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與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

時間:2022-06-09 09:11:00

導語:鄧小平理論與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理論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

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聯系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進了新階段。黨的十五大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面對當前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快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步伐,用鄧小平理論教育青年學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必然要求,是培養面向本世紀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證。用鄧小平理論教育青年學生是時代的要求。

一、鄧小平理論中德育理論的精髓[]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其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時展和社會變革中,特別是在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有其深刻的內涵。

鄧小平同志的德育思想舊社會實踐的產物,它是馬列主義和德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1978年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培養具有高度科學文化水平的勞動者。必須造就宏大的又紅又專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隊伍。”的歷史任務。實現這個目標。他指出:“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不排斥學習科學文化。相反,政治覺悟越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越加自覺,就越加刻苦”。1989年,他在總結十年改革時指出:“我們最近十年的發展是很好的,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發展不夠”。

另外,小平同志是在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的新變化的基礎上形成他的德育觀的。他指出:“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期望寄托在我們以后的幾代人身上。……所以,要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一代教育好。”在這個教育過程中,既要繼承我國優良傳統,又要借鑒別國的先進經驗,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為此他強調要加強歷史和國情教育。他說:“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而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挑戰的艱巨任務,能否培養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材,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宏偉大業的興衰成敗。因此,1985年小平同志指出:“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中央提出要以極度大的努力首先抓好德育,并從大、中、小學抓起。”這是一項戰略任務。

我們從小平同志的德育思想可以看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繼承傳統,開拓創新,是鄧小平德育思想的本質屬性,這也正是其德育思想具有強大生命力和號召力的根本原因。

二、用鄧小平理論武裝當代青年是時展的需要

1、從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來看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跨世紀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項偉大而艱巨工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代青年,必然要投身社會,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的素質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響到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的效果和目標的順利實現。偉大的事業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然是高素質的勞動者。這種素質不僅包括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知識,還包括勞動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勞動者是勞動力的載體,同時也是社會意識形態的載體。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會在實踐中影響工作的效果和青年人生價值的實現。

新的形勢和任務,迫切需要大學生學好鄧小平理論,自覺用其武裝頭腦,不然就難以統一思想,團結人民,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就難以解決我們面臨復雜矛盾和問題,保持我們的事業穩定持續地發展。

小平同志對廣大青年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在其理論中對青年的健康成長,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重要論述。青年大學生應該認真學習這些論述,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以鄧小平理論為自己的精神支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發奮學習、銳意進取、無私奉獻;將個人的命運、人生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開創祖國的美好未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2、鄧小平的德育理論為當代大學生德育提供了客觀依據

鄧小平理論也需要掌握青年,要贏得未來,關鍵在于贏得青年,而要贏得青年,歸根到底要用馬列主義、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武裝好一代又一代青年,這是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百年大計,也是我們贏得未來、堅持黨的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根本保證。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前途,事關中華民族的興衰,事關黨和人民的命運。用鄧小平理論武裝當代大學生是時展的需要。

(1)鄧小平的德育理論為當代大學生德育提供了目標和方向。

小平同志時刻強調教育要堅持“三個面向”,要努力培育“四有”新人。

(2)鄧小平德育理論的內容——理想教育和紀律教育、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和良好的作風教育、社會主義民主教育和法制教育。

(3)鄧小平德育理論的途徑和方法——完善高校思想道德建設體系及優化德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三、以鄧小平理論為當代大學生航向,做新世紀棟梁。

大學生是青年中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群體,他們風華正茂,掌握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的技術,思想活躍,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對社會信息反映靈敏,但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缺乏理論的指導,對社會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主觀性較強,情緒、觀點穩定性差、易偏激。加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國內外各種思潮涌入校園,一些落后的、消極的、庸俗伯東西開始向校園滲透,由于思想上的一些模糊性,極度易形成淡理想、講實惠;淡奉獻、講索取;關注個人得失多于集體利益;有些人對西方文化存在著一定的迷信,對前途失去信心,這都直接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一些大學生素質不高,其根源在于理論水平欠缺,分析問題能力有限因而影響到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健康成長。

因此,一旦他們走入社會,承擔比較重要的工作,必會四處碰壁,發揮不了自身優勢,英雄無用武之地,使個人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所以學習鄧小平理論就顯得尤為重要。

1、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當代大學生要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棟梁,必須有共同的奮斗目標,要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價值觀。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2、有利于大學生的實踐活動

理論與實踐是辯證統一的,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鄧小平理論是科學的理論體系,源于實踐,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遠大的生命力,便于人們實踐。

3、有利于大學生的不斷發展

鄧小平理論是在總結我國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分析研究國際風云變幻而形成,它并不是一陳不變的理論體系,而是不斷注入血液、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它便于人們順應時代變化。

總之,當代大學生要深刻領會江總書記在北大建校100周年大會上對當代大學生和全國青年提出的希望,即“堅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和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自己,成為新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