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個人先進材料
時間:2022-07-17 10:56:00
導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個人先進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我叫××,生于××年××月,中共黨員,中專文化程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科技干部,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
××年參加工作以來,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在各級領導和同志們的關懷支持下,在專家教授的指導幫助下,我扎根于××縣××村辣椒育種、良繁、生產基地,緊扣我市線辣椒產業化發展,致力于外貿辣椒新品種選育、良種保純復壯、栽培制度更新、新興產業創立及農業新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工作。這期間依據生產的不同時期和市場的發展需要,先后培育出聞名三秦的線辣椒“××”品種,聞名全國的理想株型“8819”品種,國內首創富含高生物鈣線辣椒“陜椒2001”品種,以及干鮮兩用型線辣椒“陜椒××”品種。同時,培育貯備了世界首例葉片專用型線辣椒20pf23新品系及適宜精加工專用的高色素線辣椒等新品系。我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省政府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一項,國家農業部科技成果二、三等獎各一項,廳市級科技成果獎五項以及“創造發明科技之星獎”一項。
敬業愛崗,服務“三農”
回顧二十四年來,在我不平常的人生歷程中,我也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寂寞、曲折與艱辛。1979年我高中畢業,兩次高考落榜后便回到了家鄉××縣青化鎮孫家村,回村后方興未艾的農村改革浪潮掃清了我心頭的失落感和自卑感[本文轉載自[,不久村黨支部選拔我擔任了村團支部副書記,從此我又振奮精神,結合本村農業生產實際,帶領團員青年開展農業科學實驗活動和多種經營生產技術推廣工作,立志要為發展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致富脫貧奉獻自己的力量。線辣椒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但群眾作務技術落后,品種老化,影響發展。為此,我圍繞當地辣椒生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解決了生產中的不少問題。在工作中,為了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術水平,我不恥下問,虛心向老農和縣上技術員請教,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農業知識和技能,后來村上又推薦我去培訓進修學習,通過農業科技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和生產實踐的有機結合,我基本掌握和了解了辣椒的生長規律和操作規程,初步達到了獨立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受父老鄉親的好評。1980年我得到前來××蹲點的省蔬菜所莊燦然老師的器重,便吸收我參加了“陜西省辣椒育種研究”課題組,從此我便與辣椒結下了不解之緣。1981年我被縣農副公司聘請為半脫產辣椒技術員,1982年我首次受到團縣委的表彰獎勵,也就是這次表彰給予了我極大的鼓舞。從此,我騎著自行車,背上行李,帶上學習、生活用品來到遠離家鄉的××××村,開始了我艱辛而充滿希望的辣椒育種生涯。
離開家鄉,來到異地,對我來講是人生歷程中的第一個轉折點。此時,我思緒萬千,暗下決心,今后要奮發努力,扎實工作,刻苦學習,嚴格要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點事情。從此我與莊老師一起調查了解當地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制訂目標和發展方向,不同時期白天堅持在育苗地和試驗生產示范田耕作、管理、觀察、記載,晚上加班學習,整理資料。為了使試驗研究工作精益求精,確保大田生產萬無一失,我們常常早出晚歸,風里來雨里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奔波在田間地頭并溶入農民群眾之中,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受基地村干部和群眾的愛戴和尊敬。記得有一次晚上,在遠離住地的另一個村莊技術培訓,回來時已凌晨十二點,夜深人靜,漆黑一團,走著不由得人思想緊張,十分恐懼,小步跑到了住地。類似這樣的情境不知發生了多少次。結婚對每個人來說是一件大事,1985年正月初二是我結婚的大喜日子,正月初七我便告別了家人和新婚妻子來到××辣椒實驗基地,開始了緊張的試驗材料的脫粒、整理和生產指導、試驗規劃、安排布局及整地育苗等項工作,由于當年工作任務較重,一干就是三個月,期間沒有回過一次家。