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講話
時間:2022-03-01 11:49:00
導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市第二期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培訓班今天在這里正式開班了,我代表局黨委向為本期培訓班順利舉辦付出辛勤勞動的同志們表示衷心感謝,向參加培訓學習的各縣(市)、區的分管局長、文化館長和我們長期從事基層文化工作的文化站的同志們表示親切的慰問!借今天開班的機會,我講兩個方面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基本情況
我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富有燦爛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各級文化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許多成就。
一是有一個比較好的工作基礎。從建國以后,到新世紀之初,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對保護我市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例如,民間文藝集成,竹根雕、布龍、朱金漆木雕,還有許多傳統民間文藝節目的挖掘、整理、保存、研究,乃至開發利用,都取得了成效。使我市許多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延綿至今,并且發揚光大。所有這些,都使我們現在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一個好的基礎,有許多現成的珍貴的資料,有可以總結吸取的經驗,有行之有效的辦法,也有了許多人才,這些基礎,都是我們在當前和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忽視,而應該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的。
二是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發生了變化,原有的文化生態發生了變化,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諸如,自然消失、人為破壞、過度開發等等,再加上保護意識淡薄、缺乏法規、政策、投入方面的保障,保護工作的體制、機制、措施手段等不完善,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加強保護工作十分緊迫,刻不容緩。
三是有了一個新的良好的開端。近兩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黨和國家的空前重視,新一輪的保護工作已經展開,一些政策、措施陸續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了一個新的良好的機遇。先是文化部、財政部聯合開展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接著國辦專門發了文件,召開了全國性的會議,標志著政府重視和推動。后來,國務院又發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文件,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列為重要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從我省看,從*年到*年,省政府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非物質文化資源的發掘、保護和人才的培養。從我市來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健全機制、制訂規劃、深入普查、組織培訓、公布名錄、輿論宣傳、申報“國遺省遺”、展示成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發掘搶救和傳承發展了我市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營造了全社會關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目前我市入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項,省級23項,建立市級名錄27項,縣級名錄173項;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4處,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21個,命名“一鄉(村)一品”93個。“張德和根藝館”、“何曉道十里紅妝博物館”等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場館紛紛建立,依托“梁祝傳說”“開漁習俗”開辦的“中國梁祝婚俗節”“中國開漁節”已成為影響廣泛的文化活動品牌,甬劇《典妻》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奉化布龍等屢獲全國大獎,寧海耍牙、象山竹根雕等多次赴境外展覽,促進了*的對外文化交流,提升了*的文化魅力和影響力。許多縣(市)、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挖掘、整理、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上,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說,經過這兩年的工作,全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許多工作也已經開始破題,為進一步落實國家和省、市的要求,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創造了一個好的環境和條件。
二、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
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的、基礎性的工作。普查的目的,是要全面、系統地摸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瀕危程度、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等基本情況,為規劃做好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依據。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有利于制定我市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面規劃,有利于認定和搶救、保護一批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并已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運用文字、音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有利于逐步建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級保護的工作機制和制度,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文化大市’’戰略,推動全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今年5月,我市被省文化廳列為全省唯一的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試點。兩個月來,我市先后出臺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方案》,搭建了市、縣、鄉三級普查機構,召開了由各縣(市)、區文化科和文化館干部參加的動員會,依托各個縣(市)、區,組織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專家深入各地陸續召開首批培訓班20余個,培訓人數達4000余人。面向全市發放的20萬張普查簡表正在陸續回收、分類、整理和數據化輸入當中。下一步,要在全面普查摸底的基礎上,對上一階段獲取的線索,選擇重點項目進行詳細調查和登記。今天,是普查工作開展以來,第一次將我們各縣(市)、區文廣新聞出版局的分管局長和館長、站長同時聚到一起,因此,這次會議,既是一次培訓會議,也是一次專題的、集中的進行研究、部署普查工作的會議。
