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改善農村衛生通知

時間:2022-06-21 10:59:00

導語:教育局改善農村衛生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局改善農村衛生通知

各市教育局、財政局、農業局:

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衛生和生活條件,逐步解決農村中小學生喝熱水、吃熱飯和冬季取暖問題,推進農村中小學改廁治污,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設現代、和諧、生態校園,根據《教育部、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在全國開展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試點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決定自20*年起開展農村中小學“兩熱一暖一改”工程(即熱水、熱飯、取暖、改廁,簡稱農村中小學“*工程”)試點。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

近年來,我省先后實施了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課桌凳更新、教學儀器更新等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特別是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以來,農村中小學經費保障水平明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但是,由于各地經濟條件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部分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仍然較差。一是基本生活設施不配套。很多學校沒有飲水和食堂設施,師生課間飲水難、做飯、熱飯難。二是取暖設施落后。很多學校沒有取暖設施,冬季學習條件十分艱苦,有的學校采用小煤爐、土暖氣取暖,效果差、不安全。三是校園衛生條件比較差。學校普遍使用露天旱廁,設施簡陋,并存在安全隱患,學校廁所排污和垃圾處理設施不完善,成為一些疾病的傳播源頭。這些問題與目前教育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形勢極不適應,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為此,我省決定20*年起啟動農村中小學“*工程”試點,一是綜合利用新型能源,解決師生飲水、做飯問題,二是改造取暖設施,確保師生溫暖、安全過冬,三是綜合利用沼氣技術,解決農村中小學旱廁衛生、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從根本上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衛生和生活條件。農村中小學“*工程”是全方位優化農村中小學校園環境,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系統工程,也是一舉多得的創新型工程,一方面形成生態循環系統,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另一方面在廣大師生中增強節約、環保意識,普及衛生和新能源知識,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各市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試點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試點工作順利實施,達到預期效果。

二、明確試點的原則和要求

(一)指導原則

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整合資源、統籌安排,技術支撐、確保安全,突出重點、集中投入”的指導原則,扎實開展試點工作,為將來全省逐步全面推開積累寶貴經驗、奠定良好基礎。

(二)試點內容

1、兩熱一暖。綜合利用太陽能等新型能源,解決師生課間飲水、做(熱)飯及冬季取暖問題。建設內容如下:

(1)熱水。安裝太陽能集熱裝置,通過輔助加熱,為師生提供飲用熱水和洗澡熱水。

(2)熱飯。利用沼氣、液化氣,供師生燒水、熱飯。

(3)取暖。綜合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資源取暖,并配備熱泵或暖風機、空調,在太陽能不足時提供輔助加熱。

試點學校選擇布局調整長期保留、有寄宿制學生的學校,學校建筑應以樓房為主、且沒有取暖設施,符合上述條件的鄉鎮中心初中、中心小學優先進行試點。

2、改廁治污。綜合利用沼氣等能源技術,推進農村中小學改廁治污和提供潔凈能源。具體可采取兩種模式進行:

模式一:“生態廁所+沼氣池+食堂改灶”。建設內容:改建廁所、建沼氣池和進行食堂改灶。廁所和沼氣池為一體化建設,配置沖廁設施;學校食堂配備環保沼氣灶,利用沼氣做(熱)飯、燒水,使沼氣成為主要輔助能源。產生的沼肥作為無害化有機肥,施用于附近農田。

模式二:“生態廁所+沼氣凈化工程+食堂改灶”。建設內容:條件成熟的地區在模式一的基礎上,增加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工程建設,用于處理學校食堂、宿舍等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糞便,所產沼氣用于燒水和做飯,沼肥施用于附近農田。

試點學校的確定應與當地校舍維修改造項目學校統籌結合。按照經濟、適用的原則,使用三年以上簡陋旱廁或在建的項目學校中沒有獨立建造廁所的學校優先列入試點范圍,已使用獨立水沖式廁所的學校可暫不改廁。各地在建設沼氣系統時,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統籌考慮廁所糞污、保溫、輔助能源等因素,設計最優建設方案,充分發揮綜合效益,也可輔助建設種植基地,形成生態循環系統,增強學校的生態效益,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搭建平臺。

(三)經費保障

為保障試點工作順利實施,20*年起省財政安排專項經費對試點工作給予補助,并結合試點經費補助額度,確定各地最低試點學校建議數。各地也要安排專項資金與省專項資金形成合力,努力擴大試點范圍,增強試點成效。同時,為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轄區內農村中小學校規模和現有設施條件,合理確定試點項目學校,突出重點、集中投入,確保建一所,成一所,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各地試點學校處數不得少于省下達的最低建議數,如果完成省下達的試點任務后,試點經費仍有結余,則全部用于增加項目學校,確保試點經費專款專用。20*年試點學校,年底前要完成,并投入使用。省將對試點工作進行不定期督查,各地試點工作成效將作為安排下一年度省專項資金的重要因素。

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一)明確責任。試點工作由省級教育、財政和農業部門統一領導和部署。試點市、縣負責制定實施方案,具體組織實施,定期報告試點進展情況,并于試點完成后組織驗收。試點縣確定試點項目學校,由各市審定、批復后統一報省教育廳、財政廳、農業廳備案。試點縣負責督促工程進度,確保按期完成試點任務,并對工程質量負主要責任。各級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辦公室負責項目管理,對項目建設實行全程跟蹤、調度,監測工程實施及運行成本,總結試點工作經驗。

農村中小學“*工程”管理環節多、技術規范嚴、質量要求高、安全責任大,試點過程中,各級、各部門既要責任明確,也要加強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教育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工程實施。嚴格按照試點的立項條件,會同財政和農業部門確定符合試點要求的項目地區和學校,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試點方案,并牽頭組織實施;會同農業部門做好驗收、后續管理特別是安全管理等工作。

——財政部門配合教育部門組織工程實施,負責工程資金管理。會同教育和農業部門審定、批復試點項目;按照試點建設模式和標準,審定經費預算,制定資金管理辦法;根據工程進度及時撥付資金,做好資金監督管理工作,確保專款專用。

——農業部門配合教育、財政部門組織改廁治污項目的工程實施,并負責工程設計、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配合教育、財政部門確定符合要求的項目地區和學校;配合教育部門制定項目建設規范、技術標準,并加強監督;配合教育部門做好驗收和后續管理等工作。

(二)保證質量。農村中小學“*工程”實行質量終身負責制,質量責任落實到人。工程建設要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項目的申報、立項、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資金使用、竣工驗收、資料歸檔等程序要規范。嚴格執行相關建設標準,按照國家有關建筑設計規范、施工規范、施工操作規程、質量和安全規范組織實施。工程建設實行持證上崗、執業準入,設計、施工、監理等機構和人員要具備相關執業資質,沼氣技術人員必須持有“沼氣生產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采用設備必須符合國家安全、衛生標準。工程按規定實行政府采購。

(三)強化管理。試點市、縣務必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終把安全作為項目建設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堅決杜絕發生安全事故。要制定、完善項目安全運行管理措施,配備專人負責維護、管理。特別是改廁項目,各地要加強對相關技術人員和學校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掌握沼氣的生產、輸配和應用等環節的技術要求,定期對沼氣池等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確保沼氣系統安全、高效、長久運行,確保師生安全。

(四)加強宣傳。各地要進行廣泛宣傳,讓群眾更多地了解、關注和支持試點工作,為試點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本著“邊試點、邊總結、邊完善”的原則,及時總結經驗和不足,科學創新工程技術和工作機制,扎扎實實開展工作,確保試點取得應有成效。

二〇*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