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目標

時間:2022-06-07 05:49:00

導語:“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目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壽命:在2005年基礎上,2010年增加0.5歲,孕產婦死亡率:2010年控制在40/10萬以內,嬰兒死亡率:2010年控制在13.00‰以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010年控制在15.00‰以內。

2、疾病控制。繼續加強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力度,根據疾病發生趨勢和我縣具體情況,強化對非典、人間禽流感、霍亂等重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警惕新發生傳染病的傳入,健全疾病檢測網絡,加強重點疾病的監測,掌握疾病流行的動態變化,法定報告傳染病總發病率2010年控制在300/十萬,消滅脊灰、白喉、瘧疾、絲蟲病、麻風病;流行性出血熱、肝炎、痢疾、艾滋病、性病、結核病等傳染病的發病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碘缺乏病的成果得到鞏固,開展對劣性非傳染性疾病和職業病的防治。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應急體系系,進一步提高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映能力。“十一·五”期間在我縣形成一個較為完備的、與醫療急救網相互呼應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對傳染病疫情、急性食物中毒、突發飲用水事故、化學中毒、射線泄漏等涉及社會主義安全和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能夠及時迅速處理,控制事故的蔓延擴大。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3、預防保健。兒童計劃免疫“四苗”接種覆蓋率以鄉鎮為單位達到95%,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城鎮95%,農村90%以上;0-7歲兒童系統保健覆蓋率縣城90%,農村達到60%以上;孕產婦系統保健覆蓋率85%;孕產婦住院分娩率85%以上;消滅新生兒破傷風;4-6個月嬰兒母乳喂養率85%以上。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教育,健康知識知曉率縣城達90%以上,農村達85%以上。

4、衛生監督。進一步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醫療技術應用、大型醫療設備等準入制度和加大打擊非法行醫的力度,凈化醫療市場。加強以食品衛生為主的公共衛生監督執法,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促進公共衛生秩序的改善,保證食品、生活飲用水等健康相關產品的安全衛生,控制食品、生活飲用水污染事故的發生。加強醫療質量的管理,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的醫療質量和醫療費用的評價和監督,確保我縣醫療質量穩步提高。

5、醫療急救。加強醫療急救綠色通道建設,“十一五”期間,在完成120醫療急救中心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醫療救援指揮中心的各項設施建設,以及規劃轄區內的急救網絡建設。更新完善搶救設備,加強急救人才培養,修訂和完善各項搶救工作的流程與制度,確保“急、危、重”癥搶救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6、社會衛生。依據《國家衛生區域標準》要求,“十一五”期間要掀起創建“衛生城鄉”活動的高潮,到2010年底,全縣要有10%的行政村達到“文明衛生村”標準;2010年農村居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40%,新增受益人口1.5萬人;2010年農村改廁達標率達到60%,糞便無害化處理率70%以上,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條件;食品、醫療用品和公共場所監督監測覆蓋率100%;工業塵毒監測、放射場所監督率達100%以上;初級衛生保健的成果進一步得到鞏固,城鄉人民的衛生保健水平更加提高。

7、農村衛生。繼續鞏固和提高“十五”初級衛生保健成果,積極實施《xx縣2006-2010年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以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為龍頭,帶動農村衛生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調整和健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立以縣醫院、中醫醫院、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和婦幼保健院為依托,以鄉鎮衛生院為基礎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把鄉鎮衛生院建設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實際需要,優化資源配置,調整床位設置,加強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管理功能;大力推進“鄉村一體化”的管理體制,逐步在現有村衛生室的基礎上優化配置,建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組織;通過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村居民建立以互助共濟、風險共擔、公平受益為核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醫療保健覆蓋率達75%以上,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8、中醫藥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構建以縣中醫院、鄉鎮衛生院中醫科、村衛生室為主體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覆城鄉、服務功能完善、中醫藥特色突出、與人民群眾需要相應適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9、無償獻血。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臨床輸血規范》,加強無償獻血宣傳,弘揚救死扶傷人道主義精神,大力開展節約用血、科學合理用血、自身輸血,防止經血液傳播的疾病發生;大力開展成份輸血,五年內成份輸血使用率要達到95%以上。

10、醫療保障。城鎮職工醫療保障覆蓋率達80%以上;農村居民以新型合作醫療為主的醫療保健覆蓋率75%以上;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單項保償制度覆蓋率90%以上。

11、縣鄉級衛生機構建設和人才培養。衛生是科技密集型行業,推動我縣衛生科技發展的關鍵是以需求為導向,加快縣級衛生機構的建設,使之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十一五”期間縣級衛生機構建設的重點是:加快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及手術室的建設,縣中醫院醫技樓、縣婦保院門診綜樓、縣第二人民醫院、縣衛生監督所辦公大樓以及陳塘中心衛生院住院樓、漢豪鄉衛生院門診綜合大樓的建設,提高其整體服務功能,以帶動全縣衛生行業整體素質的提高。

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十一五”期間,重點培養20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80名技術骨干。“十一五”期末,專科、學科帶頭人均應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才職稱結構符合相應的等級醫院比例。

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努力,將使全縣千人擁有床位由目前的1.5張提高到2張,凈增100余張,每千人擁有衛技人員由2.0人,提高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