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扶貧工作會講話

時間:2022-07-27 08:42:00

導語:市長在扶貧工作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長在扶貧工作會講話

同志們:

市政府召開這次全市扶貧工作現場會議,主要是檢查總結今年以來的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確保全年扶貧工作任務圓滿完成。昨天,大家參觀了平利縣老縣鎮龍王溝村、嵐皋縣城關鎮東風村兩個特困村的扶貧工作現場,聽了兩個村的經驗介紹,相信大家都很受啟發。今天的會上,各縣區就今年的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及下半年的工作進行了交流,剛才正明同志就進一步做好下半年扶貧開發工作講了很好的意見,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再作幾點強調。

一、統一認識,堅定信心,以啃硬骨頭的精神打好扶貧攻堅戰

今年以來,各級、各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持把扶貧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領導,調整思路,突出重點,加大投入,認真落實扶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以特困村為重點的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131個特困村中90%都啟動了通村道路建設,有50%的村有望在年內走上水泥路;特困村新建人飲工程193處,解決了1500余人的飲水困難。在電力部門支持下,有45個特困村啟動了農網改造工程;扶貧、勞動等部門幫助特困村群眾實施勞動技能培訓1400多人,組織勞務輸出1.5萬余人;按照能改則改、能遷則遷的原則,對131個特困村中缺乏生存條件的群眾積極實施住房改造或移民扶貧,截止目前,共啟動危房改造97戶282人,實施移民搬遷451戶1730人。全市扶貧工作呈現出各級高度重視、部門真幫實扶、各個層面積極參與的良好格局。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扶貧工作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少數地方認識不到位,工作進展不平衡。目前還有28個特困村的包抓領導至今沒有到村開展工作,致使這些村的扶貧工作進展不大。一些地方對扶貧工作信心不足,幫扶工作有任務、無措施,工作思路不清,群眾發動不力,甚至有些領導對特困村的基本情況還沒有摸清。二是有些工作還有欠帳。如:對131個特困村中缺乏生存條件、需要搬遷的4899戶、18179人,每年要實施移民扶貧或生態移民不低于6000人,目前只啟動了1700多人,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對131個特困村中的適合技能培訓的1.4萬貧困人口,由扶貧、勞動部門免費對其進行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每年不低于4600人,目前只完成了1400人,也不到三分之一。三是扶貧貸款投放到戶難、貧困群眾貸款難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的存在,充分說明扶貧工作任務依然艱巨。

在實施突破發展、構建和諧安康的新形勢下,實施扶貧攻堅、解決好貧困人口問題是必須要做的基礎性工作。當前,我市農村貧困人口集中表現為生存條件極差、文化素質低下、居住分散的特點,“一間破房、一個灶臺、一張柴床”是他們大多數擁有的全部家當,生存能力脆弱,自我發展能力更低,往往一次災、一場病就可能面臨生存危機。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用真感情、下真功夫解決好這些人的問題,讓貧困群眾真正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目前,全市扶貧工作態勢良好,機遇難得。能不能利用好機遇,實施扶貧攻堅,關鍵在于堅定的決心、在于工作落實。只要我們各級認識統一,決心堅定,上下結合,各方聯動,我們就一定能啃下這塊硬骨頭,打贏這場攻堅戰。

二、突出重點,再添措施,全面加快扶貧攻堅步伐

(一)堅持整村推進,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貧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實施基礎設施扶貧,改善貧困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是扶貧的首要工作,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單靠扶貧部門不可能奏效,必須整合力量,集中各方面的資金實施整村推進。今年以來,各級、各部門在特困村幫扶工作中都非常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并取得了較好效果,群眾很受鼓舞。希望繼續保持目前的良好勢頭,不折不扣的實現年度建設目標,通過基礎設施的改善,喚起和激發貧困人口的生活信心,不斷增強自我生存和發展能力。

抓好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一要堅持政府投入與群眾自力更生相結合。通村水泥路建設,要組織群眾投工投勞打底子,政府負責鋪面子;飲水工程、沼氣建設等等,建設主體是村民,政府資金只能是獎補。二要從實際出發。項目安排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從各村的經濟實力、自然條件等實際出發,反對貪大求洋,不要強求一致。三要注重實效。貧困村大多在后高山地區,交通不便,群眾承受力弱,搞基礎設施建設實屬不易,一旦建成必須要發揮作用。因此,各級特別是鄉鎮政府一定要做好指導。建設前要注意做好規劃、選址,建設過程中要注重質量,建成后要加強管理。公路建成后要通車,水窖建成后要裝水,沼氣要常年能使用,確保建成的項目能讓群眾直接受益。

