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局生態環境建設講話
時間:2022-03-02 05:22:00
導語:城建局生態環境建設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充分肯定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五大生態工程建設成效顯著。生態農業方面,完成了大面積中低產田改造,建立了糧、油、棉、茶、果、林等各類生態示范基地,實施了水資源綜合治理工程,推進了生態漁業名牌戰略項目和生態畜牧業基地建設。綠色農業的興起使*40多個農產品獲得了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工業方面,關停了一批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否決了一批影響環境的待上項目。采取以新帶老、扶大關小的方式整合了一批環保型的企業;通過源頭治理和污染防治,使一批企業獲得了新生。通過招商引資,一批科技含量高、工藝先進、無污染的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始落戶*。旅游方面,采取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等措施,以*旅游為龍頭的生態旅游形象逐步提升,生態園林城市的雛形已經形成。
城鄉建設方面,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清溪河綜合治理工程,著手啟動城市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有色等企業的搬遷工程,優化了人居環境,改善了城市面貌。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開展創建生態示范戶、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活動,使一批鄉鎮、村和農戶成為田園風景中的綠色明珠。文化建設方面,以*佛教文化建設為重點,著力挖掘“堯舜文化”、“儺文化”、“目連戲”、詩文化等文化寶藏,取得了積極進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提升了*生態文化的品位。
(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通過廣泛宣傳和深入發動,全市上下認真學習生態經濟知識,不斷探索生態經濟建設模式,開創了發展生態經濟的良好局面。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已家喻戶曉。
(三)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7%,各類保護區面積達到國土面積的12.54%,工業企業基本完成達標排放任務,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點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斷加大,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也在同步跟進。
(四)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我們始
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走發展生態經濟之路,使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7.7億元,增長13.6%,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經濟和社會事業已進入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新時期。
回顧八年來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抓領導,提供組織保證。市、縣區都成立了以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領導小組,并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分別到縣區、鄉鎮掛職任生態經濟專職負責人,為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增添了強有力的領導力量。
——抓宣傳,夯實思想基礎。幾年來,我們持續不斷地開展生態經濟建設宣傳活動,特別是在北京舉辦了*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新聞會、在*召開了第一屆國際綠色化學會議和第一屆*生態經濟論壇,為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
——抓規劃,加強建設指導。中國科技大學和原*行署共同編制的《*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以及各縣區編制的規劃,有力地指導了示范區建設。
——抓制度,強化政策支持。我們先后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試點,加快建設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的決定》、《關于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實施意見》和《*市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等文件,為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抓培訓,開發專業人才。我市充分利用好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能力建設項目資金,培訓機關工作人員2000多人次,并定期在地方黨校開展可持續發展理論知識專題教育。從英國海外志愿者服務社邀請外籍教師授課,提高了一批專業人員的英語水平和對外交流的能力。在地方大中專院校開設生態經濟專業課程,組織編寫《生態經濟》科普讀本,作為中小學??沙掷m發展常識的普及教材,并創建了生態學校和生態教育基地。將相關法律法規匯編成冊,列入普法的重要內容。
——抓示范,實行典型帶動。多年來我們培育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示范點70多個,投入20多億元資金建設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義的生態項目;多渠道籌措資金,重點扶持示范點和示范項目,以典型引路、全面推進的方式抓示范區建設。
——抓科技,硬化技術支撐。圍繞示范區建設,我市組織實施重點科研項目21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5項、國家星火計劃2項,列入國家火炬計劃的*有色“年產10萬噸氧氣底吹法煉”項目獲專項貸款1.7億元。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有力地推進了示范區建設。
——抓聯動,整體協調推進。各級各部門圍繞生態經濟建設的總體目標,結合實際,制定規劃,落實政策,強化措施,積極推進。各有關部門先后組織實施了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生態接口技術推廣工程、農業科技示范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經果林開發工程、生態網絡建設工程、萬里綠色長廊工程、江河治理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
二、認清形勢,正視差距,切實增強生態市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開展生態市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客觀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當前,全國各地都在加快生態市建設步伐,揚州、紹興、長沙
、上虞、岳陽、臺州等一批城市已先行一步。就我省來講,馬鞍山、淮南、黃山、六安等市也都向省政府提出了建設生態
市試點申請。我市人大代表在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以代表團議案形式,向省人大提出將*市列為“生態安徽”建設試點市的建議。省人大十分關心和支持*生態市建設工作,7月初,昆森主任率領省直有關部門就此議案辦理落實情況來我市進行督辦,并為我市發展循環經濟作了很有針對性的報告,為*生態市建設指明了方向
建設生態市,我市既有較好的資源條件,也有長期的工作基礎,更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一定的基礎優勢、先行優勢、能力優勢和示范優勢,決定著我市理應成為生態安徽建設的“排頭兵”。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影響