國家和省市的文件,都對普查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接下來我們還要請市里的專家,尤其今天下午安排了國家非物質文化研究中心的田青教授做專題講座,相信大家可以對第二階段的普查工作基本做到心中有數了。因此,我就不再全面地講了,重點再強調幾點:
(一)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普查工作,是整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基礎,只有把當地的資源底子弄清楚,把生存狀況搞清楚,并進行相應的梳理歸類,提出問題,明確保護工作的重點、難點,才能有效地開展保護工作。從現實情況看,底子不清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就許多項目來說,即使知道一些情況,也存在不全面的問題,其真實性需要確認。同時,用現代科技手段對項目進行系統的記錄、保存、整理的工作,普遍做的不夠,有的一點沒做。這個狀況,很難適應開展長期的、系統的、高質量的保護工作的需要,必須通過認真全面的普查,為保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普查工作面廣量大,是一項專業性強,艱苦細致的工作,必須下大力氣、在人力、物力上有大的投入才能抓好。各級文化部門的領導同志,以及所有參與這項工作的同志,必須增強歷史責任感,以強烈的事業心和求真務實的精神,努力完成普查任務。
(二)統一部署,科學安排。這次普查工作,要在省廳的統一部署下,有序進行。市里統一制訂規劃,負責牽頭抓總、組織協調、指導促進,匯總整理普查成果。縣(市)、區作為普查工作的基本單位,要集中人力、物力,認真負責,全面系統地搞好本轄區的普查工作。有條件的縣(市)、區,也可以把各門類的專家組織起來,分成若干個組,集中統一地對本地資源進行普查。總之,在組織普查的方式方法上,既要強調各級都有責任,都要盡心盡力;又不搞一個模式,當地適合采取哪種方法,哪種方法有利于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就采用哪種方法。要在專家指導下,結合當地情況,制訂好本地區的普查工作計劃和方案。從時間上講,全省普查要求于2008年底完成,我市作為試點,按照省里的要求,最遲也應于2007年12月結束,下半年,由市里先行檢查驗收,年底接受省里的驗收。
(三)用心把握普查工作的指導原則。理解好、把握好、貫徹好普查工作的指導原則,才能在普查工作中抓住要領,取得成效。我們把指導原則概括成“三性”:即全面性、真實性、代表性。所謂全面性,就是在所有地域上,都要涵蓋,不漏鄉(鎮)不漏村;同時,在各個門類上,不能有任何遺漏。全面性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在各個具體項目的普查上,既要注重歷史,充分吸納、利用以往調查的成果,又要注重了解現狀,看到發展變化,把現在的生存狀況和發展趨勢弄清楚。所謂真實性,就是尊重其歷史和原貌,保證普查成果真實可靠,杜絕出現作假材料。所謂代表性,就是普查中要善于發現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具有代表性的東西,要組織專家們深入研究,本地區哪些形式、哪些作品、哪些類型、哪些民俗現象是有代表性的,然后深入挖掘,重點整理。抓住了這些,就是抓住了主流,或者說是重點,作為一個地區,也就有了特點,將來要重點保護什么項目,也就清楚了。要避免主次不分,平均用力。
(四)精心組織,抓好關鍵環節。在普工作中,要抓好這樣一些關鍵環節:一是制訂好本地方案,每個月進展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數;二是搞好現場調查,尤其是當地的重點項目要組織好詳查;三是明確普查所要取得的結果。通過普查,要取得的成果,主要的應該有這樣幾項:撰寫出普查工作的總結報告,包括組織形式,方式方法,經驗體會,取得的成就;提交本地保護項目清單,建立分級保護名錄,建立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檔案和數據庫;繪制出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狀況地圖集;收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資料,加強保管,有條件的可建立博物館和展示中心;開展學術探討,產生一批研究成果。對這些工作目標,從一開始就要明確,從人才、資料、設施、設備等方面創造條件。
(五)注重發揮專業人才的作用,加強隊伍建設。各級文化單位本身、乃至社會各界,如行業協會、大學、科研機構和民間,有一大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研究的專業人士,我們在開展普查和今后的保護工作中,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以成立專家組、咨詢組,參加普查班子、委托做專門課題等方式,吸納他們參加普查工作。對我們組織的普查隊伍,各級都要加強培訓,加強在實際工作中的傳、幫、帶,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在這里,還要給各級文化部門、群藝館、文化館和文化站分管這項工作的負責同志提個要求,就是要帶頭鉆研業務知識,盡快提高自己指導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保護工作的本領。
(六)加強對普查工作的領導。這次會議以后,各地都要向當地文廣新聞出版局領導班子匯報這次會議精神,要作專題研究,首先是各級文化部門自身要充分重視起來。再是,要積極向黨委、政府匯報,爭取領導支持,爭取投入等方面的政策保障。縣(市)、區文廣新聞出版局,要明確負責同志牽頭抓,組織專門班子具體抓。各級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要從這次會議開始,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承擔起來,引進這方面的專門人才,組成相應的工作科室承擔起這項工作。要加強上下溝通聯系,各級文化部門協調一致,密切配合,確保普查工作順利、健康開展,取得圓滿成果。
同志們,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對我們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意義重大,任務繁重。這次會議之后,全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將要進入一個新階段,一定要高度重視,按照國務院、省、市政府文件的要求和市文廣新聞出版局的統一部署,把這項工作認真地組織好、實施好,使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健康有序地發展,為促進文化大市建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也希望大家在這次培訓中互相學習,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進程。
- 上一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總結講話
- 下一篇:文化干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