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3-10 09:10:00
導語:在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全縣農村工作會議的“139富民攻堅計劃”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十屆七次全會的總體部署,認真總結2005年我縣“三農”工作,部署2006年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正確分析我縣農業農村現狀,進一步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2005年,我們按照“兩個趨向”的要求,努力克服歷史罕見的多次強臺風災害、禽流感疫情、赤潮等眾多不利影響,農業和農村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54元,分別同比增長1.34%、10.7%。呈現出很多亮點:
農業生產方面,糧食生產面積穩中有升;林業生產態勢良好,馬蹄筍產值達9500萬元;畜牧業發展迅速,產值增長7.6個百分點;良種果園、茶園、蘑菇等特色產業發展成效明顯;漁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化經營方面,全年增加縣級龍頭企業14家,總數達59家,總資產規模達3.51億元,年產值4.923億元,年銷售總額6.87億元,帶動3萬多農戶發展。新發展農村合作社15家。引進了浙江一鳴乳業有限公司。組織參加了上海、杭州農產品展銷會,開展了南麂島大黃魚、馬蹄筍等特色農產品推介會。南麂島開發有限公司大黃魚被評為省名牌產品,星亮鴿業有限公司泰平王鴿蛋被評為市名牌產品,“雪雁”牌蘑菇、“雙蕾”牌鴿蛋、“長壽”牌吳茱萸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農村生產生活方面,積極實施“十百工程”,宋橋欄桿橋村、鄭樓鄭三村、昆陽前爿村被命名為省“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昆陽洋岙底村、鳳巢硐橋頭村、榆洋中鎮村被命名為市“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大力實施“鄉村康莊雙百工程”,投入1.92億元,改造通鄉公路102.7公里、通村公路路基445公里。完成城區片珊溪引供水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完成河道整治32公里。吳岙水庫完成投資100萬元,完成工程量的85%;蒼南水庫完成投資65萬元,完成總工程量的75%。修復臺毀水利設施374處。欠發達地區發展方面,制定出臺了“1+10”“富民攻堅計劃”政策意見、《平陽縣欠發達地區下山移民整體搬遷規劃(2005-2010)》,全年共新建、續建曉坑高堡、懷溪洋邊、鳳巢等移民點3個,實現下山移民665戶2167人。全年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16755人,轉移就業率達68.6%。農村社會保障建設方面,全縣農村共有5116戶7960人納入低保范圍,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認真做好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共投入資金1550萬元,改擴建、新建敬老院19所,入住農村“五保”老人1114人,集中供養率達到91%。
今年我縣“三農”工作還有著許多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中央和省、市委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二是“兩個趨向”重要論斷經過一年多實踐,在全社會形成了共識,深入人心。三是省委、省政府我把縣列入欠發達地區優惠政策的享受范圍,這將對我縣“三農”工作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要抓住有利機遇,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
二、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正確把握做好“三農”工作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黨中央根據當前實際做出的加強“三農”工作的重大戰略舉措,是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做出的重大決策,是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統領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目標、總任務、總思路和總抓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包涵了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明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概括地講,就是要建設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面小康社會發展水平、城鄉一體化發展趨勢和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繁榮、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就是要通過推動產業新發展、建設新社區、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構建新體制,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達到“三改一化”的目標,即把傳統農業改造建設成為具有持久市場競爭力和能持續致富農民的高效生態農業;把傳統村落改造建設成為讓農民也能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的農村新社區;把傳統農民培育成為能適應分工分業發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形成城鄉互促、共同繁榮的城鄉一體化新格局。
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四個方面:第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增進農民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全面發展作為“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增強“三農”的發展活力。第三,堅持以工帶農、以城帶鄉的原則,促進互動發展。第四,堅持改革創新的方法,不斷提高“三農”工作的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點,扎實推進我縣今年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一,以實施“強龍工程”為重點,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堅持把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提升農業產業化層次,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作為對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重要抓手。按照“扶優、扶強、扶大”和“扶大龍、育新龍、興小龍”的要求,重點培育一批帶動力強、加工增值能力強、市場開拓能力強的“龍型”企業。全年力爭新增銷售額5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2家。要確保糧食供給安全。保持已出臺的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內容不變、力度不減,堅決制止棄耕拋荒,確保全年20萬噸的糧食生產能力。