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時間:2022-06-04 04:21:00
導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中央黨校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指導全黨全國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綱領性文獻。學習這一重要講話,關鍵是進一步增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的根本指導方針。我們必須全面領會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堅定不移地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全過程。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密結合**實際,圍繞振興**老工業基地和構建和諧社會基本任務,抓住主要矛盾,合力攻堅破難,長期制約**改革發展的難題正在逐步得到破解,經濟社會正在進入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去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地方級財政收入、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分別增長*%和%。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地方級財政收入、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分別增長*%和*%。一是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較大突破。堅持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和農村發展,大力推進商品糧基地建設,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最高水平,以食品和飼料為主要產品的農產品加工業成為我省繼汽車、石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產業,長期困擾**的賣糧難已經成為歷史,糧食多由包袱變成了優勢。二是實施“擴權強縣”,縣域經濟實現較大突破。組織省直部門分兩批下放權力*項,占省直機關原有行政審批權限的*%,進一步增強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全省縣域GDP增幅、地方級財政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進行國企改革攻堅,改革和投入實現較大突破。抓住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機遇,組織開展國企改革攻堅,*年一年基本完成了列入計劃的*戶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改制任務,同時帶動了*戶其他國有工業企業及糧食、流通、建筑等行業企業改革,改制企業活力全面增強,發展速度普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同時保持了社會穩定。通過國企改制,培育和引進了投資主體,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大幅度增長。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投資主要用于基礎設施、支柱產業、高新技術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資金來源主要是民間資本和外部資本。四是推動結構調整、提速增效,重點產業發展實現較大突破。去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凈利潤增長*%,創歷史最好水平。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醫藥、光電子等產業在規模、市場、效益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五是加強招商引資,對外開放實現較大突破。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組織開展系列大型招商引資和經貿交流活動,成功舉辦兩屆中國**·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搭建了高水平經貿交流合作平臺,實際利用外資、引進外省資金、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大幅度增長。六是堅持以人為本,解決民生問題實現較大突破。切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去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萬人。完成了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和社會化發放。啟動城鎮居民住院醫療保險試點,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全面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程,今年將全部完成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拆遷任務,啟動縣(市)政府所在城鎮和國有煤礦棚戶區改造工程。
當前,**正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正處在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構建和諧**的新階段。不久前閉幕的省九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五年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到*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億元、人均GDP達到*美元的宏偉目標,使**老工業基地實現振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果,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加快建設經濟發達、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生態優良的新**。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關鍵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立足加快發展,堅持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發展,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為實現**全面振興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必須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促進國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以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新型產業基地。毫不動搖地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農業優勢,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發展現代農業上走在全國前列。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推動汽車產業優化產品結構和零部件配套升級,形成省內百萬輛以上生產規模,石化產業向精細化工產業方向延伸,農產品加工業向高端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方向發展,建設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石油化工業、農產品加工業基地。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及制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冶金、能源、裝備制造、建材、紡織、礦泉水、人參等特色產業,放手發展一切可以發展壯大的其他產業。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重點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盡快把旅游業培育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建設,進一步積聚發展能量。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確保實現節能降耗減排目標。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大力推進全民創業,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圍繞全省重點產業,發展配套型、資源加工型、科技型以及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到**創業發展。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建設更加健全、更具活力的市場經濟體系,為**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構建和諧**,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必須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和民生問題,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引導全省人民在發展振興中共建、共享和諧**。以普遍提高就業和收入水平、普遍加強社會保障能力和解決群眾的突出困難為重點,把改善民生的事情辦實、辦好。認真做好擴大就業工作,健全“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全面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居民醫療保障、社區救助服務平臺全覆蓋。著力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狀況,利用五年時間基本解決農村泥草房問題。加強農村衛生三級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貧困地區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傾斜,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解決好農村貧困人口、林礦區貧困人口、城市貧困居民和進城務工人員等困難群體的困難。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積極發展社會福利、慈善事業,消除絕對貧困,確保每個貧困人口都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每個困難家庭患病者都能得到基本醫療救助,子女都不因貧困而輟學。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逐步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全面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
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改革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推動先進文化建設,不僅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會為發展振興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必須把文化建設擺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更好地承擔起繁榮文化、傳承文化的歷史責任,打牢共同理想基礎和思想道德基礎。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統一思想,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激發活力。廣泛開展和諧創建、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揚創業文化,塑造誠信**。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對外宣傳工作和互聯網管理。進一步完善文化發展規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努力建設文化強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重點文化設施,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室)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等工程,初步建立起能夠覆蓋農村、基層和邊疆的文化工作服務體系。繁榮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加強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加大對影視劇制作、文化旅游、重點報刊、圖書出版發行、動漫及演藝等的扶持力度,培育發展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打造一批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
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實現**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政治保證。必須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緊緊圍繞新世紀新階段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切實加強對全省黨員干部的理論教育,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黨員干部的頭腦。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以實績論英雄,憑德才用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健全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考核評價機制和選拔任用機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調整組織設置,改進工作方法,創新活動內容,扎實推進“強基工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同志提出的“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要求,突出抓好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使各級領導班子重落實、敢落實、善落實。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扎實推進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以廉政勤政的干部隊伍和風清氣正的政治局面,保證振興大業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