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治校 質量立校 科研興校
時間:2022-10-30 10:44:00
導語:改革治校 質量立校 科研興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富池中心小學,地處長江之畔,在校學生1140人。近幾年來,該校堅持“改革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方略,以人為本,興研促教,走出了一條“管理創新、常規創新、科研創新”的新道路。學校先后被評為“縣一級合格學校”、“縣示范學校”、“縣奧林匹克競賽優勝單位”,“縣教研教改先進單位”“全國啟發式教學實驗先進單位”、“全國啟發式教學實驗示范學校”……
一、改革治校
學校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有科學的管理做后盾。科學配置學校人、財、物等教育資源,變人治為法治,變經驗管理為科學管理。我校重點抓好了兩項改革。
1、優化機構、強化制度、量化評估。
針對以往學校管理機構設置重疊,分工不明,責任推諉的現狀,我校通過民主選舉,組建了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年青領導班子。切實構建起了“職、責、權分工到線到人,協同管理”的管理模式,精簡了機構,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效率;為了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校在考勤、教學、教研、后勤等方方面面都制訂出了可行性制度(如《教師考勤管理制度》、《常規教學管理制度》、《教研教改管理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干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在業績評估上,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堅持以數字評價人,以數字說服人,嚴格制訂和落實了《模范評比及獎勵量化評估》、《工作量量化核算方法》、《教師綜合量化考核方法》、《教學質量獎懲量化核算方法》、《奧賽輔導量化管理方法》、《鞏固普及程度獎懲方法》等。如教師綜合量化考核方面,我校把班級的紀律、衛生、班風、品行、綜合素質能力、普及鞏固程度、常規教學查堂情況等方面綜合起來進行量化評分,排出名次,同班主任、任課教師每月的教學工資“捆綁”起來,進行結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促進了班級教學人人抓、班級教學人人管,班級教學整體上臺階的良性循環。同時,把教師綜合量化考核成績同期末評模、教學質量獎懲掛鉤,使量化評估形成了階段性評估到整體性評估的鏈接。為了切實抓好量化評估體系的建設,我校每期初定時召開校委會、教代會、教師會。針對上期量化評估的實施情況,進行民主討論、民主決策,及時采納好的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量化評估體系,并打印成《管理手冊》發到每個教師手中,做為工作指南。使學校管理走入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軌道。
2、順應市場,推行幼兒園股份制改革。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深入,幼兒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為了提高我校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在學校資金困難的情況下,仍想方設法投資20余萬元購進兩臺面包車、幼兒教學用具、活動器材等,切實滿足了幼兒教育的需求;為了杜絕“大鍋飯”的消極思想,進一步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服務意識,切實提升辦園競爭實力,我校今夏對幼兒園管理進行了股份制改革,每位幼兒園教師都是股東,每個教師的切身利益與幼兒園的興衰直接相關。通過改革,教師的積極性得到了空前提高,工作熱情、責任感、效率倍增。本期入園幼兒人數創歷史最多,辦園規模得到了進一步壯大;為了使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融洽接軌,我校選派了最有實力的教師到學前班兼課,開展科研性活動。
二、質量立校
1、德育工作。
我校近幾年來堅持加強師德群體建設,以高尚的師德影響人;加強德育環境建設,以優美的環境熏陶人;加強德育陣地建設,以豐富的活動引導人。①、要求教師以“愛生”為核心,學校把“愛生”納入教師管理制度中,與教師常規教學工資掛鉤,每期學校組織學生給教師打分、評價,結果同教師學期綜合考核掛鉤,與“末位淘汰制“掛鉤。使全體教師樹立了正確的育人觀;②、重視環境的陶冶作用。校園環境突出綠化、美化、凈化、教育化。合理布局校園花草景點,創辦了校園文化宣傳長廊,在各室內外懸掛了偉人畫像、名言、《小學生守則》等,在學校各處合理設置了垃圾箱,在各景點處合理樹立了衛生紀律等方面的宣傳牌。生活環境的建設,突出規范化。統一學生著裝,規范學生交際語言,使用普通話,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使學生擁有一個平等、和諧、有序、文明的共同環境。使每個學生一走入校園就時刻觸摸到作為一個“中心”人所必須備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體驗到作為一名“中心”人的自豪感。促使學生自覺熱愛學校,講衛生、講文明、講紀律、講學習,自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自覺地團結奮發。③少先隊重點抓好“兩崗”(少先隊監督崗、少先隊廣播宣傳崗)建設,促進德育常規化,抓好“三項教育”(“國旗下講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規范”教育),促進德育深入化。學校長期開展了樂器、舞蹈、書法、英語、奧賽、手工等興趣小組,每年舉行了“六一”、“十一”大型文藝匯演活動,夏、冬兩次運動會。通過系列活動,校風學風蔚然,學校多次被評為縣、鎮“德育先進單位”。