要在穩定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鼓勵經營權流轉,推進糧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糧食生產專業化、合作化、機械化,提高糧食生產比較效益。扶持發展種糧大戶,切實幫助解決其在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大力培育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組織,重點培育農機服務大戶、農機合作社和糧食生產合作社,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要大力培育規模型的糧食加工流通主體,進一步搞活糧食流通,確保市場供應。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繼續扶持肉蛋鴿、馬蹄筍、特早茶、海珍品、長毛兔及優質米、奶牛、中藥材、果蔬、花卉、畜禽等特產發展,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鼓勵引導工商資本投資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強加工、儲藏、保鮮設施建設和技術研發,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完善市場功能,擴大市場的集聚力和輻射力。要以自然生態環境、人文景觀為依托,大力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等休閑觀光農業。
第二,以實施“十百工程”為重點,加強農村新社區建設。要按照“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要求,全面推進“十百工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社區化水平。今年計劃新啟動建設示范村3個,新啟動整治村125個。要完善村莊布局。特別對新列入“十百工程”的村莊要規劃好,注重保護好古村落、名人故居、古代建筑、歷史文化遺跡和風景名勝。要明確工作重點。“十百工程”重點要放在整治上。要把垃圾無害化處理、生活生產污水凈化治理、農村宅基地整理作為村莊整治的深入推進項目,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沿線景觀帶的村莊環境整治建設為重點,推動面上整治工作。要抓好軟件建設。按照建設“文化名縣”的要求,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繁榮農村文化生活。要實施“農村放心店”等工程,做好農村醫療、商業超市、文化娛樂設施的配套建設。抓緊抓好“鄉村康莊雙百工程”建設,確保完成建設任務。要繼續開展“千里清水河道”、“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和生態工程建設。
第三,以實施“農民培訓工程”為重點,加強農民素質提升工作。要加強勞動力素質培訓。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加強對農民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就業競爭力。要以縣農民培訓中心建設為重點,努力擴大培訓面和提高培訓質量。要推進農民轉移就業。充分發揮二三產業在吸納農村勞動力的主渠道作用,要切實保障農村勞動力合法權益。勞動保障部門要全面掌握農民工務工、社會保障和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情況,認真解決務工農民子女上學問題。
第四,以農村綜合改革為重點,構建農村發展新體制。要深化鄉鎮管理體制改革。認真總結“增強鄉鎮調控力”的試點經驗,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要求,切實加大對現行鄉鎮機構改革的力度。要加快農村經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要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要加快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鼓勵農科人員以參股形式與企業或個人創辦農科示范基地。要積極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創新村莊產權制度,規范集體資產量化和股權設置形式,不斷鞏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資產。根據條件成熟情況,積極推進“村改居”工作,促進農民向居民、村落向社區轉變。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實行動產抵押、權利質押、信用貸款等多種貸款方式,幫助農民、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解決在生產銷售中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第五,以“平安村居”建設為重點,加強農村文明建設。以“雙建設、雙整治”為載體,大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農村群眾的文明素質。大力加強以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為主要載體的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豐富農村文體生活。全面建立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制度,深入實施農村中小學教育“四項工程”,建立完善特派教師支教制度。要著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以創建“民主法治村”為載體,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依法履行民主的能力。要大力開展農村普法教育,進一步深化村務、財務公開制度,進一步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深化和規范村務、財務公開。要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繼續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對敬老院、福利院等社會公益設施建設的投入,鞏固提高五保集中供養水平。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逐步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進一步落實并完善面向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社會保障和利益導向機制。要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以“平安村居”建設為載體,積極推廣新時期“楓橋經驗”,堅決查處和糾正土地征用、農房拆遷、土地承包等過程中侵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努力化解各種矛盾和糾紛。
第七,以先進性教育為重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扎實開展第三批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繼續深入實施“先鋒工程”,不斷深化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抓緊抓好村級組織辦公場所(農村黨員活動室)建設,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完善農村工作指導員“五在村”制度,充分發揮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試行專職村務助理員制度,解決少數村“無人辦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