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監督會領導講話
時間:2022-12-19 04:02:00
導語:反腐倡廉監督會領導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主監督是我國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開展反腐倡廉建設,在注重組織監督的同時,一直高度重視民主監督問題,在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把民主監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明確監督目的,著力解決為什么開展民主監督的問題
開展民主監督是踐行黨的宗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舉。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黨的前途命運最終取決于民心向背。我們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言一行都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否當好了人民的公仆、是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群眾是最權威的裁判。依靠人民群眾,是同一切腐敗現象作斗爭的勝利之源。開展民主監督也是改變監督薄弱狀況的現實要求。群眾的民主監督是一切監督的“原點”。我們黨在反腐倡廉建設中越來越重視民主監督,但在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仍然存在著領導不愿群眾監督、群眾不敢監督和不會監督的問題。從現實和從長遠的角度看,必須大力加強群眾的民主監督工作,充分發揮民主監督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二、明確監督主體,著力解決由誰開展民主監督的問題
加強黨內民主監督。黨內民主監督的實質是黨從人民利益出發,按照從嚴治黨的要求,依照黨章和其他重要黨內法規,組織發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對黨自身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是黨構建的自身免疫系統。黨內民主監督在我國民主監督體系中起著引領作用,對各級黨組織及其領導干部權力是最直接的監督,起著最關鍵的作用。
加強群眾監督。廣大人民群眾是反腐敗的主力,是監督舉報的主體,是腐敗案件線索的主源。實踐證明,哪里的人民群眾監督作用發揮得好,哪里的腐敗現象就比較少。為此,要著手制定人民群眾監督條例,規范群眾監督主體的職責、權限以及監督活動的范圍、方式、程序等,把群眾監督納入法制化軌道。
加強社會各界監督。社會各界監督是由各黨派團體、無黨派人士、各社會組織以及社會各界群眾代表對黨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意見、作批評,比一般的群眾監督視野更寬,觸角更深,影響更大,更具權威性。要以廉政通報為基礎,定期向社會各界通報反腐倡廉建設情況、通報有關大案要案查處情況,就廉政建設問題與社會各界保持經常聯系,主動征求和及時聽取他們的意見。要以廉政建設監督為關鍵,聘請社會各界擔任特邀監察員,直接參與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廉政監督和檢查,參與重大案件的群眾舉報、聽證、督察等工作。
加強網絡媒體監督。隨著網絡信息化的迅猛發展,輿論監督的作用更加突出,已成為暢達民意、鞭撻腐敗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要高度重視發揮網絡媒體監督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一方面,針對網絡媒體監督尚不夠規范、不夠成熟、還處于自發狀況等問題,大力推進規范化、法制化建設,系統規定網絡媒體監督的主體、方式、法律責任等,引導和促進其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針對網絡媒體監督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民主監督,難以按照傳統的監督模式來運行的問題,創新網絡媒體監督機制,加強網絡舉報系統建設,健全受理機制,完善線索運用和反饋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網絡調查、重大事項網絡聽證、重點行業網上評議制度,建立網絡媒體監督的引導、獎勵、信息反饋、特約監督等制度,提高網絡媒體監督的水平。
三、明確監督內容,著力解決民主監督什么的問題
民主監督的重點是監督各級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監督決策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廉政風險點,做到權力行使到哪里,民主監督就延伸到哪里。
注重對用人監督。要在用人的每一個環節強化群眾監督的聲音。在干部任用提名環節,要積極探索群眾提名、組織認定的辦法,使群眾參與和監督的主導權體現在用人的起始環節;在考察環節,更加廣泛深入地聽取民意,讓更多知情人參與進來,使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個別談話真實反映民意;在決策環節,把群眾公認情況作為必要條件,充分尊重民意。要抓結果。借鑒經濟責任審計辦法,實行用人責任審核,開展用人情況通報,組織干部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進行評議,加大對用人失察問題的查處力度,分清責任,追究過失,匡正風氣,取信于民。
注重對用錢監督。用錢是最易產生腐敗的又一個風險點。加強用錢的民主監督,要在深化財務管理改革上下功夫,全面實行收支兩條線,杜絕賬外賬,控制現金形式支出,規范財務制度,實行透明管理,堵塞漏洞風險。要在參與式管理上下功夫,加大財務公開,讓群眾參與財務管理全過程,跟蹤監督重大資金調度、重要資產變更、收支。要在民主理財上下功夫,發揚民主理財小組理財的好傳統,加強民主理財小組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注重對作風監督。黨的各級干部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廣大群眾對身邊干部日常議論較多的常常是作風問題。要圍繞思想作風,監督密切聯系群眾情況,糾正公仆關系顛倒、官僚主義、脫離群眾等問題。要圍繞政治作風,監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情況,反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要圍繞工作作風,監督發揚求真務實精神情況,克服辦事不公、作風不實、簡單粗暴、弄虛作假等問題。要圍繞生活作風,監督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情況,解決講排場、比闊氣、奢侈浪費、腐化墮落等問題。
四、明確監督方法,著力解決怎樣開展民主監督的問題
監督方法決定監督成效。要著力解決“過河的橋和船”的問題,使民主監督更有力、有序、有效,在反腐倡廉中發揮更大作用。
公開監督。民主監督的前提是知情,知情的基礎是公開。只有沿著“公開—知情—參與—監督”一路走下去,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會產生實質性的民主監督。要推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明確黨務、政務、財務等公開內容,科學劃定公開范圍、時間,嚴格規范公開的程序、方法,建立健全公開平臺。尤其要把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作為“曬”的重點,切實將那些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群眾普遍關心的事項以及容易產生不公正甚至腐敗問題的權力運行環節都實行公開,真正做到“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
制度監督。制度建設對民主監督有著根本意義。我們要著力構建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整、有效管用的民主監督制度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用人、憑制度理財,切實提高民主監督制度的執行力,讓民主監督制度硬起來、行得通、用得好。
科學監督。民主也有個質量問題,不是什么民主都好。我們要始終注意把民主監督納入科學理性的軌道,不搞大轟大嗡、政治運動式的民主監督,使民主監督持久有序和理性地進行。
- 上一篇:國企黨支部年度工作匯報
- 下一篇:慈善助學金會上領導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