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中心組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講話

時間:2022-03-03 09:00:00

導語:市委中心組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中心組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講話

一、認真學習領會中央和自治區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精神

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是部署今年農村工作的一個重要文件,也是指導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在中央和自治區舉辦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上,總書記和總理以及自治區儲波書記、楊晶主席分別作了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一號文件和中央、自治區領導的講話精神。最近以來,新農村建設為社會各界所關注,成為媒體上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重大課題,理論界在研究探討,各地也在積極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措施。通過學習要在四個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央和自治區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第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局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作出的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性的戰略決策。"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個字的要求,內涵非常豐富,要求全面具體,涵蓋了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等各個方面。我們要全面把握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認識問題,自覺克服認識上的片面性,尤其是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同于新村莊建設,或者主要是熱衷于新村莊建設。

第二,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時代性。這次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概念不是新概念,內涵卻是全新的。怎么理解這個問題,首先是新農村建設的背景發生了變化。總體上看,我國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到20*年GDP達到了18萬多億元,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五位,也可能達到第四位。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二、三產業占到了GDP的87%左右,一產已經降到了12%左右,進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或二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財政收入達到3萬多億元,從2萬億到3萬億元僅用了2年的時間。這說明我國總體上已經具備了支持農村綜合建設的實力。再就是新農村建設的路徑發生了根本變化。在新的階段搞新農村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理念為指導,堅持城鄉統籌這一根本方針。就我市來講就是要堅持地區發展的核心戰略不動搖,把新農村建設與推進經濟轉型緊密結合起來,走以工業化帶動產業化、以城鎮化帶動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如果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中,又回到過去就農村抓農村、就農業抓農業的老路上去,是沒有出路的。因此要特別注意克服農業思維的慣性,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第三,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而且是伴隨著整個社會主義現化化建設全過程的歷史任務。韓國是一個小國,不如我們一個省大,農村人口也相對較少。它從1970年開始搞"新村運動",到現在已經30多年,分了五個階段,才基本實現了城鄉協調發展。我們這樣一個以農業人口為主體的世界大國,建設新農村情況更為復雜,任務更為艱巨,需要的時間會更長。所以說新農村建設慢不得也急不得,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結合當地的實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分步推進。

第四,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效性。新農村建設一定要注重實效,要從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選準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扎實有效地推動新農村建設。只有給農民真正帶來實惠,才能取信于民,激活建設的主體。要防止做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更要防止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就是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這是我們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則。

二、"十一五"期間我市建設新農村新牧區的初步思路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發展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要謀篇布局,有一個既體現中央精神又符合當地實際的好思路。比如貴州遵義提出的"四進農家",即富進農家,學進農家,美進農家,樂進農家;江西贛州提出的"五新一好",即新產業、新村鎮、新農民、新經濟組織、新風貌和建設好班子,這些思路就比較好,既抓住了重點,也突出了特色,還通俗易懂。那么我們這個地區怎么搞?這次自治區專題研討班上有三個盟市作了典型發言,我市是其中之一。我根據市委一屆五次全委會的精神,作了進一步的歸納,講了"實施五項工程,實現五個提高"的思路。講完以后反映不錯,大家認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實際內容,自治區領導要求就照這個思路往下抓。

第一,大力實施增收富民工程,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努力提高農牧民收入。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是發展農村生產力,首要的是實現農牧民持續增收,這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20*年,我市的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65元,分別高于全國、全區1010元和1276元。按照市委提出的規劃建議,"十一五"期間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要翻一番以上,達到8500多元,還將明顯高于全國全區水平。所以說,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比較好的,有條件走在全區的前列。我們要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不斷夯實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主要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一是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三個轉變",努力實現農村經濟由種植業為主向養殖業為主轉變,農業生產由普通大路產品向綠色、特色產品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由初級產品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二是在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強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再上一個新臺階;三是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發展二三產業,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通過減少農民實現富裕農民。

第二,大力實施節水改造和村通油路工程,全面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物質保障能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涉及許多方面,要在全面推進的同時突出重點。河套平原因水而興,因水而富,農田水利建設始終是農村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把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作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自治區也要拿出10個億用于水利建設,這10個億主要投在東部,西部放3個億,主要用于河套灌區的節水改造。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搞好河套灌區大型節水改造的續建工程和末節渠系改造的試點工作。另外,我市中低產田改造潛力很大,這方面現在國家有關部委都在動作,發改委提出要重點扶持糧食主產區改造中低產田,國土資源部要加大"土地整理項目"的力度,農業部要實施"沃土工程",還有其它的一些項目,我們要積極爭取國家有關方面的支持。同時,還要廣泛動員農民,開展平地縮塊等農田基本建設。通過農田水利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輕農民水費負擔,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同時也為全區全流域的發展做貢獻。其次是村通油路工程,這也是農村基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市農區道路晴通雨阻的問題十分突出,抓好通村油路建設也非常重要。近幾年我們的小油路建設開始起步,臨河和杭后發展比較快,目前全市大體上有四個旗縣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有五個鄉鎮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按照全市道路交通規劃,到"十一五"末,通鄉村油路總里程將達到7719公里,是現在的5.5倍,蘇木鄉鎮全部實現通油路,嘎查村通油路率將達到95%以上。要積極爭取項目,加大投資力度,超前搞好規劃,加快組織實施。除這兩項建設外,還要抓好農網改造、通信設施等方面的基礎建設。