為此,有人說我傻,也有人說我太認真,也曾受過父母多次指責和妻子的抱怨,但是令我特別高興的是當年我們就選育出聞名三秦的線辣椒“8212”品種。大家得到了安慰,妻子同樣也露出了一張笑臉,從此她更加支持、理解我的工作,使我樹立了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并全身心投身于育種研究工作之中。1987年春季,就在“8212”新品種迅速推廣之時,單位要安排我去另一個鄉鎮蹲點。當時,莊老師和××村考慮到事業發展的需要,堅持留我在原基地工作,面對這種情況,我便辭掉了原單位工作,繼續留在了××辣椒基地,我的經濟來源只能靠每月從村上領取70元的生活費維持著,但我仍沒有放棄事業。由于長期奔波勞累,我患上了面神經麻痹,但我仍白天堅持在田間往返辣椒行間工作,晚上扎針、煎藥治療,直到深夜,長達四個多月,吃苦耐勞的精神,扎實的工作作風和認真的工作態度,贏得了縣鄉黨組織和群眾的好評。1987年1月我在基地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時參加了團省委召開的“農村青年治窮致富經驗交流會”,并作了大會發言。1988年我又被縣農業局聘請為縣聘農技員,在縣農技中心繼續從事辣椒育種、技術推廣和××試驗基點工作,使我渡過了難忘的1987年,也就是這一次重大的轉折點,使迅速成長并在事業上得到了快速發展。按照育種目標與要求,在連續試驗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上,我又開始了辣椒育種的第二個階段雜交育種,這項工作對育種者來講,不僅要全面了解每份材料的特征特性,而且在配制雜交組合時還要考慮父母本雜交時的親和力以及f1代中所表現出明顯的優勢互補特性,這不僅要有科學求實的認真態度,而且還要有頑強的毅力。7月初正是辣椒的盛花期和雜交授粉的黃金時期。我親自帶領工作人員穿梭于辣椒行間,首先對他們進行培訓,規范操作規程,再安排好每個人的雜交組合和田間的位置,自己不僅要親自操作,同時還要抽時間不停地檢查指導,以及安排和準備好當日工作的方方面面。雜交工作必須像姑娘繡花一樣精細,操作時用力過猛會損傷花器,工作不細致導致去雄不徹底,形成假雜果,因此工作期間必須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地先對母本植株疏理,接著用鑷子去掉雄蕊、套袋,對其消毒后再繼續做第二朵花,第二天又去掉隔離袋,將父本花粉輕輕授予母本花朵的柱頭上,再套上隔離袋或棉球,掛上標記,并注明組合、雜交日期等,如此反復進行。7月份的氣溫常常高達30℃以上,“三伏”天辣椒地里的酷熱程度可想而知。高溫及田間潮濕的環境,真像蒸籠一般,蹲在地里作業時間一和就會渾身淌汗,酷暑難耐,一般每天分中午和下午進行,完成當日預定工作量需要七、八個小時。時間長了我感到腰酸腿疼,眼冒金星,口干舌燥,稍站一會,伸伸腰,松松氣,透透風,接著又干,中暑了晚上掛點液體、吃點藥,第二天照常工作。每年開花期僅此一項工作就是二十天左右。第一年由于高溫干旱,雜交花朵1000多個,結果實際僅收獲雜交果38個,經過連續六年選擇、分離和純化,1988年選育出了早熟、抗病、高產、優質“8819”線辣椒品種,實現了我省乃至全國理想株型辣椒新品種的愿望,使育種家渴望的緊湊型品種得到了實現,短短二年間“8819”辣椒品種便在全市推廣普及,推廣輻射到全國26個省、區和東南亞五個國家,同時引起了日本、韓國、臺灣種子商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8819”辣椒新品種累計凈增產值38億元,創匯2.8億美元,節約防治病蟲害投入6億元,從而使陜西線辣椒生產貿易由全國排名第八位,躍居第一位,種植面積由30多萬畝,增加到100多萬畝,年出口量由3000噸左右,增加到3.5萬噸,真正使特色線辣椒生產形成了大氣候、大產業、外貿的創匯產品和農民致富的“搖錢樹”。我也曾多次被縣農業局和單位評為崗位責任制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1992年我被國家正式錄用為全民科技干部,結束了我長達11年的漂泊育種生涯,1993年晉升為農藝師。為了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我在工作之余通過三年自學考試并取得“農技推廣”專業中專學歷,1997年被省人事廳、省農業廳晉升為高級農藝師技術職稱。
回想這一段工作歷程,我忘不了黨組織和單位的關懷,忘不了老師的教導,忘不了各級干部和群眾的支持,忘不了家庭的理解,忘不了同志們的幫助。記得1988年秋季,正當秋收秋播大忙之時,由于自己從事工作的特殊性,不能像其他同志一樣回家幫忙,但我自己家里的責任田只能依靠年邁的父母和妻子操持,因不能回家致使單位平價供應給我的化肥不能按時運回,在秋播進入尾聲,當單位領導在點上了解和調查生產時,看到我仍在基點堅持工作,當天下午派人將肥料運回我家,并對家人對我工作的理解表示感謝,這使我倍受鼓舞。1989年又是在秋收秋播期間,由于我的老師去北京開會,基點安排有5畝的試驗田和100畝的種子田,我一人既要收獲試驗,又要帶領采收良種,一畝地一萬多株,一株株都需要仔細過目篩選,工作量非常大。為了不誤農時,我與同志們不分晴天、雨天,堅持在辣椒試驗田和種子田工作,中午顧不上吃飯,有時啃幾口饃充充饑,感冒了吃點藥,打一針繼續干,衣服臟了顧不上洗。人們看見我臟兮兮的樣子,開玩笑說“遠看像挖碳的,近看才是務辣子的”。半月過去了辣椒采收工作仍緊張地進行著,在這種情況下××村黨支部伸出了援助之手,派了本村五名村民開著拖拉機前去我家幫忙收種,盡管挖掉了剩余的1.3畝玉米,但我非常感動。1997年父親病重,臥床不起,家里捎話讓我回家一趟。回到家中看到已在彌留之際的父親,我心里特別難受,為了行孝我在家里僅照顧了父親三天,又回到××基點,第五天便傳來父親去世的噩耗,當我再次回到家里的時候,不由得我痛哭一場,直到父親入土我未掉一滴淚,但我心里還是久久不能平靜,感到十分內疚,回想父親在世時操持家務及在自己8畝責任田干活的情景,我更是心里不安。
