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學工作通知

時間:2022-10-06 03:10:00

導語:秋季開學工作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秋季開學工作通知

各學區、直屬各類學校,鄉鎮中小學、幼兒園:

新學期,我縣教育工作以年初印發的《**年教育工作思路》為指針,以“千方百計抓落實”為主調,緊緊圍繞創建教育強縣和高標準普及十五年教育兩大目標,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力求在學校規范化管理、教師隊伍建設、課程改革、標準化學校建設、學校文化建設及布局“**”蒼南教育發展藍圖等方面實現既定目標,加快蒼南教育升位提質,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做好**年中小學、幼兒園秋季開學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切實做好臺風“圣帕”災后順利開學工作。

今年超強臺風“圣帕”影響我縣,由于我縣教育系統總結采取有力措施科學防臺,沒有造成大的損失。但是臺風依然造成部分學校校園場地受淹、個別師生受傷、家庭房屋倒塌等災情。為確保秋季按時開學,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一要及時清掃校園、整理綠化,仔細排查校舍設施、電氣設備、地質災害等方面的安全隱患,及時制定整改方案,及時上報和整改。二要高度重視校園衛生和食品安全工作,及時組織人員對浸泡過的校園進行全方位的消毒,對受過洪水淹沒的廚房設備,還需經衛生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三要堅持以人為本,及時走訪、慰問受災的師生員工,努力幫助因災返貧的教職員工重建家園,想方設法救助受災學生繼續完成學業,決不讓一個孩子因臺風災害而失學。

二、嚴格規范新學期學校收費行為。

今年,我縣按照創建教育強縣的要求,努力開展創建教育收費示范縣活動。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都要嚴格遵照省教育廳等七個廳局聯合轉發了《教育部等七個部門關于**年規范教育收費,進一步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浙江省民辦教育收費管理辦法》、《**市幼兒園收費管理實施意見》等收費政策的規定,進一步規范開學收費工作。為嚴明紀律,重申秋季開學收費的五條禁令:1、公辦普通高中、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機關幼兒園的收費按照已制定的標準收費;公辦職業高中取消捐資,學費必須按專業進行成本測算,報縣教育、財政、物價部門備案。2、民辦學校的收費項目包括學費、住宿費和代收代管費外不得收取其它任何費用;民辦學校的收費標準由學校自行進行成本測算,并持相關資料到縣教育、財政、物價部門備案。3、所有公民辦學校、幼兒園應通過設立公示欄、公示牌、公示墻等形式,向社會公示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相關內容。縣教育局計財科已印制高中階段、義務教育階段收費公告,各校必須按規定進行公布。4、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只能按規定收取課本費、作業本費和寄宿學生住宿費。學校必須開展的社會實踐(含春秋游)、觀看電影等素質教育活動,校服、課后管理、學生體檢防疫、飲用水、蒸飯等服務性收費和代辦收費等,不得向學生收取,對違反規定的,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5、學校不得以舉辦特長班、實驗班、日托班等名義進行捐資;不得以購置小媒體、電腦、圖書及學校基本建設等名義強行要求學生捐資。

三、大力抓好十五年教育的鞏固和提高。

今年我縣將高標準普及十五年教育,3~5周歲幼兒入園率要達到93%以上;6~11周歲適齡兒童入學率要達到99.8%以上,在校生年輟學率控制在0.3%以內;12-14周歲兒童少年的初中入學率達到95.5%,力爭初升高的比例達到95%。為此,一要各級各類學校認真組織實施貧困生資助擴面工程和愛心營養餐工程,讓貧困學生得到及時資助,讓每一個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失學。二要進一步落實“鞏生控輟”責任制,依靠鄉鎮政府、村委會、社會各界的力量,加大宣傳力度;及時組織教師訪問貧困和后進學生,了解學習、生活情況,切實做好學生和家長思想的工作,做好防流控輟工作。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向社會和家長開放的“學校開放日”,展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校園風采,并接受社會各界和家長的監督。三要特別強化職業高中招生力度,各職業學校一定要積極宣傳并認真落實貧困生資助政策,同時,要切實加強職業學校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努力完成職業學校和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招生任務,使我縣普職比接近1:1。四要努力抓好學前三年入園率的提高工作,要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和上等級為載體,提高學前三年入學率。

四、精心組織教師節慶祝活動。

今年是我國第23個教師節。各學區、學校、幼兒園要根據“縣兩辦”慶祝教師節的文件精神,本著“隆重、熱烈、簡樸、務實”的原則,舉行系列活動,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一要及時與鄉鎮聯系,在教師節期間進行慶祝表彰活動,努力樹立優秀教師典型;協助鄉鎮黨委、政府領導走訪、慰問一線教師,特別是長期工作在農村、山區的中小學教師;爭取鄉鎮黨委、政府為教師辦好事辦實事,幫助教師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二要認真做好宣傳活動,通過在校園內外懸掛宣傳標語等形式,營造濃厚的慶祝氛圍;利用本地電視臺、網站等相關媒體,宣傳本片區、本學校的優秀教師和先進集體事跡,展現人民教師的精神風貌,進一步激發人民教師的工作熱情。