第三,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建設工程,加快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努力提高農牧民的生活質量。近幾年,為了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我們積極探索"一池三改"(建沼氣池、改水、改圈、改廁)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家園"模式,有的還包括住房改造的內容。目前已經搞了6000多戶,總體效果不錯。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在過去的基礎上,內容要進一步豐富,標準要進一步提高。市委一屆五次全委會提出要實施以"五改、五建、三通、三化"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家園"建設工程。"五改",就是改水、改電、改院、改圈、改廁;"五建"即建新房、建青貯窖池、建沼氣、建養殖小區,有條件的建大棚;"三通"就是通油路、通有線電視、通電話;"三化"就是村莊綠化、巷道硬化、庭院凈化。這個是總要求,各地可根據不同的基礎、條件和生產特點,采取不同的模式,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開。其中"一池三改"在"十一五"期間要搞6萬戶,占到農戶總數的近四分之一。對村鎮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是新村莊建設的重要基礎,適度規模的集中居住好處很多,有利于節約耕地,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效益,有利于產業發展。現在交通條件改善了,生產的機械化程度提高了,所以要通過科學規劃和政策支持,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導農民有計劃地合并村莊,適度集中。還有一個就是安全飲水問題,直接關系農牧民的身體健康,要把防砷改水作為一項大事來抓,"十一五"期間重點地區要基本實現安全飲水。要加強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抓住國家加大對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投入的機遇,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努力構建統籌城鄉的科技支撐體系、國民教育體系、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社會保障能力,切實解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的問題。其中,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要達到90%以上,基本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通過"生態家園"建設和公共服務的配套,使農民的人居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第四,大力實施"河套文明長廊"工程,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提高農牧民整體素質。"河套文明長廊"已經提出幾年,得到自治區的認可。以"河套文明長廊"建設工程為抓手,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挖掘河套文化內涵。河套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體,幾千年來,黃河文化、草原文化和邊塞文化等在這里傳承積淀,聚集融合,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通過打造河套文化品牌,提高地區知名度和產品競爭力。與此同時,要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首先要利用好現有的資源,撤鄉并鎮和教育資源整合,騰出許多的設施,應當充分利用起來。積極爭取基層文化建設方面的投資,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農民教育培訓基地和文化活動陣地。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等多種形式,改變落后的生活習俗,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按照培養"有文化、會管理、懂技術"的新型農民的要求,把對農民的教育培訓作為重要的基礎工程來抓,通過教育培訓把農村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

第五,大力實施"雙鏈雙推"工程,積極進行組織和管理制度創新,努力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去年在自治區領導的倡導下,我們把"三結合致富鏈"與"三級干部服務鏈"結合起來,推進農民組織化的提高,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雙鏈雙推"活動。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實踐,效果比較明顯,今年在全區組織部長會上,楊利民副書記、陳朋山部長提出要在全區推廣。這項活動的功效很多,從產業化經營方面看,有利于加強組織化水平低這一薄弱環節;從基層組織制度創新的需要看,目前產業組織的創新更為迫切;從轉變行政職能看,能夠推動農村服務體系建設;從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方面看,是"三級聯創"的一種新形式,也是保持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探索。目前,這項活動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今后要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成果,鼓勵在實踐中創新和探索。通過這一活動,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使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更直接,推動發展更有力。并以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中心,逐步健全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實現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要深化農村的各項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切實搞好鄉鎮機構、教育體制、財政體制三項配套改革,統籌推進農村金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其它改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普遍性,專家和各地探索的比較多,新牧區建設如何搞?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還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供借鑒,需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就我市來講,總的想法是新牧區建設要圍繞"退牧轉移富民"工程來展開,既要保護和恢復生態,又要實現牧民致富,實現全市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一個達到、三個提高"的目標。我想牧區這一塊,不僅可以享受對農村的普遍政策,還可以享受一些特殊政策。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除了目前實施的幾項生態建設工程,國家還可能出臺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經過努力,國家扶貧辦可能把我市的中旗、后旗的北部邊境牧區作為全國邊境扶貧的試點,我們要積極爭取。所以新牧區具體怎么搞,市里和相關的旗縣要抓緊研究,爭取能夠在近期內提出一個比較符合我市牧區實際的初步思路,并抓緊付諸實施,使新農村和新牧區建設同步推進,共同發展。

