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加快林業體制和機制創新
時間:2022-11-01 02:55:00
導語: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加快林業體制和機制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在xx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林業局的直接指導下,xx明確提出把加快發展山區林果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產業化經營、培育區域性主導產業的重點,加大林業機制創新力度,大力推行“樹隨地走,誰栽誰有”、“誰投資,誰收益;誰經營,誰得利”的成功做法,本著“機制活,產業興,人氣旺”的原則。積極進行林木使用權流轉方式的改革和探索,促進林地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不斷完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拍賣等營林機制,提高社會營林積極性調動社會各方面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截至目前xx已開發利用山坡地造林8000余畝,栽植各類雜果35萬株,擁有200畝以上林地的承包大戶27戶,成立一家雜果協會,發展會員26家,承包山場2000余畝。沿山經果林基地已初具規模,非公有制林業已在xx展現出蓬勃生機。
一是創新林業產權機制。進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深化林權改革。真正實現“林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重點發展民營林業。通過制定政策、出臺文件、宣傳發動和典型引路等形式,明確"不種一片無主林、不植一棵無主樹",鼓勵農民、個體經營者、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一切社會法人和自然人,以獨資、合資、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林業,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要求,堅持“誰造誰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讓其在經濟上得到實惠,社會上有地位,法律上有保障,從根本上改變過去國家或集體單一經營、與群眾利益結合不緊密、資金緊張且年年種樹不見樹的困窘局面,實現了造林主體、造林投資和林業產業的多元化局面。目前,非公有制林業已成為xx林業發展的主流,林業發展步入了快速健康的軌道。
二是創新林業經營機制。xx引入多種經濟成分投資造林綠化,盤活林地林地資源,加快林地林木共同流轉,以地生財,激發全社會辦林業。在荒山流轉上,采取競價拍賣、合同租賃、大戶承包、聯戶承包、企業購買、零地價轉讓、權屬下放等七種形式,重新確定了荒山的使用權。采取多種形式的資源合理流轉,突破資金制約瓶頸,解決了成活、成林、成才的難題。同時創新了綜合開發,立體經營,以短養長的新模式,增加了集體收入,使林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路子。近幾年,全區有償流轉荒山近萬畝。
三是創新林業管理機制。按照“民辦、民管、民監督、民受益”的原則,引導林業生產經營者自愿組合、自定章程、自收會費,組建了以石宗紅為主的xx村雜果協會,深化林業改革,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完善集體林業改革,通過改革,制定加快發展涉林產業的有關政策,放活自留山,規范承包山,落實責任制,鼓勵沿山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積極參予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實現經營主體和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在分類經營的基礎上,努力把現仍由集體經營的山場,盡可能地承包、租賃或拍賣給農戶經營,并引導私有林主在產權明晰的前提下,走新型股份制經營之路,實現商品林的規模經營。積極探索公益林的多種所有制實現形式,把發揮公益林的生態效益與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全區實現了“山有主、主有權、權連責、責連利”的目標。
xx農林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