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抗災自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1-18 08:39:00
導語:縣長在抗災自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今年,在黨的惠農政策鼓舞下,全縣廣大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前期農業生產氣象條件也比較好,經過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全縣實現了一次播種拿全苗,農作物長勢非常好,特別是去年經過深松的地塊,耕層松軟,作物根深葉茂,長勢十分喜人,有望再創全縣糧食生產新高。
但是進入7月下旬以來,降雨驟減,持續高溫,氣候嚴重異常,在全縣范圍內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重度伏旱。7月21日至8月20日,全縣平均降水量僅為4.5毫米,比歷年同期少125.2毫米。截止8月26日,全縣大部分地塊干土層已達10厘米以上,15—20厘米土壤含水量僅為5—14%,根本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發育需要。除水稻和個別經濟作物外,其它作物都不同程度地受災。西北部鄉鎮和一些崗坡地尤為嚴重,主要糧食作物玉米有的整株枯萎,有的棒下葉片全部枯黃。由于玉米灌漿期缺水,導致絕大部分玉米果穗發育不良,籽粒小,禿尖重,品質差,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全縣總體看,北部重于南部,西部重于東部;崗坡地重于洼地;非深松地塊重于秋翻、深松地塊;施用有機肥少的地塊重于施用多的地塊;播種晚的地塊重于播種早的地塊;不耐旱品種重于耐旱品種。據初步核查,全縣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34萬公頃。
分析這場嚴重旱災,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突發性強,干旱程度重。這次旱災,發生在歷年的主汛期,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意外性,干旱程度居歷史同期的第一位。二是發生在作物生長的關鍵期,危害程度重。這次干旱發生在暑伏的大部分時段,俗稱“掐脖旱”,正值玉米灌漿期、大豆鼓粒期、果實生成的關鍵期,嚴重影響糧食產量。三是發生范圍大,受災程度重。全縣36.5萬公頃耕地,有34萬公頃受災,受災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93%。四是持續時間長,損失程度重。暑伏天連續一個多月不下雨,部分鄉鎮或地塊的作物整片枯黃,植株喪失傳輸養分的能力,已經無法挽救。
旱災發生以來,縣委、縣政府和各鄉鎮緊急動員部署,堅持能灌一畝是一畝,能澆一壟是一壟,能保一株是一株,做到組織、干部、水源、物資、設施五到位,全力進行抗災減災。8月14日,縣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了農業干旱三級響應;農業部門組成四個抗旱技術指導組,深入各鄉鎮實地踏查災情,指導群眾進行抗災;氣象部門24小時監測云情,隨時準備實施人工降雨,但由于沒有形成必要的降雨條件,盡管幾次實施增雨作業,但成效不大;縣財政首批投入100萬元,于8月12日啟動二松引水工程,為沿線6個鄉鎮抗旱提供水源;水利部門緊急協調調度全縣64座水庫塘壩,全天候、無條件滿足群眾抗旱用水需要;農電、石油部門急群眾所急,組成抗旱救災小分隊,全力保證電力、柴油供應;安華保險公司從8月10日起,由領導帶隊深入田間進行踏查,積極做好核災、定災、理賠的前期工作;鄉村干部全部深入下去,組織動員群眾不等不靠,充分利用5594眼機電井和52267眼田間小井進行澆灌。8月10至27日,全縣每天出動15000多人、2000多臺車輛進行拉水澆灌,啟動各類水泵10000多臺進行提水,目前已澆灌耕地20000多公頃。
8月25日至28日,縣氣象局抓住對流性降水云系穿過縣境的有利時機,立即啟動增雨作業應急預案,快速調動作業人員和9輛火箭車,同時組織協調現有固定火箭點和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飛機配合,先后請令33次,實施作業27次,共發射火箭彈57枚,在西北、東北、西南等區域實施了人工增雨作業,效果十分明顯,全縣普降中到大雨,平均降雨量達到29.8毫米,有效地緩解了全縣的旱情。但從作物生長情況看,由于當前玉米已經處于乳熟期,這場降雨只對低洼地塊、已澆灌地塊和東北、東南部分地塊中葉片輕度枯萎、尚具有生長發育功能的植株起作用,能夠進一步提高果穗的產量和質量;對于葉片已經枯死、果穗處于假熟的植株,基本上不會發生作用。以50億斤的糧食總產量和每市斤0.5元的價格計算,我縣減產一成就減收2.5億元,損失異常慘重。
