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環保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4-21 04:03:00
導語:縣長環保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肯定成績,正視問題,進一步增強做好環保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突出重點,狠抓關鍵,堅決打贏“十一五”環保攻堅戰;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推動全縣環保工作整體落實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從大氣候看,全國上下經濟形勢企穩向好,在這一背景下,全國“兩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突出環境規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強化工程治理,大力推進污染減排、加強源頭控制,嚴把環境準入關、確保環境安全,增強環境應急響應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深化環境污染綜合整治、落實責任,嚴肅問責、協調聯動,齊抓共管、強化基礎,增強能力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同志們: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能否如期完成“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任務,關鍵看今年的各項治污減排措施能否落到實處,所以今天這次環保工作會議非常重要。剛才,衛紅同志宣讀了《*縣人民政府關于表彰2009年度環境保護優秀單位、先進企業和先進個人的決定》,華堂同志傳達了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縣政府與各鄉鎮、政府有關部門簽訂了《2010年環境保護目標管理責任書》,希望大家按照這次會議的部署和要求認真抓好落實,真正打好“十一五”環保攻堅戰。下面,就如何做好今年的環保工作,我講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視問題,進一步增強做好環保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2009年,我縣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大治污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保持了“雙降”態勢,與上年相比分別削減了34.6%和20.2%,圓滿完成了年度削減任務;投入資金對烏馬營工業區進行了環評認證,目前已經取得省級批復;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和“利劍”行動,不斷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查處了一批環境違法案件,保障了環境安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環保戰線廣大干部職工包括在座的企業家們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結果。
當前,從大氣候看,全國上下經濟形勢企穩向好,在這一背景下,全國“兩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倍涌旖洕l展方式轉變的有效手段就是強化環境保護工作。從小環境看,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環保意識的增強,環保設施欠帳、污染源反彈等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加強環境治理、保持碧水藍天已成為關注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所以,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深刻認識當前環保工作的嚴峻形勢和所擔負的歷史責任,進一步增強做好環保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乘勢而發,迎難而上,努力推動我縣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突出重點,狠抓關鍵,堅決打贏“十一五”環保攻堅戰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的攻堅之年,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必須圍繞這一中心,強力推進,狠抓落實,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今年的環保工作要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
(一)突出環境規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環境問題說到底是發展問題,企業排污超標主要是因為工藝設備落后。因此,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必須從發展方式轉變上找根源,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要狠抓結構性污染防治,加快推動產業升級,把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企業布局與改善環境結合起來,研究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工業區環境準入配套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形成有利于污染減排的產業布局。要在綜合考慮我縣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采取綜合措施,大力發展集科技、環保于一體的新興產業。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多傾向于企業技術改造項目,以發展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環保型產業為導向,依法淘汰和關閉國家明令禁止的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和企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二)強化工程治理,大力推進污染減排。實施主要污染物減排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國家“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必須確保按期完成。根據我縣減排形勢,今年要重點抓好工程減排。污水處理廠是我縣重點減排工程,建設局和供排水集團作為該項目的主管單位,要按照設計要求,落實責任,倒排工期,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在7月底前投入運行,使其盡快發揮減排效益。在突出抓好工程減排的同時,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要下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謀劃建設生態環保型項目,目前我們正在著手謀劃電鍍工業園,如果能夠上馬,對我縣的環境治理意義重大。要不斷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扎實開展“強化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年”活動,嚴肅查處各類環境違法、違規問題,不斷規范企業環保行為,堵住非法排污口子,為全面實現減排目標提供保障。
