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水深流  構建和諧企業

時間:2022-04-06 02:45:00

導語:靜水深流  構建和諧企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靜水深流  構建和諧企業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面、深刻地闡明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和定位,指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其中,“和諧”是《決定》中最重要的關鍵詞,尤其突出地提出了“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

文化具有傳承性。中華民族文化的和諧精神,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心理產生了深遠影響。“和為貴”、“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和衷共濟”等都是對這種精神的注解。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建設和諧文化,著眼于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全社會倡導和諧精神,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維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規范行為。這就可以形成心齊、氣順、勁足、實干的良好氛圍。

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不斷地發展和建設和諧文化。其重要任務是用“和諧”的思想方法來思考問題、解決矛盾,大力倡導和諧的思想理念,建立和發展以和諧為核心的價值體系。作為企業,我們必須緊密結合實際,全面推進和諧企業建設。我們要切實把握、領會好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的精神實質,理解其科學內涵;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用學習成果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我們提出了“靜水深流”,建設和諧企業,就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落到每個細節上。

和諧企業與和諧社會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濟之意;“諧”者,相合也,有協調順和之意。“和諧企業”,簡單而言就是指企業構成中的各個部分和要素,要處于一種相互協調的平衡發展狀態。其核心是通過促進企業內外和諧,達到企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實現企業可持續協調發展。即和諧凝聚力量,和諧成就偉業。

企業不和諧,就根本談不上發展,反而成為發展的絆腳石。商海起伏、大浪淘沙,有多少企業在名聲大噪、顯赫一時后,就黯然倒閉。看其表面原因,固然多種多樣,但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各種不和諧因素累積到臨界點而最終導致的。

正確認識企業和諧與社會和諧的共性。第一,企業和諧與社會和諧具有高度的統一性。二者都強調以價值理念為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基礎,強調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即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念”,落腳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共同和諧發展上。第二,企業和諧與社會和諧都具有完整的系統性。建設和諧社會強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四位一體”建設,內涵豐富而具體,是一個系統工程。同樣,和諧企業要求系統考慮企業的管理、生產、經營、環境、企業文化等各方面的和諧。第三,企業和諧與社會和諧都具有創新性。二者都強調以創新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諧社會所強調的科學發展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創新,和諧企業強調的是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等。在企業中,培育創新文化與和諧文化,二者是統一的實踐過程。

正確把握構建和諧社會與構建和諧企業的關系。《決定》提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和諧的社會環境需要企業和諧作為基礎,企業發展需要和諧的社會環境。從經濟意義上講,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但在道德和法律范疇中,企業是比個體公民更為強大的“企業公民”,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的利潤來源于社會。企業只有在履行經濟責任的同時履行社會責任,獲得社會認同,才能擁有健康成長的土壤。

靜水深流與和諧企業

一個企業的正常有效運轉,有兩條紐帶發揮作用,一是產權制度紐帶,另一個就是精神文化紐帶。而生生不息的企業文化,是支撐企業可持續成長的支柱。世界著名的“長壽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他們都有特色鮮明、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企業能否不斷發展,成為和諧企業,融入和諧社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敗有著密切關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精神永恒。為什么選擇“靜水深流”作為我們企業文化的定格呢?

水,是天地萬物之源:“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國家以寧,萬物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于水也。”深,正如老子所說:“心善淵。”“淵”是用來形容“道”的概念,懂得“道”者,要像水那樣深沉寧靜,能夠順道之自然,保持心胸寬廣,眼光深遠。古來成功者,均有賴于具有淵深的心胸和眼光。

人的一生就像一條河流,往往身不由己地順著自己的意識、情緒之流漂流下去,不清楚最后會流向何方。所以,要安住心神,把握自己,把我們的精力凝固、凝聚起來,在每一時刻、每一關口,特別是接受黨和人民考驗的時候,處于市場風云變幻的時候,自己都要立住、站穩,體現共產黨員和企業領導人應具有的品格、素養。