大面積的干旱不僅給糧食生產帶來重大損失,也給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從農時季節上分析,現在到秋分,僅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到年末,僅剩下四個月的時間,因此抗災自救的任務十分緊迫和艱巨。在看到災情嚴重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抗災自救的有利條件。一是近幾年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積累了一定的抗災能力;二是黨的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群眾得到的政策實惠越來越多;三是農民收入日益多元化,其它產業收入比重不斷加大;四是社會救助能力增強,能夠保證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面對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各個部門和廣大干部,一定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民生高于一切的態度,采取所有能夠采取的措施,幫助農民減災創收渡過難關;全縣廣大農民群眾一定要面對現實,堅定信心,減產不減志,絕收不絕望,立即行動起來,向農業要保收,向其它產業要增收,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干群同心大打一場抗災自救的攻堅戰!
二、積極開拓增收渠道,組織全部力量進行抗災自救
嚴重的自然災害,已經現實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全縣上下要充分認識抗災自救工作的緊迫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堅定地樹立起抗災救災的信心和決心,把抗災救災作為春節前直至明年春耕前農村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按照“抗旱保糧食、創業保增收、惠農保民生、合力保穩定”的總體要求,動員全黨、全民、全縣的全部力量,采取一手減災、一手創收的雙重措施,以更加頑強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動、更加密切的配合,團結起來共同投入到抗災自救工作中來,大打一場抗災救災的總體戰,盡最大可能爭取災年不減收,努力達到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奮斗目標。
(一)堅持不懈抓好抗災保糧,努力降低災害損失。全縣上下要樹立在大災面前不低頭的思想,挺起腰桿與困難做斗爭,實現可收盡收。氣象部門要繼續密切監視天氣變化,24小時做好人工增雨作業準備,抓住有利時機,再次開展飛機增雨和地面人工增雨立體作業。
要以促進農作物安全成熟為核心,采取綜合措施切實加強田間管理,努力提高產量和品質。要及時拔除田間大草,除掉玉米底部葉片和下部干枯葉片,割除空桿,推廣站桿扒皮晾曬。要合理施用葉面肥,用尿素加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提升葉片功能,防止脫肥早衰。
要認真搞好秋季精收精儲。根據天氣情況引導農民盡量晚收,提高籽粒的成熟度、飽滿度,堅持邊收邊儲,采取碼窄垛子、棧玉米樓子、房頂晾曬和建標準化儲糧設施等辦法,降低水份,防止蟲咬鼠害,盡量提高糧食質量和等級。
(二)千方百計開拓增收渠道,努力實現減產不減收。保收入是抗災自救的核心任務。要緊緊抓住秋冬兩季的有效時間,加大組織和扶持力度,實施抗災創收“三個一工程”,即每戶落實一個增收計劃,開辟一個增收渠道,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
一是勞務輸出促增收。輸出勞務是最快捷、最現實、最有效的增收渠道,是保增收的工作重點。勞動部門和各鄉鎮村,要抓住當前全國各地用工量恢復增長的有利時機,廣泛聯系用工單位,建立縣、鄉兩級可務工人員名冊,加大用工信息和勞務對接力度,逐鄉逐鎮開展送崗位下鄉活動,讓所有能夠就業轉移、外出務工的農民,都能有一個轉移門路、一個就業崗位、一份打工收入。對外出務工農民,農行、信用社和勞動等部門,要按照有關政策規定,積極提供貸款支持。從現在到年末,全縣要力爭新增勞務輸出人員5萬人。
