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12-09 04:28:00

導語:鄉鎮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我們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落實省、市文化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如何把鄉鎮文化建設好、發展好,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重要作用的問題。上午我們看了樊集鄉、蔡橋鎮兩個文化站,樊集鄉文化站“以工養文,以文補文”的工作路子,不僅解決了文化經費不足的問題,也穩定了業余文化隊伍,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蔡橋鎮文化站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成為當地黨委、政府的得力助手,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這兩個典型都很有說服力和指導性,這與*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鄉鎮文化建設工作是分不開的。剛才,朱市長總結了今年以來鄉鎮文化建設的工作情況,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各地要認真抓好落實。會上,*縣委王斌書記作了熱情的致辭,市文化局陳曉蓮局長、*縣政府、大豐市政府分別作了發言,他們講得都很好。下面,我再講三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一、充分認識鄉鎮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

加強鄉鎮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奔小康、建設新*”的內在要求,是豐富我市廣大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也是構建我市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加快鄉鎮文化建設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基礎工程。鄉鎮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設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突出強調了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對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全面部署。在我市這樣一個農業人口大市,只有實現農村的發展才能體現全市的發展,只有實現廣大農民的富裕才能體現全市的富裕,也只有實現農村的文化繁榮發展才能體現全市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二是加快鄉鎮文化建設是“全面奔小康、建設新*”的客觀要求。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是推動小康進程的精神動力。文化的進步反映著社會的文明進步,文化的發展推動著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奔小康、建設新*,既需要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也需要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特別是在農村,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求知求樂求美的愿望更加強烈,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鄉鎮文化建設力度,加快文化發展步伐,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三是加快鄉鎮文化建設是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人民的迫切需要。鄉鎮文化是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開展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陣地。鄉鎮文化工作承擔著服務當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思想實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使命。加快鄉鎮文化建設,是我們培養和造就具有較高素質、較高技能的新型農民,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是貫徹落實市委工作會議精神,服務好發展、服務好基層、服務好人民的必然要求。

二、努力把鄉鎮文化建設好、發展好

鄉鎮文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面廣、量大,任務重,要求高,需要我們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統籌協調,大力推進,把這項工

作做好、做實,做出成效。

一是要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實事工程,把鄉鎮文化建設好。建國初,在我市建湖的上岡、建陽,大豐的大中,阜寧的阜城等地就有了文化站(當時稱為“大眾俱樂部”,后稱文化站),幾十年來,鄉鎮文化站為農村文化發展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2006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市文化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村文化,在農村積極實施五大“文化實事工程”,即:“縣有兩館、鄉有一站、村有一室”的“211工程”,興建一批農家書屋、農家書庫、農家書店的“農家書香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和送書、送戲、送電影下鄉進村的“三送工程”。幾年來,這些工程的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我們要按照省、市工作會議的要求,把這些任務完成好,落實好。使各地的鄉鎮文化建設工程真正做到:有一個鞏固的陣地、有一個能干的帶頭人、有良好的資金保障、有正常的文化活動。

二是要著力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把鄉鎮文化發展好。發展鄉鎮文化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一是構建鄉鎮文化工作新格局。鄉鎮文化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從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貼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豐富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使鄉鎮文化工作在鄉鎮工作中少不了、離不開,充分展示鄉鎮文化工作的新作為。二是創造全民參與文化活動新形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既要充分發揮鄉鎮文化主陣地的作用,更要廣泛發動廣大農民群眾熱情參與,創新活動機制,豐富活動內容,搞活活動形式,使鄉鎮文化活動方式不斷創新,活動內容不斷豐富,活動效果不斷凸現,真正使鄉鎮文化更好地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三是培育文化工作新亮點。要按照“政府扶持、政策激勵、社會參與、村民自辦”的要求,在鄉鎮文化建設中,創新機制,增強活力,積極鼓勵扶持民辦文化,使民辦文化與公辦文化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推動鄉鎮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三是要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的作用。首先,鄉鎮文化站處于文化工作的最基層,面向群眾,服務農民。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除了黨委和政府重視外,鄉鎮文化單位和鄉鎮文化工作者要更加以主人翁的姿態,發揮自身優勢,增強內生動力,發揮工作的主觀能動作用。其次,要充分發揮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在提高農民群眾文化水平、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的作用。要積極組織農村文藝愛好者、文藝積極分子、教育工作者、科技人員,形成一支集宣傳、教育、娛樂、科普為一體的文化生力軍,提高對農村文化的服務水平。再次,要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與其它載體的合力作用。鄉鎮綜合文化站要積極主動加強與廣播電視站、有線電視、遠程教育網等部門合作,發揮整體效能,放大資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加強鄉鎮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一是黨委、政府要加強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鄉鎮文化工作,每年都要聽取一次鄉鎮文化工作的匯報,研究確定當年的工作任務。市、縣文化部門要重視鄉鎮文化建設,相關部門要緊密配合,形成鄉鎮文化建設的合力。各地要按照中央、省、市關于“‘十一五’期間,各級政府每年文化事業支出增幅高于一般財政預算支出增幅”的要求,把鄉鎮文化建設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用于文化設施建設。同時,各縣(市、區)每年對每個文化站要給予2-3萬元的工作經費,使他們能夠正常地開展工作。要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和推進鄉鎮文化建設。

二是要大力加強鄉鎮文化隊伍建設。鄉鎮文化工作者要增強推動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為發展服務

、為基層服務、為人民服務。鄉鎮文化站要有2-3人,已有編制的按有關規定落實好政治、生活待遇,臨時人員按照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由當地財政解決好他們的生活待遇。要定期對鄉鎮文化站長和基層單位同志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從事鄉鎮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對鄉鎮文化工作者,要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支持他們的工作,多為他們辦實事,使他們能夠免除后顧之憂,滿腔熱情地投身到鄉鎮文化建設工作中去。

三是要加強考核,著力營造鄉鎮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要加強對鄉鎮文化建設工作的考核,深入調查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估體系,每年開展評比表彰活動。要大力宣傳在鄉鎮文化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先進典型,在全市上下著力營造良好的鄉鎮文化建設氛圍,促進我市鄉鎮文化工作的快速發展。

同志們,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戰略部署,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了“文化惠民工程”,市委、市政府提出在農村實施五大“文化實事工程”,這為我們大力加強鄉鎮文化建設,進一步做好鄉鎮文化工作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我們要以敢想、敢干、實干、會干的精神和作風,為實現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