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揚塵污染控制通知
時間:2022-11-05 04:15:00
導語:市揚塵污染控制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各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屬各委、局、辦,各相關單位:
為進一步改善首府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有效控制非采暖期揚塵污染,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全市揚塵污染進行全面整治,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切實采取措施,控制揚塵污染
(一)規范市政、房屋建設及拆遷施工管理。
1.各房屋建筑、道路工程施工現場必須進行圍擋、遮蓋,同時采取濕法作業,定時對開挖的裸露地面進行噴淋。管線工程施工堆土應當采取邊挖、邊裝、邊運等揚塵污染防治措施。
2.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產生揚塵污染物料,應當在料堆周圍設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閉性硬質圍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在48小時內不能完成清運的,應當在施工工地內設置圍擋、覆蓋防塵的臨時堆放場。
3.施工工地進出道路和場內渣土運輸道路必須進行硬化處理,施工場內的粉質物料必須進行密閉式運輸。工程項目竣工后30日內,建設單位應當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積土、堆物,進行道路綠化、硬化等恢復工作。
4.房屋拆除作業中要進行灑水或噴淋,實施濕法作業,并采取相應的圍擋措施。氣象預報風速達到5級以上時,不得進行房屋爆破,停止房屋拆除作業。
(二)嚴格物料的儲存和運輸監管。
1.城市中心區的土堆、灰堆、煤堆、渣堆必須進行表面遮蓋和周邊圍掃,不得隨處堆放。生活垃圾要定點收集、運輸,不得隨處堆放。
2.對運輸易產生揚塵污染的物料,應當采取罐裝、蓬布遮蓋等密閉措施。運輸途中的物料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飛揚。
3.重點做好露天倉庫的揚塵防治管理。露天倉庫要進行地面硬化處理,建設混凝土圍墻和天棚,庫內必須采取抑塵措施。在出口處設置車輛清洗的專用場地,配備運輸車輛沖洗保潔設施。
4.物料輸送設備作業時,應當在落料、卸料處配備吸塵、噴淋等防塵設施,并保持設施的正常運行。倉庫周邊的地面要保持清潔,對灑落的物料要及時清掃,避免運輸車輛輾壓產生揚塵。
(三)加大對工業粉塵排放企業的管理。
1.加強對鋼鐵、水泥、建材等工業企業排放量集中的生產企業粉塵防治設施的運行監管,確保相關設施完好運行。
2.新建的產生粉塵排放的企業和生產工序,應在室內進行生產并采取高效的收塵措施。
3.監督工業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減少工業粉塵的無組織外排和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原料及產品流失形成的環境污染。
4.嚴格燃煤企業的除塵管理,減少煙塵排放,規范礦山開采、小型加工企業的環境管理,減少粉塵污染的產生。
(四)裸露地面的處理和道路清掃管理。
1.對城市中心區內現有可綠化的裸露地面,各區(縣)應根據與市人民政府簽訂的年度綠化目標責任狀,在2008年11月底前完成綠化。對不具備綠化條件的裸露地面進行硬質覆蓋,新產生的裸露地要及時進行處理。
2.綠化帶、行道樹下的裸露地面應當及時實施綠化或鋪裝,破損路面要及時修補。
3.城市主要道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實行機械化灑水清掃除塵,其他道路鼓勵采取多種方式灑水清掃除塵。
4.除雨天或者最低氣溫在攝氏0度以下的天氣外,城市主要道路每日至少灑水2次。
(五)開展公用設施和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1.對交通標志、護欄、廣告牌、報刊亭、公用電話亭、候車亭、公交站牌等公共設施和建筑物外墻、屋頂定期清洗,保持清潔。
2.注意整治城市道路綠化帶花草樹木,保持城市道路綠化帶清潔。
二、明確責任,加強監管
(一)市目標辦、市政府辦公廳督查處負責對防治揚塵污染有關責任單位進行全面督查。
(二)各區(縣)人民政府,全面負責本轄區內揚塵污染控制工作。
(三)市環保局負責工業粉塵及鍋爐、窯爐煙塵污染控制,負責爐渣及原煤等物質堆存過程中的揚塵污染控制,負責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及定期空氣質量信息。
(四)市市政市容局負責對市政工程、廢品站、渣土填埋場、垃圾轉運站及填埋場、垃圾清運及道路清掃中的揚塵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五)市建委負責對房屋建筑工程、市政設施工程施工現場揚塵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積極開展創建文明施工現場活動。
(六)市執法局負責對運輸散裝貨物不密封、包扎、覆蓋或密封、包扎、覆蓋不嚴造成揚塵污染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負責對施工工地不做必要的遮擋、封閉造成揚塵污染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負責露天焚燒垃圾及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
(七)市林業局負責對綠化施工中的揚塵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監督管理,指導督促各區(縣)對可綠化裸露地面進行綠化。
(八)市國土局負責對砂石場的揚塵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并對挖沙取土行為進行嚴格控制。
(九)市房產局負責拆遷(含爆破拆除)中揚塵污染防制和監督管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區(縣)、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揚塵污染控制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協調機制,明確工作任務和職責,相互配合,保障我市揚塵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進行。
(二)各區(縣)、各相關部門要通過新聞媒體及單位的宣傳欄、櫥窗、板報等,廣泛宣傳市容環境衛生、環境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全市各族市民群眾的環境衛生和環境保護意識。
- 上一篇:政務信息考核評辦法通知
- 下一篇:加強行政服務中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