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村無職黨員有責有為
時間:2022-07-13 03:41:00
導語:讓農村無職黨員有責有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加強對農村無職黨員的教育管理,充分發揮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河北省隆化縣緊密結合農村黨員隊伍現狀,實施了以設崗定責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無職黨員“三定一考”教育管理機制,為廣大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舞臺”,讓農村無職黨員有責有為,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找準癥結——明確制約農村無職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要原因。為切實加強農村無職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保持農村無職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隆化縣委對全縣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總結出影響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三個主要原因:一是黨員隊伍自身存在“一高兩低”的問題,即年齡偏高,文化科技素質偏低,致富能力偏低。二是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存在“松、散、軟”的問題。一些基層黨組織的活動方式、管理教育機制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對農民黨員的教育管理失之于松、失之于散、失之于軟。三是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缺乏有效的載體。農村中不乏頭腦較活、進取意識較強、懂經營、會管理的黨員,他們有一技之長,也有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想法,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發動、組織和引導,其想法往往難以付諸實踐。
對癥施治——為農村無職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舞臺”。在調查研究和進行試點的基礎上,隆化縣建立了“三定一考”教育管理機制,為農村無職黨員量身定崗,賦予無職黨員一定職責,并規范和引導其活動與行為,為他們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舞臺”。所謂“三定”,就是定崗、定職、定責。一是根據農村工作需要定崗。根據黨章的有關規定,結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把農村無職黨員的工作分為十個方面,相應地設定了十種工作崗位,即村務工作議政崗、政策法規宣傳崗、村情民意報告崗、應急排險戰斗崗、科技致富示范崗、致富信息服務崗、民事糾紛調解崗、幫貧解困扶助崗、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崗、精神文明督查崗。經過實踐探索,形成了“七雙”管理法,即雙薦(黨員自薦、黨員群眾推薦)、雙展(崗前演講展示、上崗展板公示)、雙書(下“十員”聘書、簽責任書)、雙卡(佩戴上崗卡、填報月報卡)、雙培(縣內或選送到縣以上院校集中培訓)、雙示范(自建崗位示范基地、共建崗位聯系示范戶)、雙評(黨委年度開展“十個崗位十面旗”、“做十員爭十佳”雙評活動)。二是根據無職黨員特長定職。按崗位需要,規定黨員上崗所需的能力和條件,先進行教育培訓,培訓合格后通過黨員自薦、群眾推薦、組織考核聘用的方式,為每名上崗黨員確定適合自身特點的工作職位。三是結合崗位職能定責。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以居住地點或生產要素為紐帶,采取黨員自報、群眾擇人的方式,確定聯系戶,規劃責任區。同時,逐崗細化、量化黨員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并將其責任書上墻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所謂“一考”,就是制定配套措施抓考核。以村為單位建立“三定一考”工作檔案,由村黨支部按月進行檢查指導;鄉鎮黨委明確專人負責,按季逐個進行考核督查,并把“三定一考”與“民評”工作結合起來,年終按實績評定檔次;對于先鋒模范作用突出的黨員,縣、鄉、村分級進行表彰和獎勵;對于在崗無為、表現不佳的黨員,進行必要的教育批評直至給予組織處理。
效果初顯——“三定一考”教育管理機制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有效途徑。“三定一考”機制的實施,改變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管理松散的局面,消除了“黨員不黨員,就差兩毛錢”、“各掃門前雪,他事我不管”等錯誤認識,使廣大黨員重新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找到了發揮作用的途徑。而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使黨群關系得到了明顯改善。農村過去閑置的板報、廣播、電教設備等現在都派上了用場,一些過去無人問津的事情如街道衛生、鄰里糾紛、婚喪嫁娶等現在有人管了,組織發動、黨員帶頭、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開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