二是發展牧業促增收。畜牧部門和各鄉鎮要把握當前畜產品需求旺、行情好、效益高的良好機遇,組織農民抓緊多補欄,爭取多出欄,擴大飼養規模,充分發揮牧業增收的主導作用。要充分利用原有空閑棚舍,重點引導農民發展周期短、見效快的肉雞、肉兔生產,達到立桿見影的增收效果。肉雞生產有成達、曙光等肉雞加工企業為依托,產品不愁銷路,以現在的市場價格,每只雞可獲純利潤3元,一組雞2000只49天出欄可純收入6000元。在年前,全縣要力爭新發展這種小型肉雞飼養戶2500戶。肉兔生產可依托康大公司,如果每戶養20只基礎母兔,按每只母兔年繁育仔兔30只計算,每個飼養戶年可出欄商品兔600只,保守計算每只最低純收入6元,戶年收入可以達到3600元。按正常年景種植玉米每公頃純收入8000元左右計算,那么只要飼養出欄2700只肉雞或者1400只肉兔,就可以抵頂種植一公頃玉米的收入。同時,要加大青黃貯力度,及時將災情較重、沒有挽救價值的作物秸桿轉化為青黃貯飼料,變害為利促進養殖業發展。
三是加工增值促增收。小型加工業辦公室和各鄉鎮,要圍繞農副產品的加工、保鮮、儲藏、包裝和銷售,延長產業鏈條,實現多重增值。抓住受災后農民創業意識增強的心理變化,加強引導和指導,大力組織發展以雜糧加工、酒類加工、果蔬加工、羽絨加工、黃煙加工、木材加工、工藝品加工、機械加工、服裝加工和秸稈加工為主的十大系列小型加工項目,爭取小型加工業在災后有一個大發展,實現勞動力就地轉移、就地增收。針對受災農民投入能力不強的實際情況,當前鄉村兩級要重點引導農民發展絹花飾品、工藝布鞋等具有普及意義的小型加工項目。進行絹花飾品和工藝布鞋加工,每人每月可收入400—800元,不但不用資金投入,而且家家戶戶都可以做,特別適合不能外出務工的家庭婦女。在受災的情況下,要教育農民轉變觀念,小錢大錢一起賺,多種渠道保增收。
四是科技服務促增收。農業、畜牧、科技、科協等部門,要把有關專家組織起來,認真總結今年受災的教訓,特別是要總結好適時早種、施用農肥、深松深翻、選用耐旱品種等方面的經驗,研究提出農業生產避災減災的對策措施,為明年及今后的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指導,并迅速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鄉村,加大普及推廣力度,依靠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指導農民提早做好明年農業生產的準備工作,力爭一年受災一年恢復。
(三)深入細致做好政策扶持和社會救助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生產生活。越是大災之年,越要關心民生,重視民生,發展民生。全縣各部門、各級干部都要心系農村、情系農民,盡職盡責地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省委、省政府近期將制定下發《抗災自救工作意見》,省直相關部門也將對受災地區和群眾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各部門、各鄉鎮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
財政、民政部門和各鄉鎮要詳細核查災情,建立受災情況明細表,積極向上爭取救災資金,公開、公正、快速發放救災補貼,對絕收戶、特殊困難戶和受災種糧大戶要重點傾斜。民政部門要抓緊對因絕收而沒有口糧的農戶進行調查、統計,迅速向上級部門進行申報,爭取及早將補助糧款發放到農民手中,確保不出現一戶漏補、一戶缺糧、一戶吃不飽飯的問題。紀檢、監察和審計部門要跟蹤監督,對政策性、救災性資金發放中的違法亂紀行為要嚴處。
農業銀行、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要積極向上反映我縣的受災情況,在加大信貸額度、降價貸款利息、放寬貸款條件、減化貸款手續和展期回收貸款上爭取上級支持,盡最大努力幫助農民解決今年欠收的現實困難和明年備春耕投入的實際問題。對絕收又沒有還款能力的農戶,經貸款人同意,其貸款要適當展期,以減輕農戶今年的還款壓力。
農經和農業保險部門要進一步深入受災鄉村戶查勘定損,按規定及時向參保戶賠付。要啟動快速理賠通道,對全部絕收的參保戶,要抓緊時間按照一定比例先行預付,所有理賠資金在春節前要全部兌現。
糧食部門要按照國家糧食收購政策,認真做好新糧接收的準備工作,千方百計籌措糧食收購資金,積極收購受災群眾的糧食。民政部門要進一步擴大農村低保面,加大對生活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保證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衛生部門要落實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讓受災群眾患病得到醫治。教育部門要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不能讓一個孩子因災失學。公安、信訪部門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受災地區的社會穩定工作。
