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12-22 05:07:00

導語:市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在全省深入開展抗震救災,全力抓好受災群眾安置和災后恢復重建的關鍵時刻,內江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重災區盡力挽回損失,輕災區盡力多作貢獻”的要求,堅持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經濟發展,及時召開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大會,把工作動員部署到鄉鎮,既體現了內江市委、市政府對建設現代畜牧業的高度重視,更表明了內江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現代畜牧經濟強市的堅定決心,必將有力地促進全省畜牧業重災之年不減產不減收目標的實現,推動內江畜牧業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近年來,內江市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努力探索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跨越的新路子,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內江出欄生豬425萬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4.3%,為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每次到內江調研,我都能看到內江畜牧業的新變化、新進展。在此,我代表省畜牧食品局衷心感謝內江市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關心重視和付出的艱苦努力。借此機會,我就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談四點意見。

一、客觀分析畜牧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通過全省畜牧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我省畜牧業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2007年,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092萬噸(其中豬肉產量741萬噸,增長5.16%)、186萬噸和65萬噸,同比增長6.06%、8.62%和5.45%。畜牧業總產值194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55.3%;農民人均畜牧業增收131.5元,是繼我省勞務經濟后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畜牧業在我省農業農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今年,我省多災頻發,繼年初遭受雨雪冰凍災害后,又遭受“5.12”汶川8級特大地震災害。面對特大自然災害,全省畜牧獸醫系統特別是災區廣大干部職工,出超常之力、盡超常之責,扎實工作,推動了全省畜牧經濟保持穩定發展。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肉、蛋、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10%、7.10%和5.9%;畜牧業產值835億元,同比增長2.2%;農民人均牧業現金收入增加97.47元,同比增長20%。

當前,我省正處于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跨越的關鍵時期。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推動和長期積蓄的內在力量驅動下,我省農業農村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經歷廣泛而復雜的變革,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一是隨著人口增長特別是城鎮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和加工用途不斷拓展,農產品需求總量較快增加、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但受資源短缺加劇、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深、農業比較效益下降等制約,主要農產品供求趨緊的格局正在形成,保障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安全的壓力越來越大。二是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農村人口結構加劇變化、社會結構深刻變動,一些地方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的現象日趨明顯,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的問題逐漸突出,農村勞動力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同時并存的特征逐步顯現,發展現代農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三是隨著統籌城鄉力度加大,城鄉關系和利益格局正進行重大調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任務十分緊迫而艱巨。四是隨著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融合不斷加快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影響國內農產品市場和價格穩定的因素復雜多變,這對我們在新形勢下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和保障市場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重大變化,既給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創造了大好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必須從我省實際出發,堅持把建設現代畜牧業作為切入點和發力點,堅持走一條符合省情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

二、把畜牧業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突破口

黨的十七大在反復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明確提出了與之配套的“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等五條具體道路。遵循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省委、省政府作出“要把發展現代畜牧業作為突破口,努力實現畜牧業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中率先跨越,在全省掀起一場畜牧業現代化革命”的重大部署,并在眉山、資陽、遂寧三市先行試點,以推動我省由畜牧業大省向畜牧強省跨越。

(一)把畜牧業作為突破口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普遍規律。發達的畜牧業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先導和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在種植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優先發展產業關聯度高、比較效益好的養殖業,是一個帶普遍性的規律。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現代農業的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一是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要達到70%左右;二是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例在3∶1以上;三是農產品的商品率在50%以上。我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畜產品產銷大省。經過近30年的改革與發展,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50%,畜產品加工產值和生豬等主要畜產品商品率不斷提高,我省已進入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是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戰略任務。

(二)我省人多地少、資源緊缺必然選擇畜牧業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突破口。人多地少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也是我省建設現代農業的現實條件和最大制約因素。加之我省自然災害頻繁,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弱,農業現代化受資源、環境等約束的問題十分突出。與種植業相比,畜牧業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對土地規模、土地質量等因素的依賴程度較低,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高。同時,畜牧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可有效緩解人增地減的矛盾,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因此,在建設現代農業過程中推進畜牧業率先實現現代化是我省的必然選擇。