三、當前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啟動工作

(一)組織調查研究,起草實施意見。有關部門要盡快組織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調查研究班子,深入到農村、牧區進行全面細致的調研。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央、自治區的精神和我市實際,拿出我市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總體實施意見。重點是明確"十一五"時期的階段性目標、任務和措施,包括今年怎么起步,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措施來,指導好我市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工作。

(二)明確工作分工,統籌制訂規劃。新農村建設各級都要搞規劃,自治區的規劃要與國家的規劃相銜接,盟市的規劃要與自治區的規劃相銜接。自治區主要負責大的公用設施、公共服務的規劃,這一塊投資主體是國家和自治區。盟市主要負責鄉鎮布局、產業規劃和自治區以下的專項規劃。首先要在"十一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研究制定相關的專項規劃,包括水利、村通油路、通信、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以及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要在實施意見和專項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全市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總體規劃。旗縣主要負責自然村的布局規劃,重點搞村莊的建設和農戶的建設,這里面并村是個重點和難點,要認真研究。要在提高規劃水平上下功夫,有些規劃可以請專家來幫助研究論證。

(三)從突出問題入手,抓緊實施啟動工作。新農村建設涉及方方面面,任務繁重,情況復雜,方法問題非常重要。總體上要堅持點面結合、常規工作與重點建設結合的原則。特別要從解決突出問題入手,抓住關鍵環節,切實抓好起步之年的工作。要搞好試點,中央確定搞100個縣的試點,每個縣搞一個村,我們要爭取1個。自治區要在每個旗縣搞1個村的試點,具體放到哪里請各旗縣區研究。市里也要搞試點,但起步階段不要太多,主要是探路子。旗縣區要不要搞試點,根據實際情況自己定,即使搞也不要太多,有1-2個就行。試點主要在探索機制和模式上下功夫,要有典型性,使其立得住,推得開。在搞規劃、抓試點的同時,面上的工作也要動起來,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措施。比如,在產業發展上,今年要突出養畜和特色種植業,特別是養奶牛和種番茄,要實現新的突破。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主要是農田水利建設,除了向上爭取項目外,現在就要開始動員農民進行農田平地縮塊,水利部門要研究制定有利于節水灌溉的制度措施。加快村通油路和通有線電視,通油路要按照規劃抓緊實施,通有線電視工作也要加快步伐。村容村貌治理要全面進行,不管是不是試點,都要結合春季愛國衛生運動,治理臟亂差,要有新變化。村屯綠化、林網綠化、城鎮綠化和城郊綠化要結合春季造林,全面推開。牧區"一帶兩山"的"退牧轉移富民"工程要啟動實施,從方案到具體運作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社會事業方面,教育要結合鄉鎮機構改革,進一步搞好資源整合,重點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衛生要加大對基層衛生事業的投入,同時搞好三個旗縣區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要落實好農村低保政策,自治區安排了40萬人,我市也安排了預算。"雙鏈雙推"活動要在去年的基礎上,作為農村牧區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努力建立長效機制。這幾項重要工作都要落實責任,由具體部門和分管領導來抓。

(四)認真研究中央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的支持。國家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過去主要在"少取"上做文章,現在主要在"多予"上下功夫,重點是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20*年中央要實行"三個高于"的政策,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于上年。今后還要逐年增加對農村各項事業的投入。我們是農業大市,在爭取建設新農村項目方面有優勢,一定不能錯失良機。各地各部門要認真研究中央、自治區各項惠農政策,做好項目,爭取資金。建設新農村投資主體是國家,建設主體是農民,要發揮好兩個積極性,組織農民投工投勞,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不能坐等國家的支持。

(五)加強宣傳輿論工作,營造濃厚的建設氛圍。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作為今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輿論宣傳的重點,有關部門要組織好對這一重大課題的理論研究工作,不斷探索我市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有效途徑。全市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形成以后,要加大宣傳落實的力度,讓農民真正了解領會中央和自治區政策精神,了解領會我市建設新農村新牧區的思路和措施,把農民這個建設主體激發起來,變要我干為我要干。要堅持典型引路,及時發現典型,總結好的經驗和作法,進行宣傳推廣,努力在全市營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濃厚氛圍。

(六)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保障機制。市里要建立領導機構,成立領導小組,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在領導小組統一協調下,下設若干工作班子,都要有市領導牽頭,也可以請熟悉農村工作的老領導牽頭。要加強督查指導,真正把工作落到實處。旗縣區和鄉鎮蘇木都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