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文明生態村創建和鄉村農家游發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9-24 09:53:00
導語:在全縣文明生態村創建和鄉村農家游發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開展鄉村旅游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我縣農家游或叫鄉村旅游的成績與差距
鄉村鄉村旅游是以農家庭院為單位,農村的區位優勢、生產條件、耕作方式、田園風光,利用農家庭院、花圃、果園、菜地、農田等自然條件和風土民俗,吸引城市游客,開展集觀賞、采摘、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為一體的旅游觀光經營活動。隨著我縣壩上生態觀光旅游逐步發展壯大,為了延伸產業鏈條,使旅游產業真正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2005年,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大力發展鄉村農家游的決定。經過一年來正確引導和精心扶持,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家游發展初具規模。2005年全縣共發展農家游106戶,涉及哈里哈、棋盤山、龍頭山、御道口、山灣子、圍場鎮、四道溝等10多個鄉鎮,年接待游客7.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9萬元。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如哈里哈鄉扣花營村的集中連片發展;棋盤山鎮實行了領導干部包戶制度;龍頭山鄉結合移民新村建設,統一對農戶進行規劃設計;四道溝鄉李艷軍自己創辦了“農家游旅行社”等等,這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深入總結,為農家游的進一步發展將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二是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在發展農家游過程中,全縣共改造小街小巷58處,硬化路面8560平方米,種植各種樹木8000余棵,裁植花卉20000余株,新建和改建房屋300多間,改廁57間,購置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173臺件,累計投入資金達到300多萬元,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三是保障機制日趨健全。為加大對農家游的培植力度,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領導任組長,旅游、衛生、土地、環保、物價、建設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鄉村旅游工作領導小組,有關鄉鎮也建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并明確一名副職領導干部具體負責。縣委、縣政府還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實施意見》、《發展鄉村旅游農戶獎勵辦法》、《發展鄉村旅游業考核辦法》、《農家游開業基本條件》等規范性文件,部分鄉鎮還成立了農家游產業發展協會。日趨健全的保障機制為農家游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四是幫扶力度不斷加大。2005年,縣委、縣政府對48戶示范發展戶明確了48個幫扶部門進行幫扶,幫扶部門不僅幫農戶籌集資金、物資、規劃設計,還幫農戶對外宣傳和介紹客源,收到了良好效果。如縣委辦、政府辦在幫扶過程中不但為農戶解決了實際困難,還為所幫扶的農戶帶去了一大部分客源;計劃生育局通過“幸福工程”項目,主動為積極性高的5戶農民提供3萬多元周轉資金;縣交警大隊在沒有確定幫扶任務的情況下,主動上門進行幫扶。據統計,全縣幫扶部門幫扶物資累計達16萬余元,幫助農戶介紹客源達1.6萬人次,為農戶增加收益20多萬元。通過幫扶部門的大力扶持,不僅為農戶解決了實際困難,排除了農戶的后顧之憂,還進一步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贏得了百姓的一致贊同。五是發展氛圍日益濃厚。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和外出學習參觀考察,不僅使農戶感受到了農家游為百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益,還拓寬了農戶視野,更新了觀念,增強了信心,逐步實現了由政府推動發展向農戶主動發展的轉變。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縣發展農家游是大有可為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我們可以看到的好處大體上有以下幾點:首先,發展農家游有助于促進農民增收和就業。通過外地的經驗和我們自身發展的實踐表明,發展鄉村旅游可以達到“開發一方景區、繁榮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從而使廣大農民參與到“大旅游”中去,并從中得到實惠。是貧困地區走開放式扶貧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從我縣農業生產和旅游發展現狀看,當旅游旺季來臨之際,正是我縣農業生產農閑之時。農民放下手中的農活兒,敞開農院,廣納全國各地游客,從事旅游服務和務農兩不誤,將農業生產和旅游經營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還增加了農民收入。其次,有利于降低農業經營風險。開展鄉村旅游強調的是充分利用鄉村地域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眾多的無形資產(如傳統文化、生活習俗)具有投資少、效益高、回收快等特征,相對于其它產業發展更具有比較優勢,市場風險也相對較小。農戶只需將自家庭院加以硬化、綠化、美化、改水、改廁,并且購置一批廚房餐具,經過必要的學習培訓,在縣旅游部門檢查合格后,便可掛牌對外營業。旅游旺季時接待游客,淡季時自用,不僅提高了旅游接待水平,還培養了農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農民的雞、魚、肉、蛋、蔬菜等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還可以就地得以消費,增加農民收益。第三,可以促進非農產業結構的調整。旅游業的發展需要眾多部門的支持和配合才能順利進行。反過來又可以帶動許多部門和行業的發展。開發鄉村旅游無疑可帶動農村交通運輸、餐飲服務和文化娛樂等行業的發展,改變農村第三產業發展薄弱的方面。第四,有利于促進城鄉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農家游吸引大批城里人來農村感受自然、體驗生活。同時,農民足不出戶就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種、養、加工一條龍,吃、住、娛、購多種經營,農民不再將離鄉進城作為感受現代生活的唯一途徑,而是就地可以享受城市帶來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同時,農家游為農村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拓展了農民視野,轉變了農民思想觀念,改變了農民生活習慣,凈化了農村社會風氣。農戶通過硬化、綠化、美化庭院及改廚、改水、改廁和改造居住條件,從而對于改善鄉村的社區環境、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農村城鎮化都將起到十分有利的推動作用。第五,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世界旅游組織的測算結果表明,旅游業每直接增加一個就業機會,能帶動相關的5個就業機會,乘數效應是相當明顯的。我們圍場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發展農家游,帶有季節性,有的勞動力旺季過后仍可以出去打工,增加更多的收益。總之,發展農家游還有許多好處,所以說我們應大力發展
