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感言

時間:2022-11-18 11:28:00

導語:教育系統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感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系統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感言

我局認真學習縣委關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精神。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全縣教育工作。堅持科學發展觀,對于認識和處理現階段教育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揚州率先發展先行區,落實到教育領域,我認為,必須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科學發展觀。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以服務人民群眾為本。為人民群眾服務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要對人民群眾負責、為人民群眾造福、讓人民群眾稱道,就必須要在解決人人“有學上”之后,切實轉變發展重心,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新期待。二是以育人為本。要堅持“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發揮學校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進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相銜接的德育體系和學校、家庭、社會相配合的德育工作機制。高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旗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快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健康第一的方針,全面實施中小學生體育與藝術“”工程,繼續加強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三是以人才為本。師資是立教之基、興教之本、強教之源。要加強師德建設,努力形成一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強化教師培訓,不斷提升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整體水平。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形成骨干教師成長梯隊,壯大骨干教師隊伍規模。同時要保障教師待遇,不斷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吸引、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生從教。

第二,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科學發展觀。一是教育服務對象的全體性。也就是說教育要為所有的適齡人群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務,重點關注殘疾兒童、貧困家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留此標記。庭子女、流動人口子女等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機會和質量,做到“應助盡助”,確保沒有一名學生因貧失學。二是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即具有不同潛能的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適合自己的發展。因此,要著眼于辦好每一所學校,辦好各級各類教育,實現教育事業的高位均衡;要促使各校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部分學生,著眼于德智體美全面素質,而不是只著眼于某一方面素質。三是教育發展內涵的全面性。當前,我市教育事業數量和規模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質量和結構的問題成為主要矛盾。今后,必須著眼學校的長遠發展,既不斷改善辦學設施和環境,又要加快內涵發展步伐,逐步把工作重點從硬件層面轉向軟件層面,從物質層面轉向文化層面,持續推進精致管理,打造校園文化氛圍,豐富精神積淀,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全面發展。

第三,樹立協調發展的教育科學發展觀。一是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教育要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加快構建服務型教育體系,提高和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二是教育內部的協調發展。圍繞構建優質教育體系,必須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包括公辦與民辦、普教與職教、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基礎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等的協調發展。三是區域教育的協調發展。要強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不斷強化優質學校創建和結對幫扶政策,落實傾斜措施,逐步縮小城鄉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的辦學差距。

第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科學發展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包括三點:一是要堅持教育質量的可持續提升;二是要培養學習者終生學習的能力和興趣;三是要建設終生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反映在當前的具體工作中,要求我們既要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又要注意改變質量增長方式,做好“減負增效”這篇文章,實現效果、效用、效率的三統一;既要追求教育基本目標的達成度,努力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能力,又要確保學生身心健康,不影響學習者持續學習的愿望、興趣與能力的發展;既要穩定自學考試和成人高考規模,又要靈活開展在職人員技能培訓,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繼續教育網絡,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終生教育體系,不斷滿足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