(三)建設西部經濟高地、統籌城鄉發展迫切要求建設現代畜牧業。我省是畜牧業大省。長期以來,生豬和水禽存出欄、肉兔出欄、蜜蜂存欄及肉類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建設西部經濟高地、統籌城鄉發展,必須發揮我省畜牧資源豐富的優勢,著力建設全國一流的畜牧資源開發基地。充分利用畜牧業承農啟工,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輻射城鄉經濟能力強的特點,建立現代化的畜產品加工及飼料、獸藥生產企業群,打造畜產品深加工基地,帶動飼料、獸藥、皮革、食品、儲運、冷藏等眾多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促進縣域工業發展和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實現城鄉經濟的互動互補,推動西部經濟高地建設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做大做強畜牧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迫切要求建設現代畜牧業。在堅持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引導千家萬戶分散農戶進入現代畜牧業,實現持續增收,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我們既要利用我省氣候溫和、草山草坡資源豐富、適宜發展畜禽養殖的自然條件,又要發揮畜牧業自身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的獨特優勢。一是畜牧業覆蓋面廣,不同地域的廣大農戶都可以通過發展畜牧業增加收入;二是畜牧業投資少、見效快、商品率高,是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三是畜牧業與種植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既可以使糧食轉化增值,又可以利用畜禽排泄物還田培肥地力,提高農產品品質,實現降本增效,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大力建設現代畜牧業,加速畜牧產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由數量擴張向數量與質量效益并舉的轉型,成為我省做大做強畜牧業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

(五)日益激烈的農產品國際競爭,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迫切要求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實質上是農業現代化水平的競爭。隨著入世的五年保護期結束,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農產品關稅水平最低和市場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目前,發達國家更多地運用技術壁壘限制我國畜禽產品的出口,日本、歐盟對進口豬肉的檢測指標已從過去的25個大幅增加到410個。巴西等新興生豬生產國也悄然崛起,以每年出欄增加20%以上的速度大力發展生豬養殖,并將俄羅斯等我國傳統市場作為其主要出口國。我省年出欄生豬總量約占全國的1/8、世界的1/20,豬肉平均價格比國際市場低30-50%,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但由于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附加值不高,在完全開放的市場條件下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因此,發展現代畜牧業,提高畜牧生產的現代化程度和畜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已經成為四川畜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緊迫任務。

三、準確把握現代畜牧業的內涵和特點

現代畜牧業是以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為特征,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效益顯著的產業。與傳統畜牧業相比,現代畜牧業在內涵、功能和定位上均有新的變化。一是內涵的變化。由傳統的養殖生產環節變為按國內外大市場要求配置生產要素的畜牧業,是商品經濟的畜牧業,包括產前、產中、產后的一體化過程。二是功能的變化。由滿足溫飽變為適應生活質量的提高,符合營養、生態和安全的要求。三是定位的變化。由家庭副業變為支撐農業經濟、保障農民增收、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產業。準確把握現代畜牧業的內涵和特點,立足我省農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山地丘陵為主、農民增收問題突出的基本省情,結合我省畜牧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我省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走分散飼養為主的傳統養殖方式是不行的,照搬發達國家、發達地區在高度工業化和城市化基礎上的大規模工廠化畜牧業的路子也是行不通的,根本的努力方向在于加大對傳統畜牧業改造力度,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堅持走科技驅動型、內涵提升型、市場開拓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畜牧經濟發展之路。在發展理念上,用抓工業的理念抓畜牧經濟發展,以抓市場的理念促進畜產品流通;生產方式上,大力發展以農戶標準化養殖為基礎、適度規模為主導、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發展方向上,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堅持走外向型畜牧經濟之路;產業結構上,走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基地發展規范有序、產業經營形式創新的發展路子。

四、發展現代畜牧業應堅持的原則

(一)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的規劃是最大的節約,落后的規劃是最大的浪費。規劃的投入只是整個生產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從整體效益來講,意義卻非常重大。規劃要著重考慮兩個因素:一是科學布局。根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結合城市發展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畜牧業發展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二是合理規劃區域載畜量。對適養區開展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根據水環境容量和耕地消納畜禽糞污的能力,確定區域畜禽養殖數量,科學規劃布點養殖小區(場)。通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在發展養殖小區和推進一村一品的建設中,推進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在穩定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推進鄉村兩個文明建設。