(二)堅持大戶帶動,加大對主導產業的扶持。產業是農村經濟的主體,也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載體。因此,我們要把培育特色產業作為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我曾在多次會上講到,所謂主導產業就是要在經濟發展中起支撐作用。在一個地方,主導產業出現問題,經濟就會滑坡,在一個家庭,主導產業出現問題,家里的人就要受窮。說到主導產業培育,大家都熟悉的要素就是產業基地建設、市場開拓、龍頭企業培育等等,但究竟如何去抓,不能光有號召、有安排,關鍵要抓好落實。我們要立足自身優勢,一旦選準一個產業,不管東西南北風,咬定產業不放松,下功夫進行培育,要改變過去家家戶戶三五個產業樣樣都有的狀況,堅決實施大戶帶動,通過大戶的典型示范,帶動周邊農戶實施規模經營,形成村村有主導、戶戶有主業的產業格局,持之以恒的發展,以規模和特色增強市場競爭力,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三)堅持先難后易,落實好移民扶貧政策。對居住分散,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的貧困戶,移民搬遷扶貧是治本之策。要將扶貧部門的移民扶貧和發改委部門的生態移民政策進行整合,統籌做好移民搬遷規劃。在具體操作中要堅持先難后易,優先安排生存條件惡劣、最需要實行搬遷的戶,要把扶貧搬遷補助資金用在最貧困的人口身上,堅決杜絕“搬富不搬窮”、“優親厚友、乘車搭船”的現象發生。

要真正實現貧困戶搬得出、住得穩、有土地、能致富的目標,需要我們從貧困戶的不同情況出發,分門別類地穩妥予以安置。對貧困戶家庭有適合技能培訓的,可以通過免費技能培訓,使其掌握一技之長,靠外出打工或就地從事二、三產業的辦法實行無土有業安置。對只能靠種地為生的貧困戶,要實行有土安置,可以采取投親靠友或梯次搬遷進行分散插花安置,由接收地提供宅基地或低價購置舊房,劃撥與當地村民同等數量耕地的辦法予以搬遷;屬于五保戶的,要通過集中供養的方式予以安置。移民戶建房的標準要因地因戶制宜,把握經濟、實用、夠住的原則。

(四)堅持因人施策,加強對貧困勞動力的培訓。我市地少人多,農業開發相對有限,勞務經濟已成為主導產業之一。全市常年外出務工人員有40多萬人,打工收入成為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俗話說,“腰纏萬貫,不如一技在身”。目前,我市外出務工人員大部分仍吃的是力氣飯,干的是辛苦活,掙的是血汗錢,渴望通過技能培訓,增強本領,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我市今年有6.5萬初、高中畢業生,不能正常升入高中、大學的學生超過2萬人,如果不通過培訓掌握一定技能就出去打工,只能是干苦力活,不僅收入低,還容易發生工傷事故,因傷致殘造成終身貧困。目前,我們的培訓資源很多,勞動部門有農民工培訓,農業部門有陽光工程,扶貧部門有雨露計劃,教育部門有職業教育,由于沒有很好的整合,宣傳不夠,好多群眾對免費技能培訓政策不了解,技能培訓班經常招不滿,外面的勞務市場技術工人供不應求,培訓資源沒有和需要培訓的對象很好地對接起來。

各級、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把技能培訓作為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問題的重要手段,切實抓緊抓好。要依據市場需求,積極創新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培訓對象,在培訓時間上實行短中長結合,培訓內容上實行個人自愿與用工需要結合,培訓地點上實行集中與就近就地結合,把各項培訓政策落到實處。

一是針對初、高中畢業未能正常升入高中、大學的農村貧困家庭后備青年勞動力,可采取個人克服困難出點錢、扶貧部門助培訓、民政部門幫生活的方式,通過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一至兩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專業技能,得到較為穩定的就業,獲得較為可觀的工資收入,實現其離土離鄉、穩定就業。二是針對文化基礎偏低、已成家立戶、在闖蕩市場中因缺技能而返鄉、仍未脫貧的青壯年勞動力,在其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市場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的原則,進行適應性技術培訓,使其隨機找到就業崗位,實現穩定脫貧。三是針對留守家鄉的貧困農民,圍繞特色產業建設,進行實用性技術培訓。

各級政府要對貧困勞動力的培訓實施有效的組織,派干部進村入戶,調查情況、摸清底子、宣傳政策,通過必要的行政推動,幫助貧困勞動力經過培訓后對外轉移,實現培訓1人、脫貧1戶的目標。今年131個特困村中未能升入高中或大學而回鄉的初高中畢業生,扶貧部門要組織對其全覆蓋的培訓一次。根據培訓對象的貧困程度,按照“擇貧而扶、赤貧重扶”的原則,分別采取貼息式、補助式和救濟式資助方式。民政部門要盡快出臺辦法,啟動對參加培訓的特困對象實行生活救濟的政策。

三、整合資源,捆綁項目,著力破解扶貧資金難題

加快扶貧攻堅步伐,確保資金投入是關鍵。由于市縣財政都很困難,配套能力弱,扶貧專項資金又很有限,要解決扶貧資金問題,必須以部門的支農資金為基礎,以縣區為平臺,加強資源整合,實施項目資金捆綁。

一要解決好認識問題。實事求是地講,近年來中省投入的支農資金不少,但這些資金多頭管理、各自為戰、投入分散,如果不捆綁使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整體效益。各相關部門一定要樹立一盤棋的思想,統一認識,合攏五指,緊握拳頭,既當主角,又都互為配角,整合扶貧資源,把重點貧困村既當作扶貧工作重點村,又作為各有關部門的項目建設重點村,實施項目捆綁、聯合共建,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