無私奉獻,勇于探索
1998年因工作需要,我從××縣農技中心被特調到市農技中心工作,歷經從村上到縣上再到市上的三次變化,但是我仍堅持服務三農的宗旨,與同志們在××辣椒育種、良繁、生產基地長年蹲點。雖說地位和環境變了,但我為了辣椒研究和農技推廣事業發展的一顆赤子之心沒有變,我每年仍繼續在基點工作200天左右,心系“三農”,心系辣椒產業的發展,并經常堅守在辣椒大田和試驗田之中。育苗期圍繞培育壯苗,指導農民精量播種,科學管理;定植期圍繞早緩苗、早開花、早結果,推廣四帶定植技術;大田管理期圍繞標準化生產,推廣節水灌溉、以產配肥及無公害防治等關鍵技術;采收期圍繞質量標準,精細收獲記載考種和嚴格選擇良種;烘烤期圍繞提高椒干質量,指導農民運用“模擬自然陰干低溫烘烤辣角”等技術,使廣大辣農的生產技術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近年來××基點在各級部門的支持下,工作條件較前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育種研究中我們采取了雜交育種、人工和自然誘變、雜合資源利用、雜優利用、引種馴化和轉基因育種等綜合手段,使育種質量和速度顯著提高。同時利用定向改變植物個體生態環境,調控植物個體發育以及改變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進行抗病、減災、優質、高產、低耗栽培研究,有力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為了與世界辣椒科研接軌和不斷發展提高,近年來我們還先后與6個國家和地區性研究機構進行了科技合作交流,并引進了一批辣椒及茄科類蔬菜種質資源,通過科技交流,正式參加了“國際辣椒試驗圃”研究課題。“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使育種研究再上質量、上水平,我同課題組同仁不論刮風下雨,天熱天冷,不知放棄了多少個節假日,每年五一、十一黃金周休息時間基本是在基點度過的,占用星期天加班加點工作的次數根本無法計算,更談不上對家庭的照顧和對孩子生活學習的關懷,始終如一在農村第一線和辣椒實驗田忙碌著,棄小家而顧大家。僅2004年安排種植辣椒試驗材料達1300多份,為確保試驗研究的正確性,資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結果的顯著性,需要每天對每份材料系統觀察比較記載,尤其在開花、綠熟、紅熟等關鍵時期要詳細正確地調查記錄,晴天頭頂著烈日,雨天靠一把雨傘,堅持在辣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工作,雖然非常艱苦,但我們想到為農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奉獻,心里卻很高興。在榮譽面前,我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不爭不搶。1998年在申報“8819”辣椒品種選育成果時,盡管獎勵等次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自己也做了主要工作,放棄前位名次就意味放棄了一級工資,但是我還是主動提出將其他同志讓在前位,自己名字排在后位;2000年市農業局將我和單位一名同志確定推薦為省“三五”人才候選人,在材料已上報市人事局后,我主動說明了理由,放棄了申報權,給其他同志創造了條件;2003年按照省農業廳要求在我市農業系統推薦一名全國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市農業局通知單位上報我的單行材料,并及時填表上報,在這種情況下我又主動給單位領導提出放棄推薦資格,讓其他同志作為候選人推薦上報,使領導和大家非常感動。我認為這樣做正體現了共產黨員奉獻在前、享受在后、不求名利的先進性,有利于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事業發展。在我國加入wto不久,我們依據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一體化的發展需要,2002年培育出了國內首例富含高生物鈣線辣椒“陜椒2001”品種。在醬用辣椒產品急劇升溫的情況下,2004年又培育出干鮮兩用型辣椒“陜椒168”品種,其研究成果迅速推廣到全市乃至全國辣椒產區。針對西北地區對早熟辣椒品種的需求,我們已選育出極早熟優質04n60辣椒新品系。