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實現三大創新
時間:2022-06-03 04:41:00
導語:區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實現三大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干部工作公開化、民主化,根據市委關于開展市和縣(市)區聯合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的工作部署,4、5月間,江北區在全市范圍內推出了兩個區管領導職位,實施了市區兩級聯合公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現了初始報名、能力評估、能力考核等三個方面的創新。目前區公選領導干部工作已進入考察階段,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一是創新初始報名方法,重視拓寬人才來源。本次公選面向全市進行,寧波市和在甬省部屬機關事業單位、在甬省部屬企業和大型企業內設機構或下屬企業、小型企業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單位的符合條件人員都可以報名,由此人才來源大為拓寬。據統計,在報考區統計局副局長職位的61人中,從身份上看,機關干部53人,企業人員2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6人;從學歷上看,研究生以上學歷16人,博士研究生3人;從職稱上看,中級職稱44人,副高級以上職稱的8人;從年齡上看,35周歲以下的33名,占54.1%。在報名方法的選擇上,本次公選也充分考慮了種種因素,報名者既可以進行自我推薦,也可以由組織推薦、群眾推薦或領導干部署名推薦產生。據統計,報名者中自我推薦者23名,組織推薦35名,占報名者總數的57.4%。多種報名方法的推行,使得一些不愿報、不敢報的同志走向前臺,進一步開闊了組織用人視野,在干部群眾中營造了較好地氛圍。 二是創新能力評估方式,重視崗位適應能力。本次公開選拔的一項重要理念,就是“能崗相適、因崗定人”。在資格初審后、筆試前的環節,首次引入了初選評價指標體系,用量化的方法對報名者綜合素質進行測評,據此篩選出筆試入闈人選。在初選評價體系的指標設置上,正確處理統一要求與本地實際的關系,除了一些必須修改項目外,還對專業技術職務、獲取榮譽情況、基層工作經歷等指標及其權重進行了下調;對任現職時間對應條件作了更加詳細的補充等等。初選評價指標體系共設置了10個指標,每個指標都根據崗位需要和資格要求賦予了適當權重,同時每個指標又分別對應3至9個等次,等次越高分值越高。在運用初選評價指標體系時,注重對干部綜合素質的全面評價,突出任職崗位經歷,強調學習培訓經歷,重視基層工作經歷,體現績效考核理念。在初選評價的筆試、面試等后續環節,也是根據這一要求進行的,如面試評分標準重點考察考生的領導素質和崗位素質,并對決策分析能力、專業工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指標權重進行適當傾斜。 三是創新能力考核方法,實行差額選拔方式。本次公開選拔設置了資格初審、初選評價、筆試、面試、組織考察、差額上會六大關口,每位應試者必須依次通過方能進入下一環節。進入每個關口前,每位應試者的機會是平等的,上一環節取得的分數只對“入關”有意義,考生進入下一環節后,又和其他入闈考生一起重新回到起點,展開公平競爭,這就杜絕了“一考定終身”的現象。同時,本次公選還正確處理了崗位能力評估和組織任命的關系,根據《簡章》規定,每一職位取筆試、面試按比例折算后綜合成績由高到低取前3名為組織考察人選,組織考察不是簡單地“以分取人”,常委會表決也不是簡單地以組織考察定人選,而是充分利用組織手段深入地了解考生,以程序的公平確保選拔結果的公平,從而較好地把黨委決定、組織意圖及個人要求結合起來。考察工作結束后的任用環節,又推行了差額推選辦法,取2-3名建議人選按規定程序采取差額考察、差額醞釀、差額表決的辦法決定最終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