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擊根治非法采礦多策并舉鞏固整頓成果

時間:2022-10-07 03:11:00

導語:重拳出擊根治非法采礦多策并舉鞏固整頓成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拳出擊根治非法采礦多策并舉鞏固整頓成果

重拳出擊根治非法采礦

多策并舉鞏固整頓成果

澠池縣地處豫西丘陵山區,全縣轄12個鄉(鎮),人口33.5余萬,總面積1364平方公里,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30余種,其中已探明儲量20種,發現礦產地79處。全縣現有勘查區37個,總面積250.68平方公里,各類采礦企業100個,礦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由于我縣礦產資源賦存淺、易開采,以及歷史的原因,礦業秩序一度十分混亂,雖然經過大大小小的整頓,但是效果不理想。特別是2005年以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礦產品需求旺盛,價格迅速飆升,受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不法礦主置各級政府部門三令五申于不顧,采取隱蔽手段私自非法生產,導致個別礦區開發秩序混亂,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局部生態遭到破壞,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很大危脅,同時也給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增加相當的難度。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嚴厲打擊礦業違法行為,維護良好的礦業秩序,已成為當務之急。在此情況下,澠池縣委、縣政府根據各級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對礦業秩序治理整頓的指示精神,結合我縣礦業秩序現狀,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規模空前的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工作。自2005年10月以來,我們先后組織干部職工3.2萬余人(次),出動重型機械800余臺(班),拆除工棚2700余間,設備1500余臺(件),遣散民工6280人,對76個非法生產礦井及55個整合后關閉礦井實施關閉取締,對往年已關閉或廢棄的200余個礦井重新進行封填,共立案查處119起礦業違法案件,申請法院強制執行44起,拘留70人,逮捕70人。經過治理整頓,全縣各類礦業違法行為得到毀滅性打擊,一些不法礦主受到法律制裁,礦業秩序明顯好轉,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我們的做法是: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明確責任,全面部署

礦產資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治理整頓各類礦業違法行為,規范礦業開發活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礦業開發秩序,是實現礦產資源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重要措施。縣委、縣政府明確指出,澠池經濟要的是可持續發展,要的是干干凈凈的gdp和長治久安的發展環境,如果不采取強硬措施,把非法礦井整頓關閉到位,失去的不僅僅是澠池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形勢和在全省100余個縣(市)中的良好形象,而且將無法向上級黨委、政府及全縣30萬人民交待。縣委、縣政府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迅速扭轉澠池礦山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確保非法礦井關閉取締工作一步到位。2005年9月27日,縣政府組織召開由四大班子領導和各鄉鎮書記、鄉(鎮)長、縣直單位負責人參加的礦業秩序治理整頓會議,按照省、市要求,圍繞國務院446號令和《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兩個重要文件的貫徹落實,對全縣礦業秩序整頓規范工作進行整體部署,全面動員。

二、加強領導,健全組織,采取措施,強力推動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成立了以政府副縣長郭艷華為組長,國土、安監、煤炭、公安、電力等21個成員單位組成的縣礦業秩序治理整頓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澠池縣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無證礦井工作方案》、《澠池縣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實施方案》,確定了治理整頓的范圍、重點、方法步驟及驗收標準。10月1日,接到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召集四大班子領導傳達省政府領導批示精神,就當前整頓工作進行再次專題研究,并明確要求,要把礦業秩序整頓工作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必須擺到首要位置對待。從講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指示精神上來,立即采取更加強硬的措施,以鐵的手腕,鐵的紀律,在最短時間內,堅決無條件把無證礦井關閉取締到位。

三、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聯合執法,重點打擊

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程,不是國土資源部門一家的“獨角戲”。在治理整頓中,我們堅持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聯合執法。一是縣委書記、縣長親自帶隊督導整頓工作,帶領四大班子成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逐鄉、逐礦檢查督導,發現有達不到關閉取締六條標準的礦井,對鄉(鎮)領導和包鄉部門負責人當場宣布處分決定。同時,成立由紀委書記、組織部長、政法委書記參加的整頓驗收組,賦予吊銷非法、違法礦井一切證照和對失職、瀆職干部就地免職兩項權力,對整頓情況實行晝夜督導檢查。二是由安監、國土、煤炭、環保、工商、公安、電業、中小企業等部門分別牽頭,組成8個督查隊,局長帶隊,組織力量,自帶鏟車,同分包鄉鎮人員一道開展整頓工作。同時,從公安、國土、煤炭、安監等部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應急工作隊,下設拉倒割散井架組、炸毀封填井筒組、拆除工棚組、收繳設備組、遷散民工組和后勤保障組,巡回于各鄉鎮礦區,隨時充實加強各鄉鎮的整頓力量。公安部門專門抽調干警50人,組成專業爆破隊,對鏟車無法封填的礦井,實施爆破炸毀。紀委、監察機關全程督查全縣整頓工作,對在整治工作中失職、瀆職的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參與辦礦的國家工作人員當即予以立案查處。三是按照縣四大班子領導包鄉(鎮),鄉(鎮)黨政班子成員包礦區,鄉(鎮)機關干部包礦的三級責任制,要求四大班子領導與各轄區內工作人員一道,自帶干糧,進駐分包礦區,按照關閉取締六條標準,逐礦進行清理整治,達到標準后,登記、拍照建立取締檔案,并就地現場看管,做到“三個不撤離”,即整頓礦井整頓不徹底不撤離,關閉礦井關閉不到位不撤離,沒有通過省、市、縣驗收不撤離。

