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就業稅收政策征管通知

時間:2022-03-19 11:12:00

導語:殘疾人就業稅收政策征管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殘疾人就業稅收政策征管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民政廳(局)、殘疾人聯合會: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稅收減免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129號)的有關規定,現將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具體征管辦法明確如下:

一、資格認定

(一)認定部門

申請享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第一條、第二條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的符合福利企業條件的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超過25%(含25%),且殘疾職工人數不少于10人的,在向稅務機關申請減免稅前,應當先向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福利企業的認定申請。

盲人按摩機構、工療機構等集中安置殘疾人的用人單位,在向稅務機關申請享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第一條、第二條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前,應當先向當地縣級殘疾人聯合會提出認定申請。

申請享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第一條、第二條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其他單位,可直接向稅務機關提出申請。

(二)認定事項

民政部門、殘疾人聯合會應當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第五條第(一)、(二)、(五)項規定的條件,對前項所述單位安置殘疾人的比例和是否具備安置殘疾人的條件進行審核認定,并向申請人出具書面審核認定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的真偽,分別由殘疾人聯合會、民政部門進行審核。

具體審核管理辦法由民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分別商有關部門另行規定。

(三)各地民政部門、殘疾人聯合會在認定工作中不得直接或間接向申請認定的單位收取任何費用。如果認定部門向申請認定的單位收取費用,則本條第(一)項前兩款所述單位可不經認定,直接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減免稅申請。

二、減免稅申請及審批

(一)取得民政部門或殘疾人聯合會認定的單位(以下簡稱“納稅人”),可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減免稅申請,并提交以下材料:

1.經民政部門或殘疾人聯合會認定的納稅人,出具上述部門的書面審核認定意見;

2.納稅人與殘疾人簽訂的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副本);

3.納稅人為殘疾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繳費記錄;

4.納稅人向殘疾人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實際支付工資憑證;

5.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不需要經民政部門或殘疾人聯合會認定的單位以及本通知第一條第(三)項規定的單位(以下簡稱“納稅人”),可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減免稅申請,并提交以下材料:

1.納稅人與殘疾人簽訂的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副本);

2.納稅人為殘疾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繳費記錄;

3.納稅人向殘疾人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實際支付工資憑證;4.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申請享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第三條、第四條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的殘疾人個人(以下簡稱“納稅人”),應當出具主管稅務機關規定的材料,直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減免稅。

(四)減免稅申請由稅務機關的辦稅服務廳統一受理,內部傳遞到有權審批部門審批。審批部門應當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第五條規定的條件以及民政部門、殘疾人聯合會出具的書面審核認定意見,出具減免稅審批意見。

減免稅審批部門對民政部門或殘疾人聯合會出具的書面審核認定意見僅作書面審核確認,但在日常檢查或稽查中發現民政部門或殘疾人聯合會出具的書面審核認定意見有誤的,應當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稅收減免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129號)等有關規定作出具體處理。

如果納稅人所得稅屬于其他稅務機關征收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將審批意見抄送所得稅主管稅務機關,所得稅主管稅務機關不再另行審批。

(五)主管稅務機關在受理本條(二)、(三)項減免稅申請時,可就殘疾人證件的真實性等問題,請求當地民政部門或殘疾人聯合會予以審核認定。

三、退稅減稅辦法

(一)增值稅和營業稅

增值稅實行即征即退方式。主管稅務機關對符合減免稅條件的納稅人應當按月退還增值稅,本月已交增值稅不足退還的,可在本年度內以前月份已交增值稅扣除已退增值稅的余額中退還,仍不足退還的可結轉本年度內以后月份退還。本年度應納稅額小于核定的年度退稅限額的,以本年度應納稅額為限;本年度應納稅額大于核定的年度退稅限額的,以核定的年度退稅限額為限。納稅人本年度應納稅額不足退還的,不得結轉以后年度退還。納稅人本月應退增值稅額按以下公式計算:

本月應退增值稅額=納稅人本月實際安置殘疾人員人數×縣級以上稅務機關確定的每位殘疾人員每年可退還增值稅的具體限額÷12

營業稅實行按月減征方式。主管稅務機關應按月減征營業稅,本月應繳營業稅不足減征的,可結轉本年度以后月份減征。本年度應納稅額小于核定的年度減稅限額的,以本年度應納稅額為限;本年度應納稅額大于核定的年度減稅限額的,以核定的本年度減稅限額為限。納稅人本年度應納稅額不足減征的,不得結轉以后年度減征。納稅人本月應減征營業稅額按以下公式計算:

本月應減征營業稅額=納稅人本月實際安置殘疾人員人數×縣級以上稅務機關確定的每位殘疾人員每年可減征營業稅的具體限額÷12

兼營營業稅“服務業”稅目勞務和其他稅目勞務的納稅人,只能減征“服務業”稅目勞務的應納稅額;“服務業”稅目勞務的應納稅額不足扣減的,不得用其他稅目勞務的應納稅額扣減。

繳納增值稅或營業稅的納稅人應當在取得主管稅務機關審批意見的次月起,隨納稅申報一并書面申請退、減增值稅或營業稅。

經認定的符合減免稅條件的納稅人實際安置殘疾人員占在職職工總數的比例應逐月計算,本月比例未達到25%的,不得退還本月的增值稅或減征本月的營業稅。

年度終了,應平均計算納稅人全年實際安置殘疾人員占在職職工總數的比例,一個納稅年度內累計3個月平均比例未達到25%的,應自次年1月1日起取消增值稅退稅、營業稅減稅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納稅人新安置殘疾人員從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的次月起計算,其他職工從錄用的次月起計算;安置的殘疾人員和其他職工減少的,從減少當月計算。

(二)所得稅

1.對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規定條件的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2.原福利企業在20**年1月1日至20**年7月1日期間的企業所得稅,凡符合原福利企業政策規定的企業所得稅減免條件的,仍可按原規定予以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如下:

按規定享受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原福利企業,20**年1月1日至20**年7月1日免征應納稅所得額=(20**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12)×6

按規定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原福利企業,20**年1月1日至20**年7月1日減征應納稅所得額=(20**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12÷2)×6

20**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應按原規定計算,不包括福利企業殘疾職工工資加計扣除部分。

3.各地稅務機關應當根據本次政策調整情況,按有關規定調整企業所得稅就地預繳數額。

四、變更申報

(一)納稅人實際安置的殘疾人員或在職職工人數發生變化,但仍符合退、減稅條件的,應當根據變化事項按本通知第一、二條的規定重新申請認定和審批。

(二)納稅人因殘疾人員或在職職工人數發生變化,不再符合退、減稅條件時,應當自情況變化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五、監督管理

(一)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并會同民政部門、殘疾人聯合會建立年審制度,對不符合退、減稅條件的納稅人,取消其退、減稅資格,追繳其不符合退、減稅條件期間已退或減征的稅款,并依照稅收征管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對采取一證多用或虛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第五條規定條件,騙取稅收優惠政策的,一經查證屬實,主管稅務機關應當追繳其騙取的稅款,并取消其3年內申請享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92號)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的資格。

(二)稅務機關和納稅人應當建立專門管理臺賬。在征管軟件修改前,主管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都要建立專門管理臺賬,動態掌握納稅人年度退、減稅限額及殘疾人員變化等情況。

(三)各地稅務機關應當加強與民政部門、勞動保障部門、殘疾人聯合會等有關部門的溝通,逐步建立健全與發證部門的信息比對審驗機制。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協調、指導,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本通知自20**年7月1日起執行,適用原政策的納稅人,一律按本通知規定執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稅務機關可按本通知精神,制定具體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