五、積極做好教育強縣的創建工作。

今年12月,我縣將接受省級教育強縣創建的評估驗收。本學期是創建工作的關鍵時刻,各地各校務必高度重視,進一步查漏補缺,共同做好創建工作。一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繼續做好準化學校創建、新農村新校園建設、危房改造以及食宿工程改造等工作,確保各類基建項目按時完成建設任務。二是努力改善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堅持實用、夠用、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大教育信息化、實驗儀器、圖書裝備等投入,不斷提高教育裝備水平。三是礬山、望里、新安等10個創強鄉鎮學校以及今年列入省市重點高中、示范中小學、幼兒園創建目標的學校,要積極準備,精心組織,力爭順利通過驗收。四是各學區、各級各類學校要根據《蒼南縣創建省級教育強縣的操作方案》的具體要求,切實抓好臺帳建檔和整理等相關工作,進一步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六、切實抓好新課程改革和新教育實驗。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本學期高二選修課將全面啟動,同時還增加了通用技術學科和校本課程,各高中學校要密切關注和抓緊研究解決新課程實驗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踏踏實實做好今年高中的新課改工作;各職業學校要結合蒼南實際,認真做好專業設置和中職教育的課程改革,以學生為本,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大力倡導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突出專業技能素質的培養,優化專業課堂教學結構。2008年我縣將承辦全國新教育實驗年會,各實驗學校要抓住契機,本著“領悟新教育、演繹新教育、豐滿新教育、共創新教育”的精神,積極開展新教育六大項目的各項實驗,切實借助新教育實驗的活力,不斷探索有效課堂模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扎實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年活動。

今年是中小學學校文化建設啟動年,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軟件為主,硬件為輔,兩手都要抓,以此推進德育創新和特色學校建設。一要因校制宜開展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扎實推進古詩文經典朗讀、童書階梯閱讀、琴棋書畫進校園、健體啟智體育活動和游戲進校園等活動,用高雅文化滋養學生精神發育。二要積極引導并發動中小學生征訂和閱讀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推薦的優秀學生讀物,特別是《中學生天地》、《小學生時代》等期刊,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學生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三要加強學校細節管理和形象策劃工作,根據《關于開展學校文化形象策劃的通知》(蒼教函〔**〕12號)的要求,對學校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組織化、系統化、形象化的綜合設計,以塑造良好的學校形象。四要不斷探索特色學校建設。各地各校應將特色學校建設作為學校追求內涵發展的重要載體,積極創建具有個性化辦學風格的特色學校。

八、大力加強校長、教師兩支隊伍建設。

校長是辦學的靈魂,教師是辦學的關鍵。加強校長、教師兩支隊伍建設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為此,一要建設專家型校長隊伍。校長要養成讀書、科研的習慣,提高領導教學、領導課改的能力,新學期開始,校長都要上課,都要進教室,都要搞教研。二要加強教師全員培訓,全面啟動教師讀書計劃;繼續開展以“營造書香校園,讓讀書成為習慣”為主題的教師讀書活動;繼續實施幼兒教師學歷提升工程,舉辦各種有效活動,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業務水平。三要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考察學習、掛職鍛煉、送教下鄉、師徒結對等各類形式,加強學校名師、骨干教師的培養,努力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

九、繼續深化“平安文明校園”創建工作。

各地各校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繼續健全學校安全預警機制和防險救災應急預案,適時開展安全演練,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全力消除學校安全隱患,切實加強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宿舍安全、校舍安全、食品衛生安全、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等工作,強化師生集體活動報批制度,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責任制。要加強學校安全防范意識,認真落實校方責任險的投保工作;要強化學生平安保險意識,在學生家長自愿的原則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保率。要切實加強學校民主管理,不斷完善教代會制度、校務公開制度、大宗物品政府采購制度、基建招投標制度以及黨風廉政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制度等,增強干部教師廉潔自律意識。有關學校還要認真做好校長離任審計的各項準備工作,進一步規范學校財務行為。

十、認真抓好教育“**”規劃的學習貫徹。

日前,《蒼南縣“**”教育發展規劃》已形成送審稿報縣政府批轉,新學期即將付諸實施。新的規劃提出了“**”蒼南教育的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同時制定中小學布局調整、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創建、教師素質提升、特色學校創建、教育共同體建設、教育信息化發展、職業教育振興、教學質量提升、學校文化建設十個行動計劃。新的規劃頒布后,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一定要及時組織學習,并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和校長任期目標,抓好開局的安排,精心組織實施。學區要積極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抓好轄區學校規劃的制定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