二要以縣區為主。縣區是扶貧工作的前沿,具有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整合資源、資金捆綁能否落實,縣區是關鍵。各縣區一把手要把整合工作拿在手上,親自研究,要堅持實行“資金捆綁、縣為平臺,來年項目、今年研究,縣長協調、部門上報”的辦法把資源整合、項目捆綁的各項任務分解到各部門,部門在規定時限內按要求予以落實,形成多方投入、聯合共建的工作格局。按照省上統一要求,要通過整合扶貧資源,力爭每個扶貧重點村能捆綁各類項目建設資金150萬元以上。

三要提早編報計劃。也就是“來年項目、今年研究”,如果明年的計劃,今年不研究,等到上面計劃下來了,項目就不能調整了。各縣區在申報年度項目計劃時,要提早研究資源整合問題,要把項目捆綁工作做在項目申報之前。現在正是編報明年項目計劃的關鍵時期,各位回去后要迅速向一把手作好匯報,盡快研究明年項目捆綁問題。各縣區扶貧部門要將明年要實施的扶貧重點村、重點幫建特困村名單送各有關部門,由縣長召開扶貧領導小組會議,按照扶貧工作需要,落實各部門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計劃,集中各方力量加大投入,不斷提高扶貧工作成效。

另外,要努力解決扶貧貸款到戶難的問題。今年,省上給我市的扶貧貸款貼息可以貸款1.28億元,目前,只貸出了5100多萬元。各位縣區長對此要重點關注一下,組織扶貧、財政、信合等部門加強協作,密切配合,進一步完善扶貧貼息貸款運作機制,加大宣傳,降低門檻,簡化手續,努力解決好貧困戶和龍頭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四、堅持真扶貧,扶真貧,努力提高扶貧工作實效

扶貧工作對象是貧困人口,工作目標是減少貧困人口,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用真功、見真效”。一要充滿感情。只有對貧困群眾飽含感情,對他們的疾苦感同身受,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真誠而持久的動力,才能有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可能大家都有同感,出門去看到燈紅酒綠的精彩世界,我們的工作動力就可能受到影響,但下鄉后看到貧困的群眾,我們的責任感就會油然而生。二要堅持不懈。做扶貧工作很苦,從事扶貧工作的同志要甘于寂寞、不怕坐冷板凳;要求真務實,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堅持不懈地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逐村逐戶去落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三要瞄準貧困群眾。農村的有些工作,我們不反對適當的錦上添花,比如在培育特色產業發展上,就是要大張旗鼓地扶持大戶,通過大戶的典型示范,迅速帶動周邊群眾來發展產業。但扶貧工作更多地是雪中送炭,貧困戶永遠是扶貧的主體。必須要把各項幫扶措施落實到戶、到人頭,讓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直接受益,這是硬杠子。扶貧部門一定要說扶貧話、做扶貧事。移民扶貧、貼息貸款、免費培訓等對象必須是貧困戶,水窖、沼氣等設施建設也要盡量向貧困戶傾斜。如果偏離了這個方向,就違背了扶貧的本意,這一點各級各部門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五、落實領導,落實干部,確保全年目標圓滿完成

扶貧工作能不能取得預期效果,關鍵在于抓落實。按照年初扶貧工作會的要求,各縣扶貧工作團、工作隊也都成立了,關鍵要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一級抓一級、一層管一層,才能確保實實在在的效果。

首先,要落實各級政府的責任。各縣區一把手是扶貧開發第一責任人,各位分管縣區長是直接責任人。各縣區今年扶貧工作成效如何,重點看一把手包聯的10個最貧困的村。年底,市扶貧辦要組織對去年專題片中所反映的10個村,進行回訪,今年重點看基礎,明年看發展,后年看變化。對重點貧困村的幫扶工作要干一批、想一批、謀劃一批,今年抓好10個村,明年再換10個村,如此先難后易,滾動幫扶,我想效果會很明顯的。

其次,要落實各級干部責任。今年市委、政府兩辦專門發文明確了131個特困村的縣級幫扶部門。幫扶責任一定三年不變,各縣區可以比照頭年看基礎、二年看發展、三年見成效的要求進行考核。各幫扶部門要選派精干力量與鄉鎮扶貧工作隊共同駐村幫扶。駐村干部幫扶究竟做些啥,我覺得重點要做好四個工作:產業幫扶做樣子,抓大戶;基礎設施出點子,保穩定;資金捆綁開單子,報計劃;教育農民轉彎子,樹新風。

第三,要落實群眾主體責任。扶貧不是救濟,而是貧困群眾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靠自身努力擺脫貧困。各項好的政策措施要靠鄉村組織帶領群眾去落實。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扶貧工作中的主體作用,通過教育和引導,使他們在政府的扶持下,進一步振奮精神,樹立信心,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依靠自身力量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

同志們,當前,我市的扶貧工作步伐加快,思路更加清晰,認識逐漸統一,合力正在形成。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到今年底,全市的貧困人口將會明顯下降,全市的扶貧工作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