2、常規教學
常規教學是促進教學穩步開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常規教學應該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我校著重把好了“四關”,做活了“四字”文章。①、“計劃”關落實“全”。要求長遠規劃和階段計劃相適應,全面制訂出各線、各科計劃,組織專人討論,力求計劃做到切實可行、科學規范,杜絕制訂計劃形式化、走“過場”;②、“組織”關落實“細”。我校嚴格開足、開齊了各門科目,嚴抓了綜合學科(體、音、美、自然、英語、微機等)的教學組織,端正了教師教學思想,消除了“主副課”之分的錯誤觀念,嚴禁隨意調課、改課、增減課時。要求每個教師抓好教學的各環節,如備課,不僅要突出重難點,還要突出知識點、能力點、教育點。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的有機結合。③、“檢查”關落實“嚴”。堅持常規月查制。開學初查計劃,每月底組織教研組查教學實施情況,期末查總結。隨堂聽課制。學校領導每月采用事先不做招呼的做法,隨堂聽課,著重檢查教師是否上無準備(不備課)之課,是否上無效率(教法、學法不妥)之課,課后及時和教師交換意見,并把檢查結果同該教師的常規教學獎掛鉤。對未達到要求的教師,責令并指導其上達標課,一次不行,上兩次,直到達標為止。去年,我校領導干部人均聽課達到45節,王義康校長一人達到85節。這種隨堂聽課制的實施,使每個教師樹立了“向40分鐘要質量”的教學理念,不做教學的糊涂蟲;④、“總結”關要“實”。每學期我校針對常規教學的具體實施情況,在期中抓整改,期末抓總結。一是要求各線(教科研處——教研組——年級組)協同統計出每個教師一期來的常規教學量化成績,記入該教師的常規教學管理檔案,作為評核晉職的重要依據,對常規教學成績差的予以末位淘汰。二是各線針對一期來的常規教學開展情況,展開討論,提出問題,找出差距,總結經驗,進一步明確下學期常規教學的努力方向。
通過不懈努力,我校教學質量得到了質的提高,學生能力素質得到了充分凸現。小學六年級升學素質檢測,我校學生成績在全鎮遙遙領先。近三年在全國數學奧賽中,獲全國一等獎4人,二等獎12人,獲三等獎31人,在市小學生書畫比賽中,有8人獲一等獎,21人獲二、三等獎;在各級報刊中發表學生作品51篇。先后共有學生9人獲“陽新百佳少年”、“黃石市三好學生”稱號。
三、科研興校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常規是根本,科研是動力。
1、加大科研物質基礎的建設。一是完善科研設備。近年來,我校在“普九”債務的重壓下,仍著眼長遠,籌集資金,全面實現了教育現代化:目前擁有微機65臺,10部實物展示臺,建設起了一個微機室,一個語音室,多功能電教、舞蹈室正在建設之中。二是落實科研經費。我校在辦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從不壓縮科研經費的開支,凡一切有利于學校科研的各種培訓、競賽、交流等活動經費,學校一律報銷。優越的辦法條件和良好的科研環境,為科研創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加大科研網絡建設。①請進來。教學科研不能閉門造車,更及時吸納外界先進的科研信息,我校長期加強與縣研究室和有關名校之間的聯系,經常邀請他們到我校指導科研工作,定期邀請名師到我校給教師上指導課。②送出去。我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科研學習培訓交流活動。積極選派體、音、美教師到大中院校進行學習深造,著力培養專業人才。③留下來。我校在著力提高教師科研素質的同時,也注重對外面優秀教師的吸納。如從陽新師范聘請來了音樂、舞蹈專業教師陳花平,從幼師、普師畢業生中招聘來了一批才藝上乘、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通過一素列優惠舉措,提高他們的待遇,使他們都能夠安心留下來,積極從教,積極創新,成為科研骨干帶頭人。
3、啟動“名師”工程。為了使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教改,整體提高教師業務素質,促進骨干教師迅速成長,我校啟動了“名師”工程,拉大了教學教研獎的差距,讓能者多酬,庸者少酬甚至無酬,在評模晉級方面,讓能者優先,庸者靠邊。通過這種激勵競爭機制的運作,在教師群體中呈現出了教學教研比、趕、幫的良好氛圍。一批骨干教師脫穎而出,一批教研成果迭出。
目前,我校骨干教師已有14人,學科帶頭人6人,全國啟發式教學研究會會員5人,近五年來共承擔縣科研課題五項,發表國家、省、市級論文131余篇。榮獲市級優質課、說課競賽一等獎2人,縣級一等獎18人次,3人次榮獲“省奧林匹克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稱號,2人榮獲“全國啟發式實驗教學先進個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