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工作

時間:2022-07-14 09:30:00

導語:加強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工作

近年來,桂陽縣始終把培養選拔黨外干部作為一項事關戰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來抓,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下發了《中共桂陽縣委關于加強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和管理工作的規定》。全縣各級各部門特別是組織、統戰部門,按照上級要求,狠抓貫徹落實,做了大量扎實的工作,建立了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黨外干部隊伍。目前,我縣配備黨外領導干部98名。其中黨外處級領導干部6名,正科級13名,副科級79名。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領導班子全部配齊了黨外領導干部。全縣11個政府職能部門,法院、檢察院配備了黨外領導干部;糧食局、體育局、民族宗教局、收費局等19個政府工作部門和科(局)級事業單位配備黨外副職21人;鄉鎮配備黨外領導干部31人,其中正職3人。

一、加強培養,提高素質

進一步完善了黨外干部的培養教育機制,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培養力度,努力提高黨外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我們把黨外干部教育培訓列入了干部教育培訓五年規劃,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和措施。縣委黨校舉辦的領導干部進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都有一定數量的黨外干部參加,具體工作由組織部和統戰部組織實施。黨外干部的參訓情況與黨內干部一樣都要記入個人檔案,作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建立和完善了黨外干部培訓與使用相結合制度,對擬任職的黨外干部堅持“不培訓不提拔”。近兩年來,舉辦黨外后備干部培訓班2期,參訓黨外干部128人;選送黨外干部參加縣委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43人次;選送黨外領導干部到上級黨校(社會主義學院)進修19人次。二是注重實踐鍛煉。堅持“使用也是培養”的觀念,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優秀黨外干部到基層、到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掛職鍛煉和實踐鍛煉,或縣內崗位交流,進行多崗位培養鍛煉,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提高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能力。近兩年來,共選派黨外干部到沿海發達地區學習考察26人次,到沿海發達地區實地鍛煉21人次,縣內崗位交流、掛職鍛煉30余人次。三是實行重點培養。為確保在我縣黨外干部隊伍中保留一批骨干力量和可用人才,我們有意識地把一些素質高、年紀輕的干部留在黨外,建立黨外后備干部“人才庫”;按照“一職兩備”的工作要求,把干部評價好、群眾信任度高、工作能力強的優秀黨外干部作為備用對象,實行跟蹤管理,重點培養,使其盡快進入領導角色,確保用得上,穩得住。目前,全縣建檔在冊的科級黨外后備干部30人,處級黨外后備干部2人。

二、完善機制,注重選拔

在選拔黨外干部工作中,我們堅持以《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根本準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大選拔工作力度。一是堅持原則標準。即堅持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充分發揚民主,注重實績和群眾公認;堅持黨外干部和黨內干部一視同仁。每選拔一批干部,黨外干部都占有一定比例。對優秀黨外干部苗子,我們堅持做到早發現、早培養、早使用,為優秀黨外干部脫穎而出開辟“快車道”。兩年來,我縣選拔任用優秀年輕干部112人,其中黨外干部32人,年齡在30歲以下的就有17名,占黨外干部選拔總數的53%。堅持從實際出發,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黨外干部,主要看主流、看發展潛力,做到既堅持標準和條件,不降格以求,又不求全責備,不拘一格選拔黨外干部。二是拓寬選拔范圍。為擴大民主,廣納群賢,不斷優化各級領導班子結構,我們把選人范圍拓展到國有企業、人民團體、科技領域和新的社會階層,打破人才的部門、行業、“所有制”壁壘。近兩年來,我縣選拔的黨外領導干部,1人來自民族宗教管理部門、5人來自教育、科研、衛生等領域,6人來自國有企業、工商部門、人民團體。他們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與全縣各階層、群體和各界人士聯系密切,在凝聚人心、調動積極因素、發展民主政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堅持選拔程序。堅持選拔程序,是選準人才、用好干部的關鍵。在選拔任用黨外干部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按程序辦事,嚴格執行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集體討論、任職公示等程序,有效地防止了選人、用人的不正之風。

三、部門協調,形成合力

《桂陽縣關于加強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和管理工作的規定》明確指出培養選拔黨外干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黨委的重視和各部門的支持與配合。全縣各級各部門在縣委的統一領導下,對照文件要求,把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工作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積極主動地配合兩部做好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和人才舉薦工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黨外干部的推薦、考察、培養、選任各個環節,縣委組織部和縣委統戰部要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加強溝通聯系,不斷增強工作的整體合力。建立了縣委組織部與縣委統戰部的協調機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即,建立和完善了聯席會議制度、共同考察制度、情況通報制度等等。縣委組織部把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工作列入整個干部工作規劃之中。對擬提拔使用的黨外干部,兩部都聯合派人考察,形成了“組織推薦、兩部篩選、共同考察并研究提名、縣委研究決定”的工作機制。

四、優化環境,搞好合作

在切實抓好黨外干部培養選拔的同時,積極推進了與黨外人士合作共事,對黨外干部做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工作上大力支持、在生活上主動關心。認真貫徹黨外干部政策,保證黨外領導干部有職、有責、有權,對其分管工作真正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揮權、處理問題的決定權和人事任免的建議權。堅持和完善了縣委、人大、政府、政協與黨外人士座談制度、縣委領導聯系黨外人士、與黨外人士交朋友制度、重要情況通報制度和重大事情事先征求意見等制度。采取多種形式,廣泛聽取他們對全縣改革、經濟建設、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鼓勵他們立足本職,努力工作,發揮作用。近年來,我縣黨同黨外人士合作共事工作受到上級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并在2004年3月份召開的全市黨同黨外人士合作共事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五、完善制度,規范管理

在加強黨外干部選拔任用的基礎上,強化對黨外干部尤其是黨外領導干部的思想、工作、學習、作風等方面進行嚴格管理。對黨外干部的任免、調動、交流、入黨等,組織、統戰部門實現了意見互通,并制定和完善了有關制度,使我縣黨外干部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一是建立了匯報制度。黨外干部按要求半年向縣委組織部和縣委統戰部匯報一次自己的思想、工作、作風、生活等情況,黨外領導干部的年度述職報告分別報送縣委組織部和縣委統戰部。縣委每年組織召開2次以上黨外領導干部座談會、經驗交流會,讓他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同時聽取他們對黨委和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建立了工作檢查制度。縣委統戰部每年對有黨外領導干部的單位黨組織在處理黨同黨外人士合作共事方面的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結合每年的年度考核,由縣委組織部和統戰部對全縣的黨外領導干部和黨外后備干部進行一次全面考核,客觀公正地評價黨外干部政績,并將考核情況記入檔案,作為黨外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三是建立了任免交流機制。對已任職的黨外領導干部,任職在一屆以上的根據情況原則上進行交流安排;對任職時間較長又有特殊情況需安排進城工作的,給予優先考慮,讓黨外干部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不斷激發黨外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使黨外干部隊伍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