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在畜牧水產工作會發言

時間:2022-05-29 11:13:00

導語:領導在在畜牧水產工作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在在畜牧水產工作會發言

同志們

一是褒揚了先進,很高興和大家在一起溝通、交流。覺得會開得很好。二是四個縣介紹了工作上的做法和先進經驗,三是提出了11年奮斗目標和主要工作任務,都很實在聽了以后我對畜牧工作充溢信心。剛才徐斌同志把10年工作做了一個全面的總結,對11年工作作了很好的安排。特別是11年的布置既全面,又具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今天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溝通溝通,跳出畜牧講畜牧,也許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主要有三個動力,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就是通常所說的三駕馬車:投資拉動、入口拉動、內需拉動。過去,經常強調一個概念“外向經濟依存度”就是指出口拉動。現在入口拉動遭遇金融危機,拉動力萎縮了由過去過分強調國際市場開始轉向內需拉動。拉動內需出臺的第一個政策就是向農業、農村傾斜,國家對農村市場看得越來越重。同時,很多國內外企業也想進入這個大市場。這個大背景下,如何抓好畜牧業,想講六句話:一是科學定位,二是明晰思路,三是找準支撐,四是抓住關鍵,五是掌握核心,六是強化保證。

一、科學定位

農業當然也受到沖擊,國際金融危機這種形勢下。但是危機面前,對農業來說也是機遇。機遇在哪?來自于國家拉動內需,來自于國家政策向“三農”傾斜,這就是機遇。中央投資1.8萬個億,有7300多億用在農民身上,這是諾大的機遇,十分難得的機遇。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畜牧業發展歷史,可以看到畜牧業發展經歷了4個階段:78年—84年是第一個階段,也叫改革起步期,這個時候的特點是實行了改革開放、聯產承包,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但是政策還是沒有完全放開。第二個階段是85年—96年,快速發展期,這個時期的重要特點是體制、市場、價格三放開,這個時期奠定了畜牧業成為農業主導產業的基礎,畜牧業產值占到農業總產值的49%占到農民收入的50%成為農業的支柱產業。第三個時期就是9706年,這是經濟調整期,重點轉向規范調整,國家出臺各種政策包括畜牧水產業政策,大都是由量的增加到質的調整,抓發展質量的提高與規范。07年以后是一個新的時期,叫發展方式的轉換期,就是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現代畜牧業。這個轉換期的重要特點就是國家直接投資力度加大和畜牧養殖的四化”規范化、集約化、規模化、區域化。這個時期是落后地區實現追趕的最佳時期,加快我畜牧業發展、實現畜牧業二次創業、再上新臺階的大好機遇,可以在搶抓機遇的過程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已有了一批規模企業,象獻縣樂壽鴨業、泊頭萬雉園、孟村大成、滄縣溫氏、青縣三融等,這些企業發展起來,將帶動整個畜牧產業化的發展。一定要堅定信心,找準位置,科學定位,明確自己在什么層次上發展,什么水平上去發展。畜牧業是農業發展的核心內容,不走這條路農民就不能致富,郭華書記、學庫市長也一再要求要大力發展畜牧業,多建幾個象孟村大成這樣的龍頭企業。做畜牧工作的同志要堅定信心,找準自己的位置,勇敢地承擔起責任,加快畜牧業的發展。

二、明晰思路

就可以少走彎路。市畜牧業要攻什么關,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明晰正確。向什么方向發展,想要有一個思路,各個縣里也要有個思路。要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和群眾的接受水平,實行差異化發展,每個縣都要有自己的重點。要從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高度動身,以打造京津畜水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為目標,以龍頭企業為重點,以項目為載體,以對外開放為措施,加快畜牧業現代化進程,實現畜牧業平穩可持續發展。現在京津地區的畜牧業都在往外遷,因為在那里畜牧業的比較效益低,更主要的環保問題突出,城郊式畜牧業已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向哪里遷?向農村遷是方向。現在億元項目還不是很多,而且多數是肉雞項目,下一步要繼續擴大規模,繼續放量增長,同時也要注意質的飛躍。總之,龍頭企業這個重點,一定要抓好,市里和各縣要對今年的目標再進行謀劃,要把思路和目標再定具體一點,如龍頭企業達到多少家,帶動多少農戶等。目標可以定長遠一些,可以定3年,目標定下來,措施上去,力度上去,想會有所成就的當然,制定的目標一定要科學、一定要能實現,不要盲目地定指標,一定要因地適宜定目標。

三、找準支撐

畜牧業發展的支撐就是科技,改革開放30年來畜牧業發展歷史證明。科技進步對畜牧業的貢獻達到50%過去豬出欄用一年時間,現在130多天,過去養雞、養鴨都是幾個月出欄,現在4030天,這都是科技進步的效果。畜牧業要快發展,就得運用、普及、推廣新技術。要以縣為單位,加快畜牧獸醫體系建設和動物防疫體系建設,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以龍頭企業投入為重點,加快技術推廣速度。龍頭企業在科技推廣上起著很大的作用,象孟村大成,每個雞棚里都有技術員。如果象過去那樣,這些工作都由我畜牧局來做,那工作量就太大了大到根本干不完。有了龍頭企業,負責管理就可以了要充分運用新技術,象大成集團的防疫環節在孵化之前就開始了有專門的檢查儀器檢查雞蛋,一照就可以知道這雞蛋是不是健康。所以要把新技術的利用作為整個畜牧業發展的支撐,這樣可以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可以縮短養殖期,增加農民的效益,減少飼養本錢。