從我們發展實踐看,我們畢竟剛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很多問題,還有很大差距。
一是思想觀念尚需轉變。部分鄉鎮干部和基層群眾仍存在旅游與農村百姓的生活沒有什么聯系的傳統思想束縛。同時受片面生態觀光旅游束縛,導致我們有關鄉鎮的部分領導的著眼點沒有放在發展鄉村農家游上,沒有真正看到我縣在發展鄉村旅游上巨大的潛力,在發展“大旅游”上缺乏開拓思想和創新意識。二是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大部分農家游農戶的庭院、客房、廚房、餐廳、廁所等配套設施相對還比較簡陋;缺乏必要的消防消毒設備;排污、排水通道不暢;所在村組道路的硬化、村落的綠化、美化、亮化,及鄉村旅游標志牌和宣傳牌等配套設施建設也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經營項目形式單一。當前我縣農家游絕大多數以“吃農家飯”為主,經營項目只停留在提供餐飲的低層次服務上,缺乏具有滿蒙民族特色的參與性、娛樂性項目,在旅游其它幾個要素開發上還比較薄弱,使我縣農家游的吸引力不強,游客滯留時間短,經濟效益還比較低。四是規劃布局特色不強。我縣發展農家游的農戶絕大部分是在原有房屋及庭院的基礎上進行改擴建的,在房屋造型、院落設計、屋內布局等建設上不能充分體現出民族化、個性化的特征。此外各鄉鎮在農家游的整體布局上也缺乏特色鮮明的規劃設計,存在“村村一樣、家家如此”的現象。五是服務管理水平不高。一些農家游從業人員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質所限,小農思想嚴重,市場觀念、全局觀念不強,服務質量不高。對從事農家游農戶在安全防范、衛生防疫、日常監督等管理方面也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六是宣傳推介力度不夠。宣傳方式只限于在村口設個標志牌,打幾條宣傳標語,缺乏有創意有新意的包裝推介,還沒有真正把農家游作為木蘭圍場整體旅游宣傳的重要部分進行廣泛的宣傳推介。
二、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2006年,縣委、縣政府提出新增農家游戶50戶的發展目標,在農戶的補助資金和部門幫扶力度上將會進一步加大。
(一)轉變觀念,統一思想。剛才我已經提到了發展鄉村旅游的一些好處,既然有好處,我們就要加大力度,統一思想,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轉變觀念,統一思想。當做一項產業來抓。國家旅游局提出2006年旅游工作的主題“就是華夏鄉村游”,各地發展勢頭都非常強勁,對于我們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旅游就是“山山”、“水水”和古跡的觀念。轉變鄉村沒有什么風景可看,沒有什么目標可游的觀念,真正把著眼點放在鄉村游上來面,改變我們多年來總是在壩上這個圈子做文章,局限于迎來送往,熱熱鬧鬧一陣風,結果帶動效應不明顯,景區發展不快的局面。真正讓農民參與進來,得到實惠,延伸產業鏈更長。
(二)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各有關鄉鎮要把發展鄉村農家游工作擺上重要位置,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安排。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親謀劃,下大力度抓落實,要實行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的辦法層層落實責任。縣委、縣政府已將此項工作列入對鄉鎮考核的重要內容,繼續實行以獎代補,對成績突出的鄉鎮及農戶給予表彰獎勵,旅游、工商、物價、公安、衛生、建設、廣播電視等部門要各負其責,協調聯動,共同推進鄉村農家游發展工作,促使部門推行包保責任制,推動農戶上水平。(三)合理規劃,科學開發。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也就在有規劃,也要根據區位條件、資源特色、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及客源市場等進行認真的、翔實的調查與評介。并以區域旅游經濟開發及傳統生態理論為指導,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開發,決不能不顧客觀實際和旅游市場規律,盲目上、盲目發展,要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千篇一律,縣旅游部門要把農家游納入我縣“大旅游、大產業”發展范疇,在充分整合資源的基礎上,聘請旅游專業人士對我縣農家游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在規劃中力求將農業和旅游有機地結合起來,按照區域特色、資源條件包裝不同類型的項目。我們的田園、山水、森林等景觀結合起來,把民俗文化及其它娛樂項目挖掘開發出來,改變單一的局面,完善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各個區域都有不同特色,打造一鄉一村一品。(四)規范管理,提高質量。縣旅游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農家游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組織新發展農戶到哈里哈、棋盤山等鄉鎮進行參觀學習和交流經驗。并進一步加大對全縣農家游的規范管理,旅游、公安、衛生、物價、工商等部門要對農家游戶的飲食衛生、飯菜價格、消防安全及社會治安等方面進行嚴格監督檢查,確保為廣大游客提供一個潔凈、安全、舒適的旅游環境。(五)投資主體多元化,雖然鄉村旅游投資相對大型項目來講較小,但總的來講也需要一部分投資(因其開發范圍較廣)。因此,我們要注重利用多方面的獎金,要利用一些政策性投入資金打造一些項目,如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搞一些田園觀興設施、生態文明村建設、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扶貧資金利用,造林項目設計時要注重一些觀光樹種,既長出了樹,又營造了景觀,稍大一些的莊園式開發性項目,農民可以聯合開發,圍繞農家游活動的一些資源性開發項目,加大招商力度,招商引資來搞,走滾動動發展之路。(六)廣泛宣傳,樹立品牌。(四)廣泛宣傳,樹立品牌。旅游部門要把農家游作為“木蘭圍場”大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動與京津及市內知名旅行社進行接洽,在國內重大旅游宣傳活動及縣政府組織的大型節慶活動中進行廣泛宣傳,增強廣大游客對木蘭圍場的了解,激發來圍農家游的熱情。(七)加強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