點發展玩具、服裝、針織、旅游用品、木業加工等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效解決富余勞動力大軍轉移就業問題,經過幾年來的發展,特色產品加工業已初具規模。但僅僅如此,難以提升工業層次和水平,從2006年以來,我們著力引進科技型產業,旨在以科技引領工業實現裂變式發展。目前,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企業相繼落戶,為發展科技產業奠定了基礎。今后,我們將重點圍繞電工材料上下線項目、數控機械上下線及配套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形成具有支持撐能力的科技產業群。在載體建設上,以建設生態型工業園區為抓手,做強科技創業園,做大特色產品加工園,力爭使“一區兩園”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其次,要堅持生態保護與生態觀光旅游開發相結合。月塘是重要的旅游鄉鎮。美麗的登月湖、精致的雨花石、香醇的登月茶、可口的農家宴是旅游推介的金字招牌,我們將圍繞登月湖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著力強化環湖水土保持工作,加快環湖植樹造林步伐,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努力打造山青水季、桃紅柳綠、花香鳥語的自然環境。三是要堅持生態保護與農業綜合開發相結合。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加大荒山荒坡、廢棄砂塘復墾復綠的力度,積極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通過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初步形成以茶葉、意楊、生物藥材、花卉苗木為主導的高效農業。
三、實施生態工程,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的修復和保護。
月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曾經走過以犧牲青山綠水為代價,換取暫時的經濟增長。進入新世紀,鄉黨委政府深刻認識到這種粗放式發展方式所帶來的巨大危害,果斷地關停了砂石企業,推動經濟從粗放型向節約型轉軌。與此同步的是自覺地進行生態償還性修復,努力實現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自然平衡。一是加大對廢棄砂石礦和荒山荒坡復墾復綠的力度。二是加強水資源保護,重點做好環湖茶葉帶、環湖防護林帶等生態工程建設,加快環湖種養結合的零排放技術推廣,加快做好環湖生活污水管網鋪設和收集處理工作,確保登月湖一級水質。三是繼續抓好退耕還林還草和植樹造林工程,重點將四級以上提水的農地退出傳統的稻麥油種植,按照宜林則林、宜茶則茶、宜草則草的方針,發展節水農業和高效農業。四是做好灘涂、水圩等濕地保護,嚴禁社會活動對天然濕地的破壞,確保區域內生態平衡。
四、開展綜合治理,合力建設區域生態文明。
首先在生產上推廣清潔生產。農業方面要繼續開展基本農田建設,繼續開展河道清淤整治工作;大力推廣有機肥及科學施肥,嚴格控制劇毒及長效農藥使用,大力推廣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建立和完善組收集、村集中、鄉轉運、市集中的垃圾收集處理機制;積極研究開發農田秸稈的綜合利用,嚴禁就地焚燒秸稈;建立水流域污染的綜合防控體系。工業上,嚴格禁止污染項目進駐,把好項目環保審批關口;全面推行國際環境體系的認證工作,抓好企業環保工作;積極引導企業運用運用清潔生產新技術新工藝,創建循環企業;引導企業間形成低消耗、高產出、少排污可循環的合作發展機制。其次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綜合決策的作用,把生態目標和經濟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綜合考核,同時加大生態型項目的扶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此外要加強區域綜合整治,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適度控制開發建設強度,著力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加強城鎮村莊、居民集中區生態綠地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的一次新選擇。我們一定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按照十七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要求,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生態建設,進一步優化生產要素,推動資源節約利用,合理開發,通過加強集鎮、園區、社區的集中布局和建設,促進節約發展,努力打造生態文明之鄉,促進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鎮黨委深入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總結
- 下一篇:學生自主德育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