四、多策并舉,全面治理,重拳出擊,力求實效

在治理整頓中我們發現,無證開采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法生產的礦產品有市場、有銷路,只有加強對礦產品流通領域的管理,封堵違法開采礦產品的運銷渠道,才能從根本上治理無證開采行為。為此,我縣進一步加強完善了礦產品計量服務站的管理,依據省政府48號令,從相關職能部門抽調120名工作人員,在各礦區主要路口設置了10個礦產品計量服務站,嚴把礦產品銷售運輸關,對運輸無證礦產品的車輛一律進行扣押。通過加大礦產品流通領域的執法力度,從根本上遏制了無證采礦行為的蔓延,規范了礦產品運銷領域的管理。

為進一步搞好礦業秩序的日常監管工作,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成立縣維護礦業秩序監管巡查大隊,縣財政專門撥出專款支持隊伍建設。巡查大隊由國土資源局牽頭,從安監、煤炭、公安、環保、電業等職能部門抽調人員,負責全縣所有礦區的日常監管巡查工作。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堅持每天將巡查的情況、發現的問題及時、準確地向縣委書記、縣長等領導直接報送。

我們吸取以往整頓工作的教訓,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加強同公、檢、法等司法機關的聯系,加大對礦業開發過程中違法分子的打擊力度。建立了國土、安監、煤炭同公、檢、法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交流,及時溝通。國土資源局同檢察院共同印發了《關于在查處礦產資源領域違法案件中加強工作聯系的意見》;同公安局建立了涉嫌礦產資源犯罪案件快速移送通道;縣人民法院承諾在暫時不交納任何訴訟費用的情況下,對國土局申請的強制執行案件隨到隨接,并且及時組織力量予以執行,這些措施的采取,極大地增強了對違法礦業活動的高壓態勢,取得了強大的震懾效果。

五、整頓整合互為促進,推動礦業經濟快速發展

在治理整頓的同時,我們堅持整頓和規范并重,以扶優扶強、壯大企業規模為方向,積極做好煤炭、鋁土礦的資源整合工作。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和“企業自主平等協商、合理劃分利益”的原則,實施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使資源向企業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率高的優勢企業集中。全縣所有鋁土礦資源全部整合給東方希望、中鋁、義翔等大型企業集團,煤炭企業由原來的44個整合為目前的18個,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水平和效益,促進了礦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六、初步建立健全維護礦業秩序長效機制

在整頓和規范工作中,我們積極探索有關制度和措施,使其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初步建立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長效機制。一是縣政府將整頓和規范工作列為對各鄉(鎮)和職能部門責任目標的重點考核內容,建立健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二是構建礦業秩序監督網絡,建立了縣、鄉、村、組四級聯動的監督網絡,發現違法行為,立即予以查處;三是在縣電視臺、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公布四部舉報電話,24小時受理群眾舉報;四是建立礦產資源開發監督機制,積極邀請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礦產資源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在礦區干部群眾中聘請礦業秩序監督員,實行國家、地方督查員專項督查與縣、鄉、村監督員日常監督相結合的多級督查制度;五是在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實行礦產資源監督管理責任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領導和同志都有自己的責任區,誰的區域出現問題就追究誰的責任;六是對關閉取締的礦井,屬于耕地的,組織群眾復墾耕種,不在耕地范圍的,列入造林規劃,由林業部門督導鄉(鎮)政府進行造林綠化;七是完善辦公室工作機制,抽調專人,成立常設專門辦公機構,實行工作報告、督促檢查、案件督辦、信息交流等制度。這些制度和措施,對整頓和規范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保證了礦業秩序持續穩定好轉。

我縣在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但與國務院28號文件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與兄弟縣(市)相比還存在不足之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按照省、市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采取措施,強化責任意識,全面完成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各項工作任務,努力實現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