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協會職能 努力打造個私企業誠信
時間:2022-06-27 06:36:00
導語:充分發揮協會職能 努力打造個私企業誠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眾所周知,誠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古人說得好“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民無信不立”……這些話都是講誠信是天下最大的大道,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那么,什么是“誠信”呢?誠信的本義是誠實、信用。誠就是盡職盡責,信就是互相信任。西方經濟倫理學則認為,“誠信”是現代經濟交往和經濟運行的基本道德框架。在我們這個以誠信為美德的國度,誠信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但是,近年來,“誠信問題”卻成了社會熱門和難點話題。股市黑幕、逃廢債務、走私騙匯、黑心奶粉、知名企業欺騙消費者等一連串事件的曝光,道德失范、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了一種社會公害。信用缺失現象正嚴重阻礙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并影響到我國的對外開放形象。
據一份資料顯示:外企優質品牌保護委員會的幾十家跨國公司,其產品在中國被仿冒率竟高達50%~60%,各公司用于打假的費用每年高達50~200萬美元。而我們國內假冒偽劣產品釀成的損失每年至少2000億元。有關部門曾對近300家名優企業做過調查,這些企業約有650種名優產品被仿冒,制假窩點遍及490個縣市,其中相當一部分假冒商品的銷售額是真品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于是,城里的老百姓買東西時總擔心買了假煙假酒假藥等偽劣冒牌產品;農村的農民擔心買了假農藥假化肥假種子,一年的莊稼就顆粒無收;股民炒股時害怕會碰上“鄭百文”、“銀廣夏”那樣的事件;出門旅游的游客不知是否會上當挨宰。每年消費者對虛假失信行為的投訴高達十幾萬件,所以人們失去了安全感,信任感,怎么敢大膽消費,低迷的市場又怎么能拉動?人們呼喚“誠信”,人們渴望生活在一個誠信的社會里。
眾所周知,1987年杭州武林門燃起一場大火,幾千雙“溫州皮鞋”付之一炬,溫州人受到失信的懲罰。幾年后,溫州市提出了“質量立市”的發展戰略,1994年又頒發了《溫州質量立市實施辦法》,毫不留情地打擊假冒偽劣,整頓規范了市場經濟秩序,重新樹立了溫州的信譽。如今,溫州在鞋業、服裝、電器等領域涌現出一大批聞名國內外的品牌,打造出正泰、德力西、莊吉等一大批著名企業,為商界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惟誠信者存,棄誠信者亡。誠信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誠信不僅是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聲譽更是一種資源,有著真金白銀般的價值。
然而,這個警示著真理的例子,還沒有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特別是廣大企業的重視。最近幾年甚至出現了失信者取代守信者的逆淘汰現象,有良知的中國企業家都痛心疾首地悲嘆:我們的信用大廈正受著嚴重的沖擊,信用也在變成最為稀缺的一種資源。
當然,失信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有其復雜的原因。其一:改革開放后,社會向個人灌輸了大量的競爭和效率意識,卻忽視了灌輸信用意識,就像人們普遍引用富蘭克的“時間就是金錢”的名言時,卻忽視了他緊接著說的“信用就是金錢”的名言。其二: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遠遠滯后于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其三:我國解放后,實行了40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經濟資源由政府通過行政命令進行配置,信用只是資源配置的輔助手段,企業之間就根本談不上商業信譽,道德范疇的“誠信”觀念已經被社會淡化,一旦新舊體制轉型,長期形成的思維習慣便適應不了發展的形勢。其四:信用缺失使眾多的失信現象形成了社會不良的信用環境,而社會不良環境又強化了部門、企業、個人的失信,并且不斷產生放大連鎖效應。因而,在當前的社會中,制假售假屢禁不止,逃廢債務比比皆是,欺詐騙局層出不窮……而且有些人對上述的諸多信用缺失因素視而不見,把信用危機的源頭歸咎于個體私營者。他們認為,成功的私營企業和富裕起來的個體工商戶,為什么在短期內,資產的年增長率可以達到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都是靠投機取巧,設局斂財和制假售假富起來的,社會失信現象也是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后出現的。但是,他們卻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正處于百廢待興的變革時期,一批“敢吃螃蟹的人”,不受因循守舊觀念的束縛,走出舊體制的束縛,靠改革開放的機遇和私營資本的制度優勢富起來。