(三)加強源頭控制,嚴把環境準入關。各鄉鎮,各有關部門都要認真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凡新建、擴建、改建的項目,必須首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無環評手續的,發改、國土、建設、工商等部門都要協同把關,依法不予辦理相關手續。同時,環保部門要嚴格執行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新建項目,一律不得審批;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的,一律不準投產;對重點監控地區和環境敏感區域,要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嚴禁新上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建設項目。要加強建設項目的后期環境監察,新建設項目要在規定期限內進行環保驗收,逾期不申請環保驗收或不合格的,必須停止生產,決不允許以試生產為名,行正式生產和違法生產之實。
(四)確保環境安全,增強環境應急響應能力。近年來,我國環境安全事件明顯增多,對經濟、社會、人身安全造成的影響和危害也極其嚴重,因此,我們必須把環境安全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決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切實加強領導,嚴密措施,防止發生重特大污染事故,做到萬無一失。一是要加強對預防和處置突發性環境事件的組織領導。各鄉鎮、各部門、各企業都要組織制定并完善轄區內預防和處置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健全環境應急指揮系統,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措施,責任到人,嚴防死守,避免發生環境突發事件。二是要扎實開展各類環境污染隱患的排查工作。要制定嚴密的環境污染隱患排查工作方案,對各類污染源,特別是化工、電鍍等重污染行業進行重點調查和監控,對生產、貯存、運輸、銷售有毒有害及危險化學品的企業和放射源使用單位進行重點排查,并建立環境污染隱患監控檔案。三是要加強對重點部位環境的監控。對重點區域、敏感水域、飲用水源地和污染物排放超過承載能力的水環境,要及時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增加監測頻次,嚴格檢查,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四是要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報告工作。一旦發生污染事件,事件發生當地鄉鎮和企業必須按照規定程序,在第一時間內上報污染狀況,絕不能隱瞞事實,更不能拖延不報,對報送不及時或隱瞞不報的,要追究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五)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深化環境污染綜合整治。一是要嚴肅查處環保違法案件和違法行為。積極開展環保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下大力查處“十五小”企業的反彈,特別是對小電鍍等違反產業政策、違法排污的企業,要使用硬措施,堅決予以取締,并給予重罰,杜絕其死灰復燃。二是要加強對工業污染企業的監督檢查。重點對化工、器皿、電鍍等重污染行業防治設施老化或能力不足等問題進行限期治理,對故意閑置治理設施、偷排偷放的,依法暫扣或吊銷其排污許可證并依法重罰;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要限期整改和停產整治;對不治理或治理不達標的,一律予以關停。三是要全力做好空氣質量保障工作。要繼續加強煙塵控制工作,對各種燃煤鍋爐煙塵排放不達標的,要堅決予以取締。四是要控制噪聲污染源。當前各類噪聲污染已成為擾民的一個突出環境問題,為創建安靜的縣城環境,相關部門必須履行各自的監管職責,加強噪聲監管力度,著力治理縣城噪聲污染,為居民提供寧靜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推動全縣環保工作整體落實
今年的環保工作責任超常、任務繁重、壓力巨大,不動真勁完不成今年的環保任務,不出實招交不了“十一五”環保目標賬。各鄉鎮、各部門、各企業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狠抓落實,確保“十一五”及年度目標圓滿完成。
(一)落實責任,嚴肅問責。剛才,我與各鄉鎮、各部門負責同志簽定了《2010年度環境保護目標管理責任書》,年終將按目標要求進行嚴肅考核,并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對未完成年度減排任務和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實行環?!耙黄狈駴Q”。各鄉鎮和有關部門也要建立嚴格的目標責任制,把目標任務逐項細化分解,制定具體落實方案,明確質量要求和完成時限,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h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要認真履行組織調度職能,定期檢查督促,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反饋有關情況,推動工作的開展。
(二)協調聯動,齊抓共管。全縣上下要樹立環境保護一盤棋思想,堅持齊抓共管,努力形成環保工作的強大合力。環保部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和牽頭單位,要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聯系,加強綜合管理,統一環境規劃、執法監督和信息。發改、財政、監察、建設等部門,要圍繞今年的環保目標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聯動,確保任務落實。各企業要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自覺建設污染防治設施和監控設施,并保證其正常運行。
(三)強化基礎,增強能力。加強環保隊伍建設,提高環?;A能力是環保工作的當務之急。為此,一定要重視環保隊伍和基礎能力建設,不斷提高人員素質,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切實提升環保保障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環保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的決策部署,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以超常的思路、超常的措施,堅決打贏“十一五”環保攻堅戰,為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當前行政管理科學化探討論文
- 下一篇:中美英三國煙草營銷體系研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