水歸于靜、沉于思、流于恒。中電國際靜水深流的企業文化,是一種人本文化、責任文化、誠信文化、和諧文化,也是一種團隊精進文化。我們的企業就像生命一樣,要基業長青,就要在不斷的變化中求業績、求穩健、求和諧、求可持續發展。

培育企業文化,建設和諧企業,是我們近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作為五大發電集團范圍內唯一一家紅籌公司,我們的企業,新老并存、水火交融、文化各具特色。我們著力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靜水深流”的企業文化,并力求通過不斷的歷練和培育,初步形成了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責任、誠信、智慧、價值。

責任,既是企業對投資者、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也有對員工的責任,同時包含員工對企業、對社會的責任,責任是一種壓力、一種使命、一種動力;誠信,是為人之道,更是企業經營之德,企業要“走出去”,要做強、做大、立百年基業,就要講求誠信、尊重規則;智慧,是解決各種難題、敲開各種大門的鑰匙,轉識成智,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化解、控制各種風險;價值,就是企業要努力為投資者、社會、國家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企業的使命,同時也要為員工提供一個干事創業的平臺,實現個人價值,這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靜水深流構建和諧企業

構建和諧企業,結合我們靜水深流的文化以及人才理念、經營理念、績效理念、管理理念、安全理念,我們要把握以下幾方面重點:

一是牢固樹立系統觀念,謀求和諧發展機遇,這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關鍵。“和諧企業”中的“和諧”涉及到方方面面,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單元,是社會的“經濟細胞”。因此,企業在營造自身“小環境”的和諧氛圍時,還應該促進企業與社會的“大環境”相和諧。尤其作為能源企業,更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建設;不管是從內部還是從外部來講,都應該以穩定保和諧,以發展促和諧,以創新推和諧,以公正求和諧,以優秀的企業文化育和諧。

二是貫徹“人才強企、團隊無價”方針,實現企業和職工的共同和諧發展,這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根本。“企”字無人則止,員工既是和諧企業的主體,又是“和諧”的創造者,只有企業與員工和諧了,其他方面的和諧,才有了根基和依托。員工與企業的和諧,最高境界是“人企合一”,具有哲學上的意味。員工的核心價值觀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的趨同,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和諧企業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諧。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要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管理,通過靈活、多樣的載體把構建和諧企業的價值觀根植到員工的心中。真正建立起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盡其才的激勵機制,促進企業和個人共同成長。

三是堅持“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理念,確保安全生產,這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基礎。“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沒有安全,就沒有穩定,和諧企業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警鐘長鳴,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突出“安全發展”這條主線,倡導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落實安全責任,確保安全。

四是不斷提升執行力,推動公司健康快速持續發展。這是構建和諧企業的第一要務。構建和諧企業只能建立在企業改革發展的基礎之上。不抓發展,員工收入無法保障,人心渙散,維護穩定相當困難,構建和諧企業只是一句空話。“廢一善,則眾善衰;賞一惡,則重惡歸”,這就是規矩的作用與反作用。我們確立了風險預控理念,建立并逐步完善制度體系和內控系統,精細化管理流程,重點抓好制度的執行、修正、完善,逐步把制度內化為員工的行為習慣,用管制度替代傳統的管事,用理性規則替代傳統的經驗和做法。我們從體制、機制、制度上已有了一整套管理思路、規范和理念,有了自己的發展戰略。重要的是要把這些化為切實的行動,要落實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包括績效管理各個方面,要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人,特別是班子成員、高管層、各部門負責人,必須作出表率,這是對我們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

五是切實承擔責任,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這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有力保證。“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這16個字概括了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要擔負的領導責任。我們一定要積極承擔黨和國家賦予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自覺地把構建和諧企業擺在事關公司全局的高度來認識、來謀劃、來落實。抓住企業中心工作,唱好“重頭戲”;把握變化形勢,打好“主動仗”;捕捉系統熱點,下好“穩定棋”;充分凝心聚力,做好“團體操”;努力營造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保持企業內部的和諧環境,以促進企業持續、較快、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