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糧食產業化專題會發言
時間:2022-02-02 05:54:00
導語:領導在糧食產業化專題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全州糧食產業化現場會,是在以下背景下召開的:一是全州抓糧食產業化已有幾年,有必要總結經驗,研究下一步發展方向;二是全省糧食產業化工作會即將召開,需要對全州糧食產業化工作有一個深化認識;三是州政府將出臺支持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文件,需要研究、明確相關問題。
本次會議采取現場觀摩、借鑒交流和座談總結相結合的形式,認真總結全州糧食產業化發展的經驗,重點研究培植龍頭企業,提高科技含量,促進產業發展,防范市場風險等問題,是對全州糧食產業化建設的一次學習與交流,動員與部署。州糧食局為這次會議準備已久,一路上大家很勞累很辛苦,但學得也很實在,我相信通過這次會議,大家對如何進一步抓好全州糧食產業化將有一個新的認識、新的促進。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正確估價全州糧食產業化的成效,進一步增強抓好糧食產業化的信心
近幾年來,在省糧食局的大力支持和各相關部門的配合協作下,通過各級糧食部門的努力工作,全州糧食產業化取得了長足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糧食精深加工初具規模。目前全州已擁有利川清江源、湖北希之源、金穗等一批具有一定生產能力、技術設備先進的大米和雜糧加工企業,糧食精深加工年生產能力已達到28.3萬噸,其中大米精深加工年生產能力24.6萬噸,雜糧精深加工年生產能力3.7萬噸。
糧油精品名牌不斷涌現。全州已有8個糧食品牌的13個系列品種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巴山土家”小雜糧5個系列品種獲得有機食品認證;“利南坪”大米等3個品牌取得湖北省“放心糧油”稱號;“木龍寨”富硒貢米等6個產品獲得湖北糧油精品展交會金獎;“巴山土家”小雜糧、“硒旺”牌紅小豆等4個產品分別獲得中國食品博覽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訂單糧食基地建設迅速發展。從2004年開始,全州糧食部門著手發展訂單糧食基地,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為糧食企業精深加工提供了優質糧源。幾年來發展糧食訂單基地面積每年平均在18萬畝左右,農民每畝訂單糧食可增收50-100元。
雜糧特色產業正在形成。土家人生產的“巴山土家”雜糧酥系列食品打進了北京、武漢等地的大型超市,還遠銷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建始縣三友薯業開發有限公司以華中科技大學為技術依托,運用新技術對原料進行精深加工,產品遠銷韓國、日本、俄羅斯及國內各省市。湖北希之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立足富硒資源優勢,利用先進工藝生產出富硒玉米爽系列飲品,成為中國粗糧飲料的領跑者。
具有我州獨特優勢的雜糧產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雜糧特色產業正在形成。在連續幾屆湖北省糧油精品展交會上,我州的特色雜糧系列產品受到國家糧食局和省領導的高度贊譽。
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目前,有18家糧食加工企業進入全州百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列,有12家糧食加工企業被列為州級規模以上企業。土家人、建始三友薯業、湖北希之源、利川清江源、金穗、鶴峰鄔陽等一批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已具有一定的產業帶動作用。
糧食產業效益初步顯現。從今年上半年糧食產業化經營的情況來看,全州已完成糧食加工量3.6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9614萬元,實現利稅431.3萬元,訂單糧食帶動農戶73943戶,可為農民增加收入1173萬元,實現了農企雙贏。
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感謝省糧食局、省財政廳近幾年對我州糧油工業技術改造和產業化扶持貸款貼息項目所給予的極大支持,2003年-2006年,省糧食局共安排我州技改項目21個,貸款額度5800萬元,獲得貼息資金321.9萬元,有力地促進了我州糧食產業化發展。
我們在分析全州糧食產業化所取得的成效的同時,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州糧食產業化還處在起步階段,同其他地方相比,我們的差距還很大,存在著龍頭企業塊頭小,帶動能力不強;糧油精深加工技術相對滯后,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濃,地方優勢潛力發掘不夠;企業規模不大,品牌不強;訂單契約不規范,利益風險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下大力氣,采取得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點,狠抓工作落實
我州糧食產業化發展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糧食龍頭企業為核心,以帶動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托特色資源優勢,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著力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名牌產品,突出發展糧食精深加工,促進糧食產業鏈條延伸和糧食資源轉化增值,實現糧食產業規模化經營。