各級黨政組織要認真做好低保戶、五保戶、優撫戶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幫扶工作,要全部由各級干部負責,實行一對一的包保,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要由縣直機關黨工委和縣民政局共同負責,組織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動員社會力量援助受災群眾。春節前,要在全縣繼續開展走訪慰問貧困戶活動,為貧困戶提供過年用的米面油肉,讓受災群眾過好年。
三、切實加大組織領導力度,確??篂淖跃裙ぷ魅〉脤嵭?/p>
做好抗災自救工作,是一場全縣上下的總體戰。要保持前一階段抗旱救災的良好工作態勢,進一步加大組織領導力度,進一步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營造良好氛圍,確保全縣抗災自救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是建立工作保障機制。從現在開始到年末,甚至到明年春耕前,要把全縣農村工作的重心放到抗災自救上來,集中力量把抗災自救工作抓實、抓好。縣委、縣政府決定成立全縣抗災自救領導小組,由我任組長,王偉副書記、廣君、廣濤副縣長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村工作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工作。農業、農經、畜牧、財政、民政、勞動、科技、科協、小型加工業辦公室、農電、石油、安華保險公司、農業銀行、信用聯社和各鄉鎮,也要分別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抗災自救領導小組,抽調干部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直至抗災自救工作取得全面勝利。
二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要把抗災自救工作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作為檢驗各部門、各鄉鎮領導班子執行力的重要內容,作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一件實事認真抓好,在抗災自救工作中進一步樹立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h委、縣政府決定,原來包保鄉鎮環境衛生建設的22名縣級領導和22個縣直部門,要在繼續做好改善環境衛生工作的同時,聯系包保鄉鎮抗災自救工作,盡快深入下去,實實在在地幫助鄉、村、戶解決具體問題。各鄉鎮要嚴格落實鄉村干部包社、包戶責任制,組織群眾創收,安排群眾生活??h委、縣政府督查室要跟蹤對抗災自救工作進行督查檢查,確保各項任務指標的如期完成。縣抗災自救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通過簡報形式,及時反映各部門、各鄉鎮抗災自救工作進展情況,促進抗災自救工作扎實推進。
三是營造良好救災氛圍。要充分發揮宣傳輿論的導向作用,利用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介,宣傳有關政策,用工信息,推介適用項目,報道抗災自救的成功典型。勞動局、小型加工業辦公室等部門,要積極做好信息收集提供工作,定期在縣電臺、電視臺,在全縣營造關心、支持、參與抗災自救的輿論環境,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信心,頑強拼搏,友愛互助,團結一心搞好創收自救工作。
同志們,農業是我縣的基礎產業,農業收入是全縣85萬農民的基礎性收入。我們一定要按照省、市開展抗災自救的工作部署,以對農民群眾的真摯感情,扎扎實實地做好抗災救災工作,為奪取全縣抗災自救全面勝利而努力奮斗,為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 上一篇:農產量調查工作會議講話
- 下一篇:縣長在職教招生工作動員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