(二)堅持適度規模。規模化養殖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方向,畜牧業效益在規模。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對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和社會管理帶來深刻影響,要提高畜牧業比較效益,保障有效供給,加快推進飼養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規模養殖是指單個場(戶)或一定地域的畜禽養殖量實現規模化生產。當前的規模養殖無外乎兩種方式:一是由業主投資的單個飼養場的大規模養殖。二是在一定區域內實行統一標準下的基地式分戶飼養。從四川農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山地丘陵為主的基本省情出發,第二種方式的規模養殖,更易在全省推行,更能讓千家萬戶農民受益,能真正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目標。建設畜禽養殖小區,必須按照企業和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據當地生產條件、生態環境、周邊農作物和土地對畜禽廢棄物的消納能力,力求適度規模而避免盲目貪大求洋。盲目貪大,則會帶來環保隱患;盲目“求洋”,則投入大,運行費用高。只有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才能走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堅持種養結合。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養殖小區,普遍面臨用地緊張,動物疫病控制和養殖排泄物污染等難題。走農牧結合、動植物互惠的發展路徑,是妥善處理和解決畜牧業發展難題,建立農業生態平衡體系,實現農牧雙贏的最佳途徑。一是有利于解決養殖用地問題。相對于種植業而言,畜禽養殖受土地質量約束較小,發展規模養殖,各地可根據規劃,充分利用豐富的荒山荒坡資源建養殖小區(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決規模養殖用地緊張的問題。二是有利于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生態養殖小區利用山地丘陵,加之自繁自育,就地就近供應仔畜禽苗,能起到自然防疫的屏障作用,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擴散。三是有利于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種養結合的畜牧業發展模式,農牧結合的空間相對比較大,有利于種植業減少化肥投入,保護和提高土壤肥力,發展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有利于養殖業充分利用農作物,用青綠飼料喂養畜禽,改善飼料結構、豐富飼料營養,增加鮮味,降低養殖成本。四是有利于消納養殖場的排泄物。把養殖業融入農、林業中,形成豬—沼—果(林、草、菜)等多種綜合利用模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四)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畜牧業發展成敗在防疫,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始終是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現代畜牧業必須是可以被控制的,控制的重點首先在于對疫病的控制。疫情風險是畜牧業最大的風險,一旦發生疫情,就會嚴重威脅人的健康,嚴重影響生產者和消費者信心,帶來嚴重而持久的打擊。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已經由生產性、技術性問題演變成為社會性、政治性問題,甚至是全球性的問題。發展現代畜牧業必須堅持發展與保護兩手抓,牢固樹立抓動物防疫工作,就是抓畜牧業發展、抓農民增收的觀念,把防控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常抓不懈。既要重視突發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視平穩時期的預防;既要做好季節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建立長效防控機制。

(五)堅持產業化經營。畜牧業產業化的實質是畜牧業工業化。實踐證明,沒有具有強大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就沒有發達的畜牧業,沒有畜牧產業化,就沒有畜牧業現代化。在生產總量增長到一定階段,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必須創新生產組織方式,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一是搶抓新一輪產業轉移機遇,建設畜產品生產和深加工基地。最大限度吸引承接省外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要素轉移畜牧業,吸引省內二、三產業社會資本向畜牧業規模養殖和加工業轉移,發展壯大畜牧業龍頭企業。二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三是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合同訂單、“寄養”方式、二次返利等形式,與農戶建立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新機制,努力實現家庭生產與現代化大生產、千家萬戶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培育龍頭企業與農戶發展致富的有機結合。

同志們,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推進我省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跨越,既是省委、省政府交給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光榮任務,也是我們畜牧部門的重要工作職責。省畜牧食品局一定從項目資金安排、技術服務和工作指導等方面大力支持內江市,積極配合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內江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全力推動下,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內江市打造成為全省重要的生豬、家禽生產加工基地。預祝內江市早日建成現代畜牧經濟強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