根據上述思路,當前要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大力支持和培育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實施糧食產業化的核心,決定著糧食產業化的層次和水平,我們要遵循市場規律,依托和培植龍頭企業實施產業化經營。根據我州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們要打破地區、部門和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各種資源,組建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企業規模和品牌。國有糧食企業要充分發揮糧食加工設備、技術、產品市場和倉容、收購網點等優勢,與民營糧食加工企業聯手經營,實行優勢互補,共闖市場,共謀發展。各縣市要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有目的、有重點地扶持、組建一家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州局要重點扶持2-3家,并爭取擠進省和國家糧食局的重點企業“籠子”。
(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突出發展雜糧精深加工。我州雜糧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省糧食局在糧食產業化發展布局上,把我州列入雜糧產業群,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我們要把雜糧的精深加工作為全州糧食產業化發展的突破口,抓好做實。一是要大力扶持土家人、湖北希之源、建始三友薯業等現有上規模、上檔次、效益好的雜糧加工企業,幫助他們開發新產品,進一步做大做強,帶動全州雜糧產業化快速發展。二是要考慮開發新的特色產業項目,如馬鈴薯、油菜深加工等項目。三是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糧食精深加工技術,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糧食產業。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開展糧食精深加工科研開發和技術攻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科技資源共享、技術優勢互補的糧食科研體系,使科技成為糧食產業化的助推器。
(三)切實抓好訂單糧食生產和優質糧源基地建設。近幾年來,訂單糧食為糧食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戶依據訂單搞生產、闖市場,確實少走了很多彎路,訂單已成為農民調整農業結構、增加收入的一把金鑰匙。面對市場的千變萬化,必須大力發展并不斷規范訂單經營,建立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機制,使企業和農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利益共同體。要鼓勵企業按照“公司+中介+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建立優質糧源基地,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標準化生產,為糧食加工提供可靠的優質糧源,提高糧食產品規模效益。
(四)以“綠色”、“富硒”為依托,努力創建糧食精品名牌。“綠色”、“富硒”是我州獨特的優勢,我們必須緊緊利用好這個優勢,打造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精品名牌。一是要積極推廣優質糧油品種和綠色種植,確保企業有穩定可靠的優質糧源;二是要切實推行糧食加工標準化生產,確保產品質量;三是要引導企業爭創“放心糧油”,進一步爭創“湖北省著名商標”、“湖北省名牌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品牌;四是要加強民族文化與特色產品的結合,通過文化的傳播,提高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五)加強糧食購銷網絡體系建設。糧食購銷網絡,既是糧食系統開展經營的陣地,也是推進糧食產業化的基礎。一是要搞好現有購銷網點的建設完善。各級糧食部門要在鞏固現有網點的基礎上,結合產業化經營,搞好網點延伸,大力推廣連鎖經營等現代營銷方式,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擴大購銷網點的覆蓋面,拓展經營領域,提高服務功能。二是要加強中介組織和農村糧食經紀人隊伍建設。三是要大力開展放心糧油進農村、進社區等活動,為糧食生產、人民生活和糧食安全搞好服務。
三、加強領導,改進服務,確保糧食產業化順利推進
大力推進糧食產業化,是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重要途經,是服務“三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認識糧食產業化經營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切實加強對糧食產業化工作的領導,把發展糧食產業化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精心部署,積極推進。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認真研究糧食產業化工作,及時協調解決糧食產業化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從編制機構、人員經費上予以支持。州編委已同意州糧食局設立糧食產業發展科,新增編制一名。各縣市也要積極創造條件設立糧食產業發展機構,至少要明確得力人員抓糧食產業發展。各縣市要因地制宜,確定本區域糧食產業化發展目標,制定近期、中長期發展規劃,把糧食產業化經營納入年度經濟目標考核的硬指標,扎扎實實地抓出成效。
各級糧食部門要切實轉變觀念,改進服務,加強糧食產業化經營與發展的宏觀協調、政策指導和優質服務,積極主動與各部門溝通協調,尋求支持。發改部門要把糧食產業化納入當地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從計劃立項上予以支持;財政部門要整合財政資金,支持糧食產業化發展;農業部門要在農業技術上加強指導;農發行要在訂單糧食收購和糧油工業技改項目貸款上提供支持;工商、質監、供銷等部門也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 上一篇:車船稅收方式變更通知
- 下一篇:部分普高體校體育專業對比研究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