制約我市生態市建設的因素還很多,主要是經濟總量不夠大,發展速度不夠快;經濟結構不合理,資源型經濟比重過大,經濟增長方式還是以數量型、粗放型增長為主;環境污染問題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態環境仍十分脆弱;生態經濟效益還不明顯,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態技術的引進、開發和運用還有待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農村人口比重大,人的整體素質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貧困山區群眾脫貧致富難;自然災害影響頻繁;等等。同時,根據國家環??偩种贫ǖ纳鷳B市建設試行標準,我市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三大類指標中,都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差距最大的是經濟發展類指標。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生態市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建設生態市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把生態市建設作為事關*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堅持不懈地加以推進。
三、明確目標,突出重點,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和推進生態市建設
生態市建設總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堅持樹立、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遵循生態規律和循環經濟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改善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全面、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生態市建設總體目標是,通過10至15年的努力,全市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經濟增長方式得到根本性轉變;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類生態系統保持良性循環;城鄉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快速推進,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真正把*建設成為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優良、人居環境優美、生態文化繁榮、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
城市。
生態市建設的階段性任務是:第一階段:從現在起到2010年,為生態市建設的起步階段。主要任務是基本形成以生態系統工程為主的產業框架,初步形成基地化、系列化、集約化的生態主導產業,奠定生態市建設的基礎,建成生態市的基本框架。
第二階段:2011年到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通過進一步加強系統管護、產業深化和生態宣傳,全面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完善產業體系,優化經濟結構,形成生態社會風尚,把*建設成為皖江地區經濟繁榮、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的重要城市。
第三階段:2016年到2020年,為提高完善階段。五大體系建設趨于完善,生態市建設主要目標基本實現,各項生態環境質量指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實現資源與能源消耗動態平衡,經濟、社會與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
生態市建設,重點要建立和完善五大體系:一是建立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通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生產與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構建城鄉互益的生態產業鏈,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型工業和生態農業,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業。二是建立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濕地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三是建立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體系。穩定人口出生率,減輕資源承載力,創建生態城鎮,打造綠色社區,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建設生態村莊。四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態文化體系。培育生態文明觀,倡導綠色生產觀,弘揚綠色消費觀,崇尚文明生育觀。五是建立保障有力的科教支持體系。注重科技開發創新,開展生態技術的基礎研究,推進生態科技成果轉化,組織實施可持續發展科技示范,建立健全生態建設技術服務體系,加強生態市建設的人才培養,積極開展生態科普教育。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依法推進生態市建設。生態市建設,關鍵在于第一階段。當前,我們要著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以實施“861
”行動計劃*工程為抓手,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構建沿江基礎產業、沿線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帶,培育安全食品、輕工造紙、紡織服裝玩具、機械儀表、旅游文化產業,建設農業保障、城鎮建設、交通網絡、環境保護、公共服務、人才開發工程,到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50億元,工業化率達40%左右,城鎮化率達37%左右。二是建立生態經濟體系基本框架。大力抓好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城鎮、生態林業、生態服務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文化和管理系統等八大重點工程建設。尤其要加快培育優質米、優質棉、優質油、名優茶、蠶桑、水產、速生豐產林、經果林、無公害蔬菜和中藥材基地;組織實施好皖南國際旅游區明星板塊塑造工程、三環戰略系統規劃與有序實施工程、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系統工程、*旅游股份公司運營上市工程、生態旅游基礎保障體系配套工程。三是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構筑綠色生態屏障。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管理,加大生態恢復力度,開展重點流域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強化對全市各類保護區的監督管理,使全市生態環境指標數基本達到生態市的要求。四是加快城鄉生態家園建設,建成10個生態城鎮、100個生態村、2000個生態戶,使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的入戶率達到20%以上。五是推進重大生態項目建設,完成生態市建設10類重大項目總工程量的50%左右,實際投資80億元左右。有關部門要盡快拿出修編后的《*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完善《*生態市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使生態市建設有章可循。
- 上一篇:縣副縣長建設環保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宗教文化旅游營銷策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