在線椒育種的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青(甜)椒和彩色椒以及加工專用型辣椒新品種的選育研究,現已選育出早熟、優質彩色椒新品系hv3和hv5,適宜保護地專用的青椒新品系青創105,以及國內首創葉片專用型辣椒新品系20pf23和適宜加工專用的高色素線辣椒新品系1個,并貯備辣椒種質資源1600份,同時利用雜種一代優勢利用育種,現已測配出辣椒組合55個,有望短期內雜種一代辣椒新品種投入生產。在此基礎上,利用生物互助原理研究推廣了“小麥、辣椒、玉米階梯式套種新組合和新結構”,有效地解決了制約農業發展中“糧經爭地、兩茬爭時,有錢缺糧、有糧缺錢”的四大矛盾。在此,我還參與制定出我國首部蔬菜業綜合標準《辣椒綜合標準》,通過開展辣椒綜合利用研究,實現了果實、莖枝和葉片的合理開發利用,拓寬了辣椒副產品的加工領域。因此,我們的工作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2001年元月國務院總理同志與省市領導一起親臨我市辣椒專家大院和××辣椒科技示范園視察時高興地說:“不要小看這個地方,這是咱們國家最大的制干辣椒育種研究基地。”近幾年來國家人事部、科技部、農業部、外國專家管理局、清華大學等單位領導、學者及兄弟省市同志也多次來我們基點考察指導工作,并給予了肯定。
努力進取,不斷提高
為了有效地促進科研成果與生產緊密結合,使研究成果與新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我堅持利用工作間隙在全市及全省主要辣椒生產區進行調研,利用村莊院落、田間地頭開展科技培訓、現場指導,及時解決生產中的突出問題,并結合辣椒生產實際和科研動態,撰寫科技論文,先后在《中國蔬菜》、《辣椒雜志》、《中國辣椒》、《北方園藝》、《西北園藝》、《陜西農業科學》等省級以上雜志報刊上發表科技論文及科普文章81篇,其中6篇獲市級以上優秀學術論文獎。我編寫的《辣椒標準化生產技術》已由省委組織部《陜西黨員電教》拍攝制作成光盤在全省宣傳推廣。同時,合作編寫出版《線辣椒抗病、減災、高效栽培》技術專著一本。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在農技推廣和農科研究中雖然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但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卻給予了我很高的榮譽,先后被授予“××縣首屆青年科技之星”、“××縣優秀科技拔尖人才”、“××縣學雷鋒標兵”、“××市新長征突擊手”、“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學雷鋒先進個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陜西省先進工作者”和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連續九次被省市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其工作業績被收入《可愛的××》、《××年鑒》、《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集》、《中國專家大辭典》(13卷)和《中國勞模》等書籍之中,2002年12月被國家人事部、農業部破格晉升為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
我深知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和人民的培養、老師的辛勤指導、家庭的理解以及同志們的關心和幫助。我做的工[本文轉載自[作距黨和人民的要求與期盼差距甚遠,這對我來說是更多的壓力、責任和使命。我將以優秀共產黨員和老農業科技工作者為楷模,學習他們對祖國和人民無限摯愛的赤子之心,學習他們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學習他們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學習他們不畏艱難、勇于攻關的堅強韌勁,學習他們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高尚風范,學習他們不求名利、無私奉獻的高貴品格。在今后工作中繼續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刻苦學習、鍥而不舍、孜孜以求,努力鉆研農業科技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精神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職業道德,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到品質先進、能力先進、行為先進。
我生在農村深知農民種田的艱辛,長在農村深知農民的貧窮,工作在農村深知農民的渴求。因此,我深感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其責任之重大、肩上擔子之沉重,我將一如繼往的視農民為親人,視農村為戰場,時刻用黨員先進性標準嚴格要求,真正做三個代表的實踐者,絕不辜負黨組織和人民的培養,全心全意為農業興旺、農村發展、農民富裕服務,為××人民早日實現小康目標多做奉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