這種客觀發展的機遇產生了榜樣的力量,使得有志者紛紛投身到商海中,個體私營經濟在黨的政策引導下,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同樣,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昆明市的個私經濟也得到了比較穩定的發展,截止2003年12月底,我市個體工商戶已達149383戶,私營企業20685戶,個私經濟從業人員460724人;注冊資金2278958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6452萬元,非公經濟已占全市gdp的42%,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7.4%。個私經濟對整個昆明市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絕大部分個私企業也是誠實守信的,是勤勞致富的。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在社會失信行為情況的蔓延下,個體私營企業確實也存在不講信用,欺騙欺詐問題。一些業主在利益的驅動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制假售假、騙買騙賣等等。由于少數業主的失信行為造成的影響,加之社會上對個私企業經營者的信用偏見,致使個體私營經濟在社會信用危機中受害程度更深,不少地方對個私企業進入市場設置種種障礙。私營企業向銀行貸款困難重重,個私企業的產品難以登上名店、大店等“大雅之堂”。
我們知道,信用不僅屬于經濟范疇,也屬于道德范疇。信用是對責任、契約、承諾的兌現程度。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有效運行的主要條件,信用交易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和完善的表現,是所有市場經濟國家追求的目標,也是個私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003年,等六部門共同下發了《關于開展社會誠信宣傳教育的工作意見》,明確提出:努力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體系,形成全民自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尚和市場經濟秩序。前總理朱镕基也對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他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道德風尚,還要求必須盡快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使行業協會的作用真正得到發揮,并承擔政府轉移出去的一些職能。
作為以個私企業為工作對象的個私經濟協會,當然應該把打造個體私營企業誠信,深化職業道德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工作抓好,為營造一個誠信的社會、公平的經營環境,建立健全信用機制方面多做實實在在的工作。
一是要加強對個私企業經營者的道德教育,增強誠實守信意識。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關于開展社會誠信宣傳教育的工作意見》為主要內容,結合“四五”普法教育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結合開展“戶戶講道德、店店無假貨”、“光彩之星”和“爭創誠信市場”等活動,引導會員圍繞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開展討論,幫助廣大個私企業樹立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和注重效率與維護公平相協調的價值觀念,確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為重塑誠實守信的道德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要健全自律機制,開展行業誠信建設。結合協會工作的具體實際,個體私營經濟協會應以強化行業自律為主要途徑,落實自我教育職能,要向社會同行、消費者和各界人士作出承諾,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要制定“行業公約”,建立自律自查、信用公示、表彰、懲戒等制度;要建立質量保障措施,包括組織行業內外交流和技術技能培訓,協調有關部門,完善產品標準和行業服務標準,參與“重信用守合同”單位和著名商標的創建和評定工作,參與社會維權活動,維護行業自身品牌聲譽。
三是參與建立信用體系,接受社會信用監管,我們個私協會要發揮組織網絡健全,與會員關系密切等優勢,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建立連續的、完整的、動態性的信用資料,包括個體私營企業的開業、變更的信用評價,個體私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各類行為的信用評價和消費者及社會人士對個私企業市場聲譽的信用評價;二是完善信用記錄,逐步形成統一的個體私營企業信用檔案,信息數據庫;三是將全市有關個私企業的信用、信譽信息匯集起來定期,將個私企業寓于全社會的信用監督管理之中。
誠信很珍貴,但誠信又很脆弱;毀壞誠信容易,打造誠信很難,但是,只要我們個私經濟協會組織重視誠信道德建設,只要我們廣大會員加強誠信道德修養,誠信為本,操守為主的良好風尚一定會在我們個私隊伍中形成。
面對撲面而來的市場經濟大潮,為了永恒的誠信理念,我們大浪淘沙,淘盡泥沙見真金,這真金就是我們再造的明天。今天我們要說,信用是金,誠信是個私企業的明天,誠信社會從我做起,從你做起。