四、抓住關鍵

就是現代畜牧業。達到這個規范,生產方式轉變是畜牧業向現代化邁進的一個關鍵步驟。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平安的畜牧業。才干使畜牧業堅持可持續發展。要達到這個規范,就要實現“四化”規范化、集約化、規模化、區域化。現在各地都在規劃發展區劃,發展哪種產業就劃定特定區域來發展,這就是區域化。再一個就是規范化,無論養雞也好,養鴨也好,規范化生產是必需的生產規模越大,越要求如此。大的龍頭企業,從圈舍到屠宰、管理都實行嚴格的規范化生產,這樣的龍頭企業都非常有生命力。再一個是集約化。昨天我看到滄縣的世康屠宰公司,只有屠宰加工一個生產環節,競爭力很弱,假如有飼料廠、種豬場,可以掙到每一個環節的錢,獲得的利潤越多,生命力就越強。轉變生產方式,實行規范化養殖、規模化養殖、規范化養殖,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殊途同歸。另外,想探討一下畜牧業的平安問題。要促進養殖業安全的推廣和普及,養殖業有了安全,就可以繁榮起來,可以采取政府補一點,公司拿一點的方法擴大平安覆蓋面。同時,要給畜牧業更多的優惠政策,畜牧業屬于弱勢產業,受到資源、疫病、生態、市場“四大制約”畜牧業要發展,需要更加優越的條件,要在用地、稅收、用電、安全、金融等五個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不然就沒有競爭力。畜牧業的發展,需要量的增長,也需要質的提高,過去的三步現在并成兩步走了既要抓產量,還要保證高質量,生產方式上求突破,實現畜牧業二次創業的高起點。

五、掌握核心

抓不住這一點就沒有抓住畜牧業發展的根本。一定要走產業化的路子,產業化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的核心。把產業化作為整個畜牧業發展的核心去研究思考,把主要精力用在產業化上。現在已有成功的例子,可以給我很多啟示:大成已經投產的一條生產線一天加工8萬只雞,新的生產線投產后一天可以加工16萬只,一年下來就是五千萬只雞。算算帳就知道,需要5000只的養雞棚近二千個,這可以帶動多少農戶致富啊。而且從雛雞、飼料、防疫等各個生產環節,企業都有規范的管理,實行“六統一一條龍”省了政府和部門很多事情,做好監管就是所以,產業化是一個根本的路子,一個企業可以協助我解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按過去的模式管起來,需要多大的隊伍?再一個是公司加農戶的模式確確實實是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一個重大調整,日本、德國等國的現代農業都是這種模式,向現代農業邁進的時候,也必需采取這種模式去走。只有企業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雙贏,產業才干發展,畜牧業才干壯大。政府的責任就是出臺政策,支撐他實現雙贏。要把產業化發展的主體搞清楚,一定要抓住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產業化發展的核心和主體。龍頭企業建設過程中,則把項目作為核心。明年資金重點投向項目,現在省里正在進行融資體制改革,建了兩個投資平臺,與農業相關的主要是國富這個投資平臺,其運作方式叫貸轉借,即省里把資金全部打包給國富集團,然后通過地方政府財政擔保,由企業把錢貸出來。這里面,將來有很大一塊資金,要投到龍頭企業的但沒有好項目就得不到這塊蛋糕,得不到支持,所以一定要謀劃大項目,謀劃產業化項目。還有就是中央拉動內需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很多都是無償的希望大家各顯其能,爭跑項目資金。需要市里跑的市里會全力幫助,一定要開動腦筋,盡可能多地爭取這些無償資金,彌補市縣財政投資缺乏。再一個,要爭取與大的集團合作,尋找大的畜牧龍頭企業,敢接觸、敢引進,如果只是依靠外地企業滾動發展,發展的速度就太慢了引進一些知名的企業進來,那么我發展就能跨上新臺價。如何引進:就一個辦法—讓利。讓利人家才干來,不讓利,誰也不來。要努力打造政策洼地,用優惠的政策引資金、引技術、引人才。畜牧業是弱勢產業,一定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如果政策過死,還有許多苛刻的條件,就不可能實現畜牧業的跨越式發展。

六、強化保證

防疫好了就能成功,動物疫病防治是畜牧業發展的根本保證。畜牧業成敗在防疫。產業可以繼續發展;防疫不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產業發展就受影響。一定要把防疫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去抓。大家想,一個雞舍如果有了禽流感,撲殺范圍得多大?涉及到養殖戶就可能傾家蕩產,就可能退出養殖業。同時,防疫不好影響我產品的競爭力,畜牧業能不能做大做強的一個關鍵所在防疫、檢疫、安檢“三道關”都要把好。下一步,要抓好機構和隊伍的建設,要建立機構,健全隊伍,引進裝備,明確責任,形成網絡